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
每日打卡来了
41.以下哪一项属于颅内压增高的客观体征:
A.头痛
B.呕吐
C.偏瘫
D.视神经乳头水肿
E.意识障碍
(点击空白处查看内容)
▼
41.D。解析:视神经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客观体征。
42.为婴幼儿行腰穿时,进针位置应选择在:
A.第1~2腰椎间隙
B.第2~3腰椎间隙
C.第3~4腰椎间隙
D.第4~5腰椎间隙
E.平第1腰椎
(点击空白处查看内容)
▼
42.D。解析:小儿脊髓的结构发育与脊柱的发育相对不平衡,胎儿3个月时两者等长,新生儿脊髓下端在第2腰椎下缘,4岁时达到第1~2腰椎之间。故婴幼儿时期行腰椎穿刺的位置要低,以免损伤脊髓,常以第4~5腰椎间隙为宜;4岁以后可与成人相同,在第3~4腰椎间隙进行穿刺。
43.属于大脑占位性病变的是:
A.三叉神经痛
B.脑震荡
C.脑肿瘤
D.癔症
E.休克
(点击空白处查看内容)
▼
43.C。解析:只有B、C属于大脑病变,但脑震荡没有新生物占位。
44.患者,男,57岁。头部外伤后昏迷2h,曾呕吐数次。入院测血压/80mmHg,脉搏60次/分,呼吸12次/分。考虑“脑挫裂伤”,给予非手术治疗。为及时发现小脑幕切迹疝,应重点观察:
A.瞳孔、肢体活动
B.血压、脉搏、尿量
C.意识、肌张力
D.呼吸、体温、血压
E.压迫眶上孔的反应
(点击空白处查看内容)
▼
44.A。解析:脑疝应重点观察瞳孔变化。
45.患者,女,48岁,晚餐后洗衣时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喷射状呕吐,随后意识模糊,医院,急行CT检查,图像上呈高密度影,脑膜刺激征阳性,无肢体瘫痪,既往体健。本病最常见的病因为:
A.先天性脑动脉瘤
B.高血压
C.血小板减少
D.凝血机制障碍
E.身体健康
(点击空白处查看内容)
▼
45.A。解析:CT检查示高密度影提示出血。脑膜刺激征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区别于脑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故该患者最可能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颅内动脉瘤。
46.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
A.24小时
B.48小时
C.1~2周
D.4~6周
E.2~4周
(点击空白处查看内容)
▼
46.E。解析: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2~4周,减少再次脑出血发生几率。
47.患者女,36岁。癫痫大发作。事后家属询问护士预防再发作的有效措施是:
A.发作间歇期定时服药
B.注意休息
C.适量运动
D.合理饮食
E.禁止患者参加有危险的活动
(点击空白处查看内容)
▼
47.A。解析:患者随意增减药物剂量、停药或换药是癫痫发作的重要诱因。
48.帕金森病患者,面部表情呆板,活动笨拙,起床、翻身、步行及转身都迟缓,手指精细动作困难。对于药物治疗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小剂量开始,缓慢递增
B.用足量以达到满意疗效
C.一旦症状改善即可逐渐减量
D.首选抗胆碱能药物
E.可在晚上加用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
(点击空白处查看内容)
▼
48.A。解析:本题考查帕金森的药物治疗。帕金森药物治疗时,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当症状改善之后,因为每次药物作用的时间越来越短,所以要增加服药的次数或者每次增加服药的量。复方左旋多巴胺是治疗帕金森的最基本最有效的药物,所以常作为首选药来治疗。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服用后会有轻微的兴奋,所以一般上午服用。所以只有A选项正确。
49.小脑疾患,步态呈:
A.蹒跚步态
B.慌张步态
C.跨阈步态
D.醉酒步态
E.间歇性跛行
(点击空白处查看内容)
▼
49.D。解析:蹒跚步态常见于佝偻病、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慌张步态见于帕金森;跨阈步态见于腓总神经麻痹;醉酒步态见于小脑病变;间歇性跛行见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50.一男性高血压病人,突然意识丧失且很快进入深昏迷,喷射样吐出咖啡样胃内容物,检查有一侧上、下肢瘫痪,此病人可能发生了:
A.高血压危象
B.脑出血
C.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D.癫痫持续状态
E.脑栓塞
(点击空白处查看内容)
▼
50.B。解析:脑出血的常见病因是高血压,主要临床表现:轻重主要取决于出血量和出血部位,豆纹动脉破裂导致内囊出血时,主要表现为“三偏征”,即出血灶的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同向性偏盲。
这里了哦~每一天小编都在这里等你,明天同一时间,我们不见不散!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