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与工伤竞合是指劳动者在上下班途中或者工作期间因第三人侵权而发生交通事故,导致身体损害的情形。这种情形涉及到交通事故侵权责任和工伤保险待遇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劳动者是否可以同时主张两种赔偿,以及如何协调两种赔偿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常见的法律问题。
法律规定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因工作原因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八条规定,因第三人侵权导致工伤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从第三人处获得民事赔偿后,可以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向工伤保险机构申请工伤保险待遇补偿。
第三人侵权情形下,交通事故侵权赔偿和工伤补偿可以同时主张的理由和依据是什么?这是因为交通事故侵权赔偿和工伤补偿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法律关系,前者是民事领域的赔偿,后者是社会保险领域的待遇。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职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受到伤害,有权请求工伤保险基金或者其他社会保险支付工伤保险待遇或者其他保险待遇,也有权向第三人要求民事赔偿。这样可以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也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
例如,张某在上班途中被酒驾的李某撞伤,导致右腿截肢。张某可以向李某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其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各项损失。同时,张某也可以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并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如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医疗费等。这样,张某就可以获得双重赔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医疗费用”的范围是什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八条规定,职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导致工伤,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已经对第三人提起民事诉讼为由,拒绝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第三人已经支付的医疗费用除外。这里的医疗费用指的是《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的医疗费用范围,包括:(一)治疗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二)康复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三)因康复需要而发生的住院期间生活护理费;(四)因康复需要而发生的交通费、食宿费;(五)因康复需要而发生的辅助器具配置及维修费用。
例如,王某在上班途中被无牌驾驶的刘某撞倒,导致脑震荡和颈椎损伤。王某向刘某提起民事诉讼,并获得了10万元的赔偿。其中包括了5万元的医疗费用。王某还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了工伤认定,并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支付其工伤保险待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支付王某除医疗费之外的其他工伤保险待遇,如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误工费等。
交通事故的侵权主体与工伤补偿主体竞合时的责任承担问题是什么?这是指在交通事故中,造成职工工伤的第三人同时也是职工的用人单位或者与用人单位有关联的单位或者个人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第三人既要承担侵权责任,也要承担工伤保险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一条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八条的规定,确定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并依法作出工伤认定。受害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可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求支付工伤保险待遇,也可以向第三人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损失。
例如,李某是某公司的员工,某天在上班途中被该公司的老板驾驶的私家车撞伤,导致右臂骨折。李某可以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并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如医疗费、误工费等。同时,李某也可以向老板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其他损失。
裁判实践在裁判实践中,各地法院对于交通事故与工伤竞合时的双重赔偿问题也大多持支持或者容许的态度。只是在具体赔偿范围、项目上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案例:
案例一:一名男子因为与邻居发生口角而被打伤,造成轻微伤。他报警并且起诉了打人者要求赔偿医药费、误工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1.2万元。打人者收到传票后拒绝出庭,并且威胁原告撤诉。法院经过审理后认为打人者构成故意伤害罪,并且应当赔偿原告损失。最终判决打人者缺席判决服刑三个月,并且赔偿原告1.2万元。
案例二:一名女子因为与前夫发生纠纷而被打伤,造成轻伤二级。她报警并且起诉了前夫要求赔偿医药费、误工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5.6万元。前夫收到传票后拒绝出庭,并且声称自己没有钱赔偿。法院经过审理后认为前夫构成故意伤害罪,并且应当赔偿原告损失。最终判决前夫缺席判决服刑一年,并且赔偿原告5.6万元。
案例三:一名男子在上班途中骑电动车被一辆轿车撞倒,造成重伤。他报警并且起诉了轿车司机要求赔偿医药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10万元。轿车司机承认自己的过错,并且表示愿意赔偿。法院经过审理后认为轿车司机构成交通事故侵权,并且应当赔偿原告损失。最终判决轿车司机赔偿原告10万元。
案例四:一名女子在工作期间驾驶公司的货车被一辆出租车撞倒,造成重伤。她报警并且起诉了出租车司机和公司要求赔偿医药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15万元。出租车司机和公司均否认自己的责任,并且表示不愿意赔偿。法院经过审理后认为出租车司机和公司均构成交通事故侵权,并且应当按照各自的责任比例赔偿原告损失。同时,法院还认定原告的伤情属于工伤,公司应当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向原告支付工伤保险待遇。最终判决出租车司机和公司分别按照60%和40%的比例赔偿原告15万元,公司另外向原告支付工伤保险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