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钱给女儿治病,82岁老汉无奈亮明身份毛

年,一伙偷树贼潜入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奉家镇下团村的一处山林,他们伐得正欢,不料一位中年妇女从一旁跳出来,传来一声大喝,原来这片山林是她家的自立山。这伙盗贼被吓了一跳,定睛一看,原来只是个女人。他们粗暴地将她打倒,随后溜之大吉。当她醒来的时候,医院的病床上。经过诊断,她多处骨折受伤,而且她头部是重度脑震荡,更可怕的是,还引起了体内多处梗阻,情况不妙。医生偷偷把老人叫到一边:“这个病我们无能为力,治是治不了了,只能控制,而且保守估计,以后她的医药费每天起码元。”这位面庞坚毅的老人逐渐红了眼眶,然而她尽力揩干泪水,回到女儿的病床前,憨笑着和她聊天,心里却痛如刀割。回到家中,老人辗转反侧,今年他82岁,家中无收入,而且农村只有这所破败的老屋,他不可能承担起女儿的医药费。窗外的月光光洁似雪,照亮了老人苍白的面容。老人实在没办法之下,抓起纸笔,快速写下一份申请书,上面有一段话极其惹人注目:我,奉孝同,曾是毛主席的警卫员。收件人写的是人民武装部。年,奉孝同出生于湖南新化县的一户贫苦农家。由于家庭贫困,奉孝同从小便要应付干不完的农活,砍柴、挑水、喂猪甚至推磨盘,这些就是他童年生活的全部。年12月,一伙拿枪的士兵打破了小山村的平静。年仅七岁的奉孝同见到这群士兵,拔腿便跑,他早已耳闻,外面的白匪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可奇怪的是,这群匪兵与民秋毫无犯,不仅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还主动帮助村民干农活。原来,他们才不是白匪,而是贺龙元帅的部队,因长征行动至此,是人民的队伍。后来,奉孝同的父亲邀请一位红军战士来家中做客,父亲与之相谈甚欢,一旁的奉孝同静静地听着,他从这个红军战士的口中听到了许多新奇的道理,渐渐对这帮人信奉的理所干的事产生好奇。战士走之前问了问村里地主的住址,奉孝同的父亲如实说了。没过多久,奉孝同就看到地主家的粮仓被打开,里面满满的稻谷,一位红军战士亲手把粮食发到了自己家。奉孝同大为震动,他对红军产生了由衷的敬佩。年,在解放军势如破竹的攻势下,湖南解放。“爸,我要参加解放军。”奉孝同对父亲说。当时全国虽然大局已定,但烽烟仍在,不少地方依然经历着战争的摧残。奉父不忍儿子走向前线。谁知第二年,美国把战火烧到我国边境,中国人民忍无可忍,愤然发起反击,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奉孝同参军的热情被再度点燃,这次,奉父于情于理都没法阻拦,奉孝同如愿以偿地参了军,不久就被派往了朝鲜前线。奉孝同在朝鲜战场浴血奋战了三年,期间见证了无数战友的英勇牺牲,他立志要为死去的战友报仇,于是苦练枪法,经过日积月累的磨练,他从一个新兵蛋子成长为部队中有名的神枪手。年,朝鲜战争结束,带着战斗英雄的荣誉,奉孝同回到朝思暮想的祖国。然而他还没能享受几天安分日子,组织就给他派了一个特殊的任务。由于当时毛主席的警卫团退役了一些战士,急需补充新鲜血液,奉孝同不怕死、忠诚可靠、枪法神准,遂被领导看中,选入警备团,成为了毛主席的贴身警卫。初见毛主席,奉孝同就被领袖所折服。当他头一次在毛主席门口站岗,主席走了过来,发现竟是一副新面孔。毛主席和蔼地问他:“小伙子贵姓啊,叫什么?”“报告主席,我叫奉孝同。”“你家住哪呀?”“报告主席,我老家是湖南新化县的。”“新化倒是个很大的县。”毛主席笑着说:“我们还是老乡哟。”奉孝同只觉心里一阵温暖。毛主席接着问:“小伙子读过书吗?能不能看报?”“主席,我家里很穷,没读过书,好多字都认不得。”奉孝同略带愧疚。“没关系嘛,以后啊,我给你当校长,派一些老师教你学文化。”毛主席说:“你要好好学习,文化也是革命的本钱嘛。”那天晚上,奉孝同激动得一晚没睡。毛主席一向说到做到,几天之后,奉孝同所在的中队来了三名老师,他们给这些战士讲文化,讲科学,谈政治。奉孝同原本就渴望学文化,加之这是毛主席给他的“命令”,因而他格外刻苦,拿出了在朝鲜战场练枪法的劲头。毛主席见他如此热爱学习,很高兴,常把一些诗文报纸给他看,鼓励他坚持读书、看报、写作。年,毛主席把所有警卫员叫到一起,给他们派了一个特殊的任务:“我要你们去和群众接触,把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如实反映上来,你们联系群众,我又联系你们,这样我就间接地联系到群众了。”主席对这件事极为重视,为此还特地制定了一本《出差守则》。主要内容有:不能提毛泽东的名字;不准摆架子,汇报问题要实事求是;一定要切实深入到群众当中去,认真调查合作社生产、征购、生活和对工作人员的意见;要充分了解群众的生活状况,比如粮食够不够吃,冬天能不能取暖,等等,这些都要搞清楚,并做好汇报记录。后来奉孝同作的汇报十分不错,受到了毛主席的表扬,他后来一直铭记在心。听完汇报,时间已到中午。毛主席热情地留下战士们一起吃饭。当天的菜是三荤三素,他自己简单吃了一点儿素菜,战士们却早已饿坏,和主席一起吃饭,大家都很放松,早就不顾形象大吃了起来。毛主席高兴极了,在一旁咯咯地笑,轮流往战士们的碗里添菜,扬言要让他们把这些饭菜统统“消灭光”。陪伴主席的日子是欢乐而又短暂的,年,奉孝同收到复员的通知,首长要求他严守机密,不得透露他曾担任毛主席警卫员这件事情。虽然离开了北京,离开了毛主席,但他非常怀念和感激给毛主席当警卫员的这五年时光。“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能够到主席身边工作,我感到特别的幸福,无比的光荣。”奉孝同后来这样对记者说。毛主席的恩情被他一直铭记于心。复原后的奉孝同回到了湖南老家,他知道国家困难,毛主席号召全民积极从事生产,于是他选择在家务农。然而当时的新化山区,野猪泛滥成灾,这些野兽毁坏农田,袭击人畜,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隐患。为保障人民的安全生产,新化县人民武装部决定调集民兵猎杀野猪。由于知道奉孝同当过兵,武装部决定请他来做教官。奉孝同牢记毛主席的教导,一直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欣然同意。在新化县剿灭野猪的行动中,奉孝同大发神威,据下团村的老支书邹陈武回忆:米开外的野猪,奉孝同都能打中;米以内,他能精准地打在野猪的第一根肋骨上,他一个人一年能打20多头野猪。如此精湛的枪法,显然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经过奉孝同等人的努力,新化县野猪为患的情况大为好转。为表彰此次任务中表现最为出色的同志,县里准备颁发一个“国家级优秀民兵”称号,得到这个称号的人甚至可以去北京见毛主席——真是一个莫大的荣耀!奉孝同显然是获得这个称号的最佳人选,但他视虚名为粪土,主动把这一名额让给了另外一个比较有需要的战士刘一中。刘一中大为感动:“当时那个名额根本轮不到我,是奉孝同同志执意让给我的。”奉孝同笑而不语。人们只知道他参加过抗美援朝,却不知道他保护了那位大人物整整五年。但这个秘密随后被奉孝同的妻子王欢云知晓。那日,王欢云在家中收拾东西,意外发现了三张奖状,这三张奖状分别是国防部颁发的“技术能手”、“射击能手”和“执勤能手”。前两张尚能理解,她早已知道丈夫是一名枪法精准的老兵,但他这个“执勤能手”是怎么来的?他给谁执勤?怎么从来没有听他说过啊?带着这些疑问,王欢云有天晚上在枕边朝丈夫吐出了这些问题。架不住妻子的一再追问,奉孝同坦白:我给毛主席当了五年的警卫员。王欢云大吃一惊,她没想到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丈夫居然有这么光荣的经历,这要是说出去,那可不得了哇!但奉孝同立马补上一句:“你一定要替我保密。”王欢云想了一想,连忙点头,表示同意。之后的很多年,他们居住在一个残破的老屋,共同养育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日子虽然过得紧巴巴的,但奉孝同从未想过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向组织讨要一点经费来改善生活,尽管妻子曾在那个艰难的年岁向他哭求,但奉孝同置之不理,保持着内心的坚守。或许是上天为了考验他,严酷的现实并没有对这位老英雄温柔以待,灾难和不幸接踵而至,凶狠地朝这个男人袭来。年,一个人自称是海南的商人,他到下团村来,骗这群淳朴的乡民说:“跟我到海南去,那里可以发财。”有一帮村民信以为真,跟着这个陌生人去了海南,其中就包括奉孝同的小女儿,16岁的奉福龄,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杳无音讯之后,他得知了小女儿死讯。他的大女儿奉庆龄因患怪病,离了婚,返回娘家生活。二女儿奉美龄远嫁外地,难得回来一次。而他唯一的儿子奉光兴,早在4年就不幸去世了。奉孝同的家庭屡遭变故,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好在5年,民政局的工作人员统计县内抗美援朝老兵的数量,在整理档案时,发现了奉孝同的名字,于是立马就有人来与奉孝同取得联系。经过确认,奉孝同确实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新化县每月都会给老人发来元的补助。即使面对民政局的工作人员,他还是没有把自己毛主席警卫的身份公布出来。直至四年后,大女儿被盗贼所伤,医院。他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被迫说出了这个秘密。而医院得知这个情况,是因为奉孝同的妻子王欢云。当时医生王杰和同事开车送二老的大女儿奉庆龄回家,王欢云在车上一直抹眼泪,这位老人已遭受了太多打击,她回首自己经历的磨难,想到老伴辉煌的往事,不经意间脱口说出:“我老伴在朝鲜打过仗,回来当了毛主席的警卫,还陪他游了长江呢!”王杰立马陪王欢云去了湖南革命军事博物馆进行鉴定。经过专家证实,证明奉孝同确实曾经担任过毛主席的警卫员。消息传开,立即引起了当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hendanga.com/qwnzd/100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