大半年来,医院在人才队伍建设、医疗服务能力、医院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等帮扶工作上取得明显成效,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充分肯定,涌现出大批优秀案例和先进典型。即日起,广东卫生在线推出系列报道,医院通过组团式帮扶奋力谱写健康广东建设新篇章的经验。(点击左上角专辑可查看系列报道)
年1月,医院医院结成"组团式"医院,双方在人才队伍建设、专科建设,提高重大疾医院管理水平等方面开展合作。医院医院骨科主任医师高明宏、超声专业陈健博士、普外科成俊博士、儿科潘静医生、放射科廖泽冰5名专家驻点帮扶。
半年以来,帮扶工作队为当地创下多个“首例”,在临床、教学、科研方面,有着可喜新变化。高明宏已指导骨科完成骨折手术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3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1例,并计划年内开展人工膝关节置换新项目;陈健与潘静计划联合开展胎儿产前颅脑健康检查新项目;成俊开展腔镜下胆囊摘除、胆道探查等手术;廖泽冰着力提升影像检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为科室医生强基础、补弱项。
骨科完成当地多个“首例”
4月12日,郑先生因遭遇车祸送来急诊,恢复神智后出现全身剧痛,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被诊断为患有脑震荡,头皮撕脱伤,肺挫伤、椎体多节段骨折、多根肋骨骨折、多处横突骨折。
了解伤情后,高明宏建议,积极治疗颅脑外伤、创伤性湿肺,止动、止痛等对症处理,待患者伤情稳定后再行手术治疗。
高位胸椎(胸3、胸4)与下胸椎(胸12)同时骨折,合并多处横突骨折、多根肋骨骨折,脊髓压迫,手术难度很高,医院都很少见。高明宏向医院求援,与多学科专家进行会诊,讨论并制定治疗方案。
2周后,郑先生伤情逐渐稳定,双方骨科专家通力合作,历时3个小时,顺利完成首例胸椎多节段胸椎骨折手术。
术后郑先生经过一周精心的康复护理,戴着胸部支具便可下地行走了,2周后痊愈出院!
此外,骨科团队还顺利完成了首例重度外翻膝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等。
▲高明宏查房带教
麻醉科挑战手术新高度
近期,医院麻醉科朱彩艳教医院麻醉科在超声及神经刺激仪引导下,成功为72岁以及68岁老年患者膝关节手术患者施行了“下肢神经阻滞麻醉术”。
72岁的李阿姨,右膝关节畸形疼痛10余年,平时行走跛行,同时存在血压较高,腰椎退行性变等情况。入院后,根据患者的膝关节状况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高明宏决定拟行“右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医院骨外科及麻醉科、手术室团队密切合作下,顺利完成手术。
68岁的周阿姨,行走时右膝部疼痛10余年,经检查发现有右膝骨性关节炎并重度外翻畸形,且存在Ⅱ型糖尿病、高血压病(极高危)等情况。虽病情复杂,手术难度大,但高明宏医院副院长谢晃雄、骨科主任叶计洪讨论后,决定把患医院诊治。在骨科专家和麻醉科、手术是团队的密切配合下,顺利完成人工膝关节置换。
朱彩艳表示,与普通全麻和椎管内麻醉相比,下肢神经阻滞麻醉术效果确切,循环波动小,不影响呼吸功能,不依赖肝肾功能等,且医疗花费低,对患者的术后康复有利。医院麻醉科是一项新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
临床、教学、科研,多维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如何提升科室业务水平?陈健从临床、教学、科研三方面入手,制定了详细计划并付诸实施,创造性地开展超声诊断及报告规范化培训、开展超声新技术、定期在科室内开展临床业务讲座等。
▲陈健定期开展临床业务培训作为该院外二病区副主任,成俊积极参与科室管理,已成医院首例"左半+胆总管切开取石+胆道冲洗+T管引流+肠粘连松解术"。
▲患者康复出院,医患合影
潘静积极筹建儿童保健科,完成新生儿科的新生儿行为测定等,同时,对全科医生进行培训,讲解儿保的范围及相关神经发育异常的相关疾病等。
▲潘静讲解新生儿行为测定在放射科,廖泽冰负责书写及把关所有MR及增强检查诊断报告,并针对CT、MR诊断的基础和薄弱环节进行业务学习、疑难病例讨论等,从各方面确保影像检查的规范化、标准化,更好服务临床工作。
▲廖泽冰在为全科医技人员讲解新冠肺炎的诊断除了日常工作,帮扶工作队的队员们还积极为当地医生讲课、培训,以提高各科室医生诊疗水平,期间组织了大小课堂15次,培训医护人员余人次。
此外,医院医院10医院各科室进修学习,丰富专业知识,拓展视野。
编辑|任君飞责编|张秀丽通讯员|医院党委办公室、医务科、健康宣教科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文末说点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