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夏季气温攀高,不仅容易中暑还成为了心梗的诱发动机,但是有些中暑的症状与心梗极其类似,容易导致误诊,稍不留神可能就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中暑」与「心梗」的发作容易混淆,如果你不能准确辨出两者的区别,就要警惕了。
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指在暑热天气、湿度大和无风的环境条件下,表现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为特征的疾病。根据发病机制和I临床表现不同,通常将中暑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日)射病。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什么是心梗
心肌梗塞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在冠状动脉疾病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引起相应心肌的严重和持续的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临床上经常出现严重的胸骨后疼痛,发热、增加白细胞计数、血清心肌酶升高和心电图反映急性心肌损伤的一系列特征性改变、缺血性坏死,以及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严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区分中暑与心梗的易混症状01头晕头晕+目眩或糊涂→中暑
由于中暑时外部环境温度过高,人体体表温度也较高,极易导致脑膜充血,大脑皮层缺血,进而出现脑部的一些问题,如目眩或神志不清。
头晕+虚弱或没力气→心梗
由于心梗时心输出量下降,人体各个器官均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就会出现四肢虚弱、无力等症状。
02胸闷消暑后立即缓解→中暑
在夏季如感到胸闷气短又无法分辨是中暑还是心梗,可以长呼一口气或者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后,再配合其他消暑措施,病情若很快好转,则是单纯由高温引起的胸闷气短,与心梗无关。
长时间不缓解→心梗
如果做了以上消暑措施之后,症状依然没有缓解,还伴随胸前区疼痛(也有可能是其他部位的疼痛,如牙痛、背痛、脖子痛等(请看:心梗疼痛的十个部位)且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反复发作,就应考虑到可能是心梗引起的,应及时服用急救药品并拨打急救电话。
03出汗脑门、前胸等出汗→中暑
一般中暑时人们除了头痛、口渴、注意力不集中外,还会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过快等症状,体温可升至38.5度,且出汗的部位在脑门、前胸和后背。
手心脚心出汗→心梗
心梗后心肌大面积梗塞,心输出量下降、血压下降,同时还会出现皮肤湿冷的状况,且出汗的部位在手心和脚心。
04头痛部分头痛→中暑
中暑的确会导致头痛,特别是热射病造成的发热以及刺激神经系统,进而造成神经性头疼,一般表现为头顶到脖颈处较为疼痛,与心梗无关。把患者脱离高温、高湿环境,保证患者所处的环境通风凉爽,症状就可缓解。
头痛并有伴随症状→心梗
然而心梗的头痛与血压相关,因为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极其敏感,当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时,脑供血不足会导致头痛,同时伴随全身乏力,气短等症状。
05呕吐上吐下泻→中暑
中暑的其中一个类型就是热衰竭,它常常发生在老年人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身上。由于中暑时身体免疫力下降,消化功能减弱,加上头晕目眩,很容易引起上吐下泻的症状。
呕吐并伴随其他症状→心梗
如果发生在夏季的心肌梗死,其心梗部位正好在膈肌附近,就会刺激膈肌,引发呕吐。如果吐了却不腹泻,还伴随着头晕、出汗或者胸闷气短有可能就是心梗。
●夏季避免急性心梗需牢记●勿吃冰冻水果
冰箱里的水果不宜直接食用,拿出来放40分钟以上再吃。
避免胃肠疾病
夏季瓜果多,可用盐水、小苏打或淘米水彻底清洗,但注意浓度不要过高,浸泡时间不要过长(5分钟为宜),最后用流水冲洗干净。
及时补充水分
夏天出汗多,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以每日毫升为最低标准,尽量少喝凉水或冰镇饮料。
保持起居规律
每天晚上10点半前上床睡觉,睡前不喝茶、不看电视,以免影响睡眠。
适度户外运动
游泳、爬山、打球、跑步都可以;如身体素质稍差,可进行广场舞、太极拳、散步等较缓和的运动,时间不要超过40分钟。
减少搬抬重物
不能搬抬过重的物品,搬抬物品时不要弯腰屏气。
洗澡挑好时间
切勿在饱餐或饥饿的状态下洗澡,水温最好在37℃左右。
调理心脏的经典藏药藏医对心脑血管疾病已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经验,主要调节“三因素”平衡,如果“龙血”偏盛,则可使“龙”衰弱。在治疗上强调顺“龙”才能脉通,脉通才能血行,血满则人有力,脏有养的原则。八味沉香丸八味沉香丸是藏医治疗各种心脏疾病的必备药物之一,在治疗心脏疾病时,见效快,疗效明显,常单独使用或配伍七十味珍珠丸共同使用,具有预防心脏病的作用,对心脏病后期的康复调养同样具有理想效果。治疗和预防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心率失常、补益调气等均有显著疗效。
:沉香、肉豆蔻、广枣、诃子(去核)、乳香、木香、木棉花、石灰华。
清心热,宁心,安神,开窍。用于热病攻心,神昏谵语,心前区疼及心脏外伤。
口服,一次3~5丸,一日2~3次。研碎后服用。
七十味珍珠丸七十味珍珠丸的最大特点在于“同治”,即黑脉(血管)与白脉(神经)同时治疗,针对心(血液循环系统)、脑(神经系统)同时起效。此外,七十味珍珠丸还具有用量的不同则治疗作用有别一大特点。在国家药典中对其用法用量是这样描述的:重病患者1日1克,一般病情每3~7天服用1克。在藏医眼里,该药的预防保健作用是不容忽视的,7~10天服用1丸即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和神经系统疾病,提高机体免疫和抗病能力。
:珍珠、檀香、降香、甘草、天竺黄、西红花、牛黄、麝香、珊瑚、玛瑙、九眼石、坐台等70味。
安神,镇静,通经活络,调和气血,醒脑开窍。用于“黑白脉病”、“龙血”不调;中风、瘫痪、半身不遂、癫痫、脑溢血、脑震荡、心脏病、高血压及神经性障碍。
口服。研碎后开水送服。重病人一日1克;一般每隔3-7天1克。
注:因患者个体差异,具体用药请遵医嘱服用,咨询更多信息,请接受专业藏医指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