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
本词条由国家卫健委权威医学科普项目传播网络平台/百科名医网提供内容。
脑电图是通过精密的电子仪器,从头皮上将脑部的自发性生物电位加以放大记录而获得的图形,是通过电极记录下来的脑细胞群的自发性、节律性电活动。常规脑电图、动态脑电图监测、视频脑电图监测。
英文名称
electroencephalogram;EEG
就诊科室
神经科
多发群体
癫痫,精神性疾病等患者
科普中国致力于权威的科学传播
本词条认证专家为徐晓峰丨主任医师
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中医科审核
贡瑾丨主任医师
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门诊部撰写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权威医学科普传播网络平台
疾病概况目录1临床应用
基本信息英文名称
electroencephalogram;EEG
就诊科室
神经科
多发群体
癫痫,精神性疾病等患者
临床应用1.癫痫
由于癫痫在发作时脑电图可以准确地记录出散在性慢波、棘波或不规则棘波,因此对于诊断癫痫,脑电图检查十分准确,且脑电图对抗癫痫药的停药具有指导作用。
2.精神性疾病
为了确诊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精神异常等,可做脑电图检查,排除包括癫痫在内的脑部其他疾患。
3.其他疾病
脑电图所描记的脑部活动图形,不仅能说明脑部本身疾病,如癫痫、肿瘤、外伤及变性病等所造成的局限或弥散的病理表现,而且对脑外疾病如代谢和内分泌紊乱及中毒等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变化也有诊断价值。
脑电图检查是一种对大脑功能变化进行检查的有效方法,由于大脑功能的变化是动态的、多变的,因此对—些临床有大脑功能障碍表现的病人在做一次脑电图检查没有发现异常时,不能完全排除大脑疾病的存在,而应定期进行脑电图复查,才能准确地发现疾病。
脑电图脑电图是通过脑电图描记仪将脑自身微弱的生物电放大记录成为一种曲线图,以帮助诊断疾病的一种现代辅助检查方法.它对被检查者没有任何创伤。脑电图对脑部疾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故多数情况下不能作为诊断的唯一依据,而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其他实验检查或辅助检查来综合分析。
编辑摘要
目录1概述
2检查目的
3检查前准备
4注意事项
5临床意义
6疾病的诊断
对疾病的诊断
对脑血管的诊断
头皮电极的安放
动态脑电图
7注意事项
8正常标准
9影响因素
10脑电图伪差
概述 /脑电图编辑脑电图图册
脑电图是通过脑电图描记仪将脑自身微弱的生物电放大记录成为一种曲线图,以帮助诊断疾病的一种现代辅助检查方法.它对被检查者没有任何创伤。脑电图对脑部疾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故多数情况下不能作为诊断的唯一依据,而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其他实验检查或辅助检查来综合分析。脑电图主要用于用于颅内器质性病变如癫痫、脑炎、脑血管疾病及颅内占位性病变等的检查。脑电图极易受各种因素干扰,应注意识别和排除。
检查目的/脑电图编辑1.癫痫:脑电图对癫痫诊断价值最大,可以帮助确定诊断和分型,判断预后和分析疗效;
脑电图图册
2.脑外伤:普通检查难以确定的轻微损伤脑电图可能发现异常;3.对诊断脑肿瘤或损伤有一定帮助;4.判断脑部是否有器质性病变,特别对判断是精神病还是脑炎等其他疾病造成的精神症状很有价值,还能区别癔病,诈病或者是真正有脑部疾病;5.用于生物反馈治疗。
检查前准备/脑电图编辑1.头发洗净,不要搽油,以免影响检查;2.饱餐,以防低血糖影响结果;3.检查前3天停用各种药物,不能停药者要说明药名、剂量和用法,以便医生参考。
注意事项/脑电图编辑1.检查时精神不要紧张,头皮上安放接收电极,不是通电;2.全身肌肉放松以免肌电受干扰;3.按医生要求,睁眼、闭目或过度呼吸。英国医生理查德·卡顿在年首先在动物身上观察到了脑电波。由于受到威廉·艾因特霍芬心电图获得成功的鼓舞,汉斯·贝格尔决定用弦线电流计来测定大脑的电活动。在彩色扫描所显示的电波。红色和黄色表示脑电活跃,而蓝色则表示不活跃。首先,贝格尔将狗的大脑表面暴露,测定大脑外部的电流。然后,他把电极放在己在人脑手术中切除掉部分头盖骨的头皮下。终于他能够通过头盖骨记录下脑电波,并收集了他的家庭成员,朋友及其他志愿者的脑电图(简称“EEGs”)。贝格尔第一个识别出两种不同类型的脑电波,他分别称之为α波和β波,后来又用其他希腊字母命名了其他的波形。当人在思考、休息睡眠时,脑电图会显示出不同图形的电波。左图:癫痫发作时的脑电图轨迹。EEGs在诊断癫痫时非常有用。癫痫是一种涉及感觉、运动和意识障碍的疾病。任何人都可能因事故、电击或高热诱发癫痫。那些特别容易发作癫痫的人应该服用药物,减少发作的可能性。人体组织细胞总是在自发地不断地产生着很微弱的生物电活动。利用在头皮上安放的电极将脑细胞的电活动引出来并经脑电图机放大后记录在专门的纸上,即得出有一定波形、波幅、频率和位相的图形、曲线,即为脑电图。当脑组织发生病理或功能改变时,这种曲线即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为临床诊断、治病提供依据。
临床意义/脑电图编辑异常脑电图可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异常。1、轻度异常脑电图α节律很不规则或很不稳定,睁眼抑制反应消失或不显著。额区或各区出现高幅β波。Q波活动增加,某些部位Q活动占优势,有时各区均见Q波。过度换气后出现高幅Q波。2、中度异常脑电图α节活动频率减慢消失,有明显的不对称。弥散性Q活动占优势。出现阵发性Q波活动。过度换气后,成组或成群地出现高波幅δ波。3、重度异常脑电图弥散性Q及δ活动占优势,在慢波间为高电压δ活动。α节律消失或变慢。出现阵发性δ波。自发或诱发地出现高波幅棘波、尖波或棘慢综合波。出现爆发性抑制活动或平坦活动。
疾病的诊断/脑电图编辑对疾病的诊断脑电图异常对下列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1、意识障碍性疾病(嗜睡、昏迷等)。2、颅内占位性病变:包括脑肿瘤、脑脓肿、脑转移癌和慢性硬膜下血肿等。3、癫痫。4、颅脑外伤:脑震荡、脑挫伤等。5、脑血管病:脑出血、脑血栓。6、颅内炎症和脑病:病毒性脑炎。
对脑血管的诊断脑电图对诊断脑血管病有何意义,是将人体脑组织生物电活动放大记录的一门技术,主要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检查。由于它反映的是“活”的脑组织功能状态,所以,自30年代出现以来,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一直发挥着重大作用。脑电图主要用于癫痫、脑外伤、脑肿瘤等疾病的诊断。脑血管病的脑电图,尽管无特异性改变,但对诊断和预后的判断,以及与脑肿瘤的鉴别仍十分有意义。脑血管病急性期90%脑电图出现异常,主要是慢波增多,尤其是病灶侧更明显。脑出血时常伴有意识障碍、脑水肿和脑室出血,只有部分轻症患者表现轻度局限性异常。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电图,由于动静脉畸形好发生于大脑半球的表面,可因脑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局限性或半球性异常。有时对侧亦可发生异常。随着病情的好转,慢波的波幅减低,频率增快。脑梗塞发生后,数小时就可有局灶性慢波出现,这种改变常在数周后改善或消失。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损害,以大脑中动脉为最多见,故局灶性改变主要在颞叶。如果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发作间期脑电图可无异常。在发作期一部分脑电图可能出现异常,这类病人较易发生脑梗塞。无论是脑梗塞或是轻度脑出血,主要表现为局限性慢波增多。如果病灶广泛引起脑干受压时,可引起两侧弥漫性慢波。如果病灶小或位置较深,脑电图可无异常。脑血管病与脑肿瘤用脑电图进行鉴别诊断也很有帮助。脑肿瘤患者脑电图的异常日渐加重,而脑血管病者则恰恰相反。动态观察脑电图的变化,对判断预后也有重要价值。临床症状逐渐好转,脑电图异常改变逐渐减少或消失,预后较好;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脑电图呈进行性加重改变,预后不良。
头皮电极的安放头皮电极的安放位置及连接方法如何?常规脑电图是指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和安静舒适状态下按规定的统一方法和时间描记的头皮脑电图。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是国际脑电图学会建议采用的标准电极安放法,其中FP为额极,Z代表中线电极,FZ为额,CZ为中央点,PZ为顶点,O为枕点,T为颞点,A为耳垂电极。上述记录电极的序号通常是用奇数代表左侧,偶数代表右侧。整个头皮及双耳上所安放的电极数为21个。这种安放法特点是:头部电极的位置与大脑皮质的解剖学分区较为一致,电极的排列与头颅大小及形状成比例,在与大脑皮质凸面相对应的头部各主要区域均有电极安放。将电极按照一定的顺序或有目的地组合起来进行描记称为导联,描记脑电图常规应用单极导联和双极导联两种方法。一次描记中至少要有3~4个导联的描记,并有单极导联和双极导联的组合,以便观察异常放电和定位诊断。一般来讲,单极导联对癫痫灶定位较好,而双极导联的波形、波幅失真较少。
动态脑电图便携式动态脑电图和常规脑电图有什么不同?所谓便携式动态脑电图是用一微型盒式磁带记录器,通过安放在病人的头皮上的电极,记录和贮存脑电信号,可对患者在清醒、各种活动和睡眠过程中的脑电图表现做24小时不间断记录。动态脑电图24小时监测,弥补了常规脑电图的不足,病人不但可随身携带,自由活动,并可做长时间记录,其诊断阳性率也高于常规脑电图,对癫痫的脑电图研究有较高的价值。常规脑电图与24小时动态脑电图相比,经济方便,其缺点是不能对脑电状态做长时间的描记,因而捕捉到癫痫波的机会较少,对深入细致的研究脑电图有一定的局限性。
注意事项/脑电图编辑①、将头发洗干净,不要涂抹油性物质。②、脑电图室要安静舒适。③、前一天晚上要睡好觉(剥夺睡眠者除外),临做前要进餐。④、操作者态度要和蔼可亲,将要求给病人解释清楚,让病人能充分理解和合作,并严格按操作者的指令去做。⑤、安放电极板要轻柔、准确,使之密切置于皮肤上,这是做好脑电图的关键。⑥、对于年龄太小或不能合作者,必要时给以水合氯醛口服或灌肠。⑦、对有高热惊厥者,最好在症状停止10天后进行脑电图检查。
正常标准/脑电图编辑如在清醒成人的脑电图图册
健康人除个体差异外,在一生不同的年龄阶段,脑电图都各有其特点,但就正常成人脑电图来讲,其波形、波幅、频率和位相等都具有一定的特点。临床上根据其频率的高低将波形分成以下四种:β波:频率在13C/S以上,波幅约为δ波的一半,额部及中央区最明显。α波:频率在8~13C/S,波幅25~75μV,以顶枕部最明显,双侧大致同步,重复节律地出现δ波称θ节律。Φ波:频率为4~7C/S,波幅20~40μV,是儿童的正常脑电活动,两侧对称,颞区多见。δ波:频率为4C/S以下,δ节律主要在额区,是正常儿童的主要波率,单个的和非局限性的小于20μV的δ波是正常的,局灶性的δ波则为异常。δ波和β波统称为慢波。因小儿的脑组织正在不断发育与成熟之中,因此其正常脑电图也常因年龄增长而没有明确的或严格的界限,具体内容很复杂,一般非专业人员不易掌握。
影响因素/脑电图编辑影响脑电图的主要因素有年龄、个体差异、意识状态、外界刺激、精神活动、药物影响和脑部疾病等。其中年龄和个体差异与脑生物学特点及遗传心理因素有关。外界刺激与精神活动引起的脑波改变属于脑机能活动的一些生理性变化。药物影响和脑部疾病所产生的脑波变化往往是病理性的,但也可以是一过性和可逆性的。(1)、年龄和个体差异脑电图作为客观反映大脑机能状态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年龄的关系非常密切。如在小儿,脑电图可以观察到随年龄增加的脑波发展变化。年龄阶段不同,脑波可显示明显的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小儿时期脑兴奋抑制机制发育水平的年龄差异,因而对内、外界各种因素影响的反应较成人显著,容易出现明显的脑波异常,而且异常的范围也较广泛,但相应的消失也较成人快。在小儿时期异常脑波的出现也与年龄有关。年龄不同,异常波型也不相同,在癫痫时尤其如此。到成年时,脑波逐渐稳定,中年后随着脑机能的逐渐减退,脑波又产生相应的变化。到老年期由于有脑缺血性损害或有脑萎缩存在,大多数也会出现有意义的脑波异常。关于脑波的个体差异多在1岁后出现,并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至成人时脑波差异已相当显著。许多研究结果认为脑电图与遗传及心理特征有一定关系,但出生后各种环境因素对大脑和心理性格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2)、意识状态脑电图能够反映意识觉醒水平的变化,成人若在觉醒状态出现困倦时,脑电图就由α波占优势图形出现振幅降低,并很快转入涟波状态。入睡后脑波变化将进一步明显并与睡眠深度大致平行。在病理状态下,脑电图波形的异常又与病因及程度有关,除大多数表现为广泛性或弥漫性波外,还可见到一些其他的异常波型。临床上常根据这些异常波型来推断意识障碍的病因、程度,还可确定病位。(3)、外界刺激与精神活动 脑波节律一般易受精神活动的影响,如当被试者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事物或做心算时,α节律即被抑制,转为低幅β波,而且精神活动越强烈,α波抑制效应就越明显,外界刺激也可引起同样的变化。这就是为什么在做脑电图时周围环境要安静,受检者要放松、不要思考问题的缘故。(4)、体内生理条件的改变临床上诸如缺血缺氧、高血糖、低血糖、体温变化、月经周期的变化、妊娠期、基础代谢等都直接影响脑组织的生化代谢,所以脑波也相应地出现变化。如脑组织酸中毒时,脑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增加,将引起脑波振幅降低和出现快波化。(5)、药物影响在临床上大多数药物对脑机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尤其是那些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可引起明显的脑波变化。具体变化与个体差异、药物种类、服药方法、药量等都有很大关系。如口服给药,刚开始和增加药量时会出现脑波变化,有些在停药后的短期内脑波改变仍可持续存在,甚至会出现一种反跳现象而见到脑波增强,这就是临床上治疗癫痫不能突然换药或停药的原因。
脑电图伪差/脑电图编辑什么叫脑电图伪差,引起伪差的常见因素有哪些?脑电图的伪差又称伪迹或干扰,是指来自脑外的电位活动在脑电图中的反映。伪差的出现常给阅读、分析、判断脑电图造成困难,尤其是某些伪差与痫波很相似,临床上很容易造成误诊,因此正确识别和排除伪差是很重要的。引起伪差的因素很多,表现也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有来自仪器和人体两个方面,其中来自仪器的伪差有:描记仪的故障,电极接触不良或故障,交流电干扰等。来自人体的伪差有:眼睑及眼球运动、肌肉收缩、心电图、呼吸、哭泣、皮肤出汗、血管搏动等[1][2][3]。
相关文献万方数据期刊论文炭纤维细粉注入家兔大脑颞叶皮质的组织病理学和脑电图研究-新型炭材料-(3)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人体感知电流阈值与脑电图特征的关联研究-仪器仪表学报-(10)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基于脑电图的大脑功能性网络分析-物理学报-(12)
附图添加视频添加图册相关影像
参考资料
[1]^ 1.癫痫:脑电图对癫痫诊断价值最大,可以帮助确定诊断和分型,判断预后和分析疗效; 2.脑外伤:普通检查难以确定的轻微损伤脑电图可能发现异常; 3.对诊断脑肿瘤或损伤有一定帮助; 4.判断脑部是否有器质性病变,特别对判断是精神病还是脑炎等其他疾病造成的精神症状很有价值,还能区别癔病,诈病或者是真正有脑部疾病; 5.用于生物反馈治疗.生活护理:[编辑本段]脑电图异常对下列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1.意识障碍性疾病(嗜睡,昏迷等). 2.颅内占位性病变:包括脑肿瘤,脑脓肿,脑转移癌和慢性硬膜下血肿等. 3.癫痫. 4.颅脑外伤:脑震荡,脑挫伤等. 5.脑血管病:脑出血,脑血栓. 6.颅内炎症和脑病:病毒性脑炎. 脑电图是将人体脑组织生物电活动放大记录的一门技术,主要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检查.由于它反映的是“活”的脑组织功能状态,所以,自30年代出现以来,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一直发挥着重大作用. 脑电图主要用于癫痫,脑外伤,脑肿瘤等疾病的诊断.脑血管病的脑电图,尽管无特异性改变,但对诊断和预后的判断,以及与脑肿瘤的鉴别仍十分有意义.脑血管病急性期90%脑电图出现异常,主要是慢波增多,尤其是病灶侧更明显. 脑出血时常伴有意识障碍,脑水肿和脑室出血,只有部分轻症患者表现轻度局限性异常.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电图,由于动静脉畸形好发生于大脑半球的表面,可因脑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局限性或半球性异常.有时对侧亦可发生异常.随着病情的好转,慢波的波幅减低,频率增快. 脑梗塞发生后,数小时就可有局灶性慢波出现,这种改变常在数周后改善或消失.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损害,以大脑中动脉为最多见,故局灶性改变主要在颞叶.如果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发作间期脑电图可无异常.在发作期一部分脑电图可能出现异常,这类病人较易发生脑梗塞. 无论是脑梗塞或是轻度脑出血,主要表现为局限性慢波增多.如果病灶广泛引起脑干受压时,可引起两侧弥漫性慢波.如果病灶小或位置较深,脑电图可无异常. 脑血管病与脑肿瘤用脑电图进行鉴别诊断也很有帮助.脑肿瘤患者脑电图的异常日渐加重,而脑血管病者则恰恰相反. 动态观察脑电图的变化,对判断预后也有重要价值.临床症状逐渐好转,脑电图异常改变逐渐减少或消失,预后较好;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脑电图呈进行性加重改变,预后不良.
异常脑电图编辑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凡偏离正常范围的脑电图即可谓之异常。异常脑电图仅说明一种脑功能状态,只有结合临床,比较和观察患者在检查前后的临床征象后,才有明确的诊断意义。
中文名
异常脑电图
外文名
EEG
异常
偏离正常范围的脑电图
特点
个体差异较大
目录1基本信息
2基本特征
3分类
基本信息编辑
脑电图(EEG)的个体差异较大,尤其是处于发育阶段的小儿,个体差异则更大。因此目前还没有任何计算方法能够定量地给出不同年龄EEG的正常范围。
脑电图轻度异常不能诊断为癫痫而且癫痫病人只有50%有异常脑电
基本特征编辑
1.基本节律的频率、波幅、波形、分布、对称性、稳定性和反应性异常。
2.各频带(α、β、θ、δ波)的波幅、波幅间的相互关系及分布异常。
3.生理反应消失或出现异常反应。
4.慢活动(θ、δ波)增多。
5.出现病理波。即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不应该出现的波。
(1)棘波、尖波、棘—慢综合波、尖-慢综合波、多棘-慢综合波:最常见于癫痫,但亦可见于肿瘤、外伤、炎症及变性疾病等。
(2)三相波:最常见于代谢性脑病,如肝、肾功能衰竭及各种原因的缺氧。
(3)扁平波:或称等电位波,常见于大脑严重损害或各种原因引起的深昏迷患者。
(4)手套波型:可见于大脑深部肿瘤、血管病变、帕金森综合征及精神病等。
6.出现方式的异常:①爆发性出现:任何波形的爆发均为异常。②周期性发放。
分类编辑
界线性脑电图(边缘状态)
①不同导联α波频率差超过2Hz。
②大脑半球两侧α波幅差超过30%(枕区除外)。
③额区有数量较多20-50μVβ波。
④额区低幅θ波数量稍多,但不超出25%,θ波波幅稍高于α波。
轻度异常脑电图
①α波频率差超过24.5Hz。波幅不对称,两侧波幅差超过30%,枕区超过50%。
②生理反应不明显或不对称。
③α波频率减慢至8Hz,波幅达μV以上且调节不佳。④β波增多,波幅达50-μV。⑤额区或颞区中幅θ波达20%,低幅δ波达10%。⑥过度换气诱发出70μV以上θ波或25μV以上δ波。
中度异常脑电图
①α波频率减慢为7-8Hz,枕区原有α波消失或一侧减少消失。
②额、颞区有阵发性波幅较高的α活动。
③中波幅θ活动数量达50%。
④出现少量棘波、尖波、棘或尖-慢综合波等。
⑤过度换气诱发出高幅δ波。
重度异常脑电图
①高波幅θ或δ波为主要节律,α波消失或仅存少量8Hzα波散在。
②自发或诱发长程或反复出现高幅棘波、尖波、棘或尖-慢综合波等。
③高度失律、爆发性抑制、周期性发放等。
④持续性广泛性扁平电位。
脑电图检查常规编辑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脑电活动为大脑生理功能的基础。脑电图检查的应用范围已不在局限于神经系统疾病,而是已广泛用于各科危重患者的监测,麻醉监测以及心理、行为的研究。除常规脑电图检查外,还有脑电图长期监测,录像脑电图监测,睡眠监测及数字化计算机分析。
中文名
脑电图检查常规
适应证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类型
脑电图检查
平台
计算机
目录1名称
2适应症
3禁忌证
4方法
?1.准备
?2.电极
?3.电极位置
?4.导联
?5.放大器
?6.记录速度
?7.检查程序
?8.脑电图报告
名称编辑
脑电图检查常规
适应症编辑
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发作性疾病。
2.癫痫手术治疗的术前定位。
3.围生期异常的新生儿监测。
4.脑外伤及大脑手术后监测。
5.危重患者监测。
6.睡眠障碍。
7.脑死亡的辅助检查。
禁忌证编辑
颅脑外伤及颅脑手术后头皮破裂伤或手术切口未愈合时。
方法编辑
1.准备脑电图检查前清洗头发,前1d停用镇静催眠药。检查前向患者解释:脑电图检查无痛苦;检查时应保持心情平静;尽量保持身体各部位的静止不动;如何做好“睁闭眼”试验,过度换气及闪光刺激。
2.电极头皮电极以盘状电极效果最好。针电极因其在头皮下的部位不准确,阻抗高,引起患者痛苦,国际上已不再应用。在特殊情况下必须应用针电极时必须用一次性针电极以避免感染。柱状电极因其不易固定已很少使用。
3.电极位置国际通用10~20系统19个记录电极及2个参考电极。应用皮尺测量基线长度后按比例安置电极才能称之为10~20系统,否则只能称为近似10~20系统。
先用皮尺测量两条基线,一基线为鼻额缝至枕外粗隆的前后连线,另一为双耳前窝的左右连线。两者在头顶的交点为Cz(中央中线)电极的位置。从鼻额缝向后10%为Fpz(额极中线)电极,从Fpz向后20%为Fz(额中线),以后依次每20%为一个电极位置,从Fz向后依次为Cz(中央中线),Pz(顶中线)及Oz(枕中线),Oz与枕外粗隆间的距离应为10%。
另一基线为双耳前窝连线从左向右距左耳前窝10%为T3(左中颞)电极,以后向右每20%放置一个电极,依次为C3(左中央),Cz应与鼻额缝枕外粗隆连线Cz相重合,Cz向右20%为C4(右中央),T4(右中颞),T4应距右耳前窝10%。
从Fpz通过T3至Oz连线为左颞平面,距Fpz向左10%为Fp1(右额极),从Fp1每向后20%放置电极1个。依次为F7(左前颞)、T3、T5(左后颞)及O1,其中T3为此线与双耳前窝连线的交点,O1应距Oz10%。右侧与此相同从前到后为Fp2(右额极),F8(右前颞),T4(右中颞)O2(右枕)。
从Fp1至O1及Fp2至O2各做一连线,为矢状旁平面,从Fp1向后各20%分别放置电极1个,左侧为F3(左额),C3(左中央)及P3(左顶),P3应距O%。右侧与此相同,电极为F4(右额)C4(右中央)及P4(右顶)。
双侧参考电极置于左右耳垂(A1,A2),新生儿和婴儿可置于双侧乳突(M1,M2)。
测量时应用标志笔在头皮上点出电极位置。测量后用70%乙醇或丙酮充分去脂后用导电胶将盘状电极一一粘于正确位置上。
长期监测脑电图除用导电胶外,加用火胶固定电极。
电极安放完毕测头皮电极间阻抗,应5kΩ,而且各电极阻抗应基本匹配。
特殊电极:必要时可以加特殊电极,如蝶骨电极用于癫痫或疑为癫痫的患者,硬膜外电极及深部植入电极用于癫痫患者手术前或手术中定位。
4.导联每一个放大器有两个输入端。有两种基本导联。
(1)参考导联:记录电极进入输入1,参考电极进入输入2。在16导脑电图仪具体安置如下:
Fp1-A1,Fp2-A2,F3-A1,F4-A2,C3-A1,C4-A2,P3-A1,P4-A2,O1-A1,O2-A2,F7-A1,F8-A2,T3-A1,T4-A2,T5-A1,T6-A2。
(2)双极导联:一对记录电极分别进入放大器的输入1和输入2。常规应用两种导联:
纵向双极异联:Fp1-F3,Fp2-F4,F3-C3,F4-C4,C3-P3,C4-P4,P3-O1,P4-O2,Fp1-F7,Fp2-F8,F7-T3,F8-T4,T3-T5,T4-T6,T5-O1,T6-O2。
横向双极导联:Fp1-Fp2,F7-F3,F3-Fz,Fz-F4、F4-F8,A1-T3,T3-C3,C3-Cz,Cz-C4,C4-T4,T4-A2,T5-P3,P3-Pz,Pz-P4,P4-T6,O1-O2。
此外可根据临床需要增添顺时针环状导联,逆时针环状导联,横向三角导联,小三角导联等。
5.放大器有4项主要功能。
(1)敏感性:输入电压和波幅之比,单位为μV/mm。国际通用敏感性为10μV/mm或7μV/mm。
(2)时间常数:输入电压通过放大器后衰减63%所需的时间。国际通用0.3s。
(3)高频滤波:又称低通滤波。国际通用75Hz即75Hz的频率通过放大器后明显衰减。
改变放大器参数来消除伪迹是错误的,因其可以导致波形、波幅失真。
(4)交流滤波:仅使50Hz或60Hz电流(视输入电源周期数而定)明显衰减。国际脑电图及临床神经生理学会规定尽量不用交流滤波。但目前国内受脑电图室设备的限制,可以用交流滤波。
6.记录速度用记录纸的脑电图仪纸速应为30mm/s。用荧光屏扫描显示的脑电图仪,在具备自动测量频率条件下扫描速度可变,仍以每30mm相当1s为宜。
7.检查程序常规脑电图记录时间不应少于30min,睡眠监测至少应包括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录像脑电图监测最好监测到与过去发作完全相同的1次发作。在描记中患者任何动作均应及时记录于记录纸上,尤其出现发作时更应详细记录。
(1)应包括参考导联、纵向双极导联及横向双极导联。
(2)应在参考导联中进行生理反应及诱发试验。
(3)睁闭眼:在参考导联,基线平稳时做3次睁闭眼,每次3s,间隔10s。
(4)过度换气:在参考导联做过度换气3min,每分钟呼吸15~20次。儿童不能合作者可令其吹置于嘴前的羽毛或纸片。过度换气后至少描记3min,如有异常应描记到异常消失。
(5)闪光刺激:将10万烛光的白炽闪光灯置于患者眼睛前20~30cm,患者闭目。用不同频率闪光刺激,每个频率刺激10s,间隔10s。常用频率为1Hz,3Hz,9Hz,12Hz,15Hz,18Hz,20Hz,25Hz,30Hz,40Hz及50Hz。
(6)每次描记前应做10s仪器校准,各放大器输入50μV电压,观察其阻尼及敏感性以及生物校准,各道均将O1进入输入1、A1进入输入2,描记10s,观察频率响应。仪器校准及生物校准各道完全一致,才能进行患者描记,否则应先进行仪器调试。
患者描记完毕再做10s仪器标准。
8.脑电图报告应采用描写式报告。
(1)α(alpha)节律:应描写存在部位,频率范围,波幅及两测对称性;是否在全部安静描记中为主要频率。
(2)β(beta)波:应描写存在部位,频率范围,波幅及两侧对称性,单个散在还是成节律,并应估计在全部描记中所占的比例。
(3)θ(theta)及δ(delta)波:应分别描写存在部位,频率范围、波幅及两侧对称性,单个散在还是成节律,并应估计在全部描记中所占的比例。
(4)睁闭眼:描写睁眼后脑电图的变化,是否出现异常波及其部位以及闭目后恢复情况。
(5)过度换气:描写过度换气后脑电图的变化及其出现时间,持续时间。过度换气后恢复至过度换气前背景的时间。如出现异常波应描写波形及部位以及出现方式,即单个散在还是成节律。
(6)闪光刺激:描写闪光中及闪光后脑电图变化。如有节律同化应注明出现部位及刺激频率。如有异常波应描写波形,部位及出现方式。
(7)睡眠:除描写背景活动外,应描写睡眠现象(顶尖波、睡眠纺锤,K复合波)的出现部位,两侧是否对称。还应叙述睡眠纺锤的频率及波幅以及每次出现的持续时间。还应对睡眠分期作描述。如睡眠中出现异常波,应描写出现于哪一期,出现部位及出现方式。
视频脑电图编辑
视频脑电图就是脑电图和视频的结合。根据脑电图的导联数,也可以分为32导视频脑电图,64导视频脑电图和导视频脑电图等,根据需要,也可以很容易地制作更多导的视频脑电图;根据摄像头数量的多少,也可以分为单摄像头视频脑电图和双摄像头视频脑电图。
中文名
视频脑电图
解释
脑电图和视频的结合
作用
观察整体发作情况
应用
拍摄患者的全身
目录1定义
2发展
3质量决定因素
4Q-Video
定义编辑
双摄像头视频脑电图是指,一个拍摄患者的全身,观察整体发作情况,另一个拍摄局部,可以更好的观察癫痫发作时面部和眼睛的细微动作,例如咂嘴,眨眼等。单摄像头视频脑电图的缺点是要么只看大体发作情况,要么只看局部发作情况,无法同时兼顾。[1]
发展编辑
随着电子计算机和放大器等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脑电图机基本上都是数字化脑电图机,机械性的老式脑电图机逐渐被淘汰。而且数字化脑电图机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导联数由最初的8导脑电图,逐渐升级为16导,32导,40导,64导,导,导等等,甚至已经有导脑电图的出现。同时,脑电图和和摄像系统结合,出现了数字视频脑电图(VEEG)。即在做脑电图的同时,进行录像,并通过软件把每一时刻的脑电图和视频图像一一对应起立,可以在看脑电图的同时,观看患者发作时的同步录像,大大地提高了对癫痫发作事件的认识,可以比较容易地剃除伪差的干扰。[2]
质量决定因素编辑
视频脑电图机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放大器、摄像系统和计算机系统。由于计算机和摄像机的硬件发展非常迅速,所以计算机和摄像头已经不是决定视频脑电图的关键因素了。决定视频脑电图的重要因素是放大器的抗干扰能力和计算机的脑电图软件系统。
导联数的多少不是决定视频脑电图质量的因素。根据临床需要,在门诊进行头皮脑电图,32导数字视频脑电图就足够了。而在癫痫外科手术进行有创脑电图检查时则多需要导联数多的脑电图,通常情况下,导脑电图就可以满足一般的临床需要。[2]
Q-Video编辑
又称动作捕捉技术,基于数字视频记录和回放技术,将患者被监测过程中的一举一动,用红蓝绿等色彩在视频图像中标识出来,更有利于捕捉到每一个异常的行为动作,结合脑电图或睡眠参数,能大大提高病症的诊断率和工作效率。并通过视频动作趋势分析,能清晰了解到患者每一个时期的动作程度和持续时间。特别是在睡眠分析或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过程中,对局部癫痫发作,睡眠分期和不宁腿综合症的诊断都有明显帮助。红外摄像技术,支持夜间拍摄图像、脑电信号完全同步记录画中画,局部放大功能声音、图像同时记录回放Q-Video?动作捕捉技术,动作趋势图。
参考资料
1.class="gotopanchor"name="refIndex_1_"style="color:rgb(,,);width:15px;height:14px;overflow:hidden;display:inline-block;margin-right:4px;float:left;margin-top:3px;background:url(" 说起脑电图检查,大家应该都有听说过,脑电图检查是在诊断癫痫病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环节,通常脑电图检查都能很好检测出癫痫病,但是由于很多人对脑电图检查还不是非常了解,所以都会存在很多的疑问。那么癫痫病患者做脑电图检查时要注意什么?
方法/步骤1
1、癫痫病患者需要反复做脑电图检查吗:有的癫痫病患者在发作时症状表现不是十分明显,仅仅只靠临床表现来确诊为癫痫发作是不准确的,所以脑电图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
2
2、做脑电图检查要停药抗癫痫药物吗:有的患者不知道为什么会认为吃了抗癫痫药物做脑电图检查会不准确,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3
3、经常做脑电图检查对大脑有刺激吗:有的患者和家属会担心做脑电图会刺激到大脑,这中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脑电图的基本原理很多人对脑电图学很 分类:
界线性脑电图(边缘状态)
①不同导联α波频率差超过2Hz。
②大脑半球两侧α波幅差超过30%(枕区除外)。
③额区有数量较多20-50μVβ波。
④额区低幅θ波数量稍多,但不超出25%,θ波波幅稍高于α波。
轻度异常脑电图
①α波频率差超过24.5Hz。波幅不对称,两侧波幅差超过30%,枕区超过50%。
②生理反应不明显或不对称。
③α波频率减慢至8Hz,波幅达μV以上且调节不佳。④β波增多,波幅达50-μV。⑤额区或颞区中幅θ波达20%,低幅δ波达10%。⑥过度换气诱发出70μV以上θ波或25μV以上δ波。
中度异常脑电图
①α波频率减慢为7-8Hz,枕区原有α波消失或一侧减少消失。
②额、颞区有阵发性波幅较高的α活动。
③中波幅θ活动数量达50%。
④出现少量棘波、尖波、棘或尖-慢综合波等。
⑤过度换气诱发出高幅δ波。
重度异常脑电图
①高波幅θ或δ波为主要节律,α波消失或仅存少量8Hzα波散在。
②自发或诱发长程或反复出现高幅棘波、尖波、棘或尖-慢综合波等。
③高度失律、爆发性抑制、周期性发放等。
④持续性广泛性扁平电位。
以上内容为我们介绍了脑电图异常的分类,我们一定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及时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自己的苦恼,不要给自己任何的心里负担,心里不要总想一些虚无缥缈的事情,以免我们自身也出现类似的问题。
3脑电图异常就一定是癫痫吗
引起脑电图异常的原因很多,所有影响脑功能的疾病都会引起脑电图的改变。发热、昏迷、中毒、服用某些药物或是饥饿等许多原因都可能造成脑电图异常。
脑电图异常的表现很多,如正常节律减少、慢波增多、左右不对称、图形杂乱、低电压等,都称为异常,这些并不是癫痫的特点,但如有“痫样放电”则对诊断的意义较大。痫样放电包括棘波,尖波、棘慢波、尖慢波、多棘慢波、高幅失律及突出背景的节律性放电等。
但是,个别人即使有痫样放电也不一定有癫痫发作。有人曾做过调查,在正常人群中有0.3%-3%的人没有癫痫发作,但脑电图有痫样放电。一些与遗传有关的癫痫病儿,在他们的家族成员中往往脑电图有异常者,有时是痫样放电,但从未有过癫痫发作,因此也不能诊断为癫痫。
有些人对小儿脑电图的特点不熟悉,有时会把一些本属正常的现象误认为“异常”,最常见的情况是过度换气后出现的高波幅慢波,在成人如出现此图形,应属异常,但在小儿则无多大意义。有时小儿在过度换气后连续出现每秒3次的高幅慢波,也不算异常,更不能据此诊断为癫痫。此外,小儿在嗜睡和睡醒中出现的慢波活动及睡眠出现的顶尖波脑电图也不算异常表现,不能将其认定是痫样放电。
由上所述知,脑电图异常不一定都是癫痫。同样,脑电图正常也不能除外癫痫,甚至有时医师已观察到典型的癫痫发作,但做脑电图检查时并末发现异常,所以在诊断癫痫时,既需要做脑电图检查,更需要与临床观察、影像学密切结合,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4成人癫痫病如何做脑电图
长程视频脑电监测:是一种用于癫痫或癫痫发作的诊断技术。进行监测时需要患者住院一段时间,通常为2天。在监测过程中患者接受视频摄像和脑电图监测的连续监控和记录。通过视频脑电图监测,可以准确地观察分析发作时的行为和脑电放电的关系。
短程视频脑电监测:通过视频脑电图监测,有利于鉴别癫痫发作和非癫痫发作,确定癫痫发作类型,更是对减、停抗癫痫药提供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
高密度视频定位脑电图监测:是一种最新的世界先进的癫痫诊断和病灶定位技术。脑电发生源定位/高密度癫痫脑电定位监测有高密度的电极导联分布与心电、肌电的融合分析,能将视频记录的癫痫发作和癫痫放电起源的关系准确记录,并提高癫痫病类型的诊断和癫痫病灶的定位,是世界癫痫学界最新的技术。对于难治性癫痫患者,特别是有外科手术指正的难治性癫痫患者,监测发作时脑内放电起源部位,评估患者是否适合外科手术治疗不可或缺的监测手段。
颅内电极视频脑电监测:当头皮视频脑电记录和神经影像学检查不能为外科手术提供足够的证据,就有必要行颅内电极视频脑电监测,即开颅内电极视频脑电检测,即开颅后将电极放置在大脑表面,以便更准确的记录大脑放电活动。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结果可最终指导临床医生明确“癫痫起源区”(即癫痫发作起始的大脑区域),协助外科医生更准确地切除病灶区或将癫痫起源部位与正常脑组织离断,同时也能最大程度的保留大脑功能区。
成人癫痫脑电图具体如何选择,应结合实际情况。
脑功能评估系统
●用于脑损伤病人的脑功能评估;可实现常规脑电图、脑电地形图、视频脑电图的检测
●评估报告通过诺诚云康复管理系统上传下达
脑电图系列产品
●NATION9W数字化脑电图仪
●NATION7WH系列视频脑电图仪
●NATION8系列动态脑电图仪
●NCERP系列脑电图与诱发电位仪
●NCERP睡眠脑电图仪
5做脑电图前注意事项
1、癫痫患者在检查的头一天要洗净头发,不能抹油、发蜡或摩丝等护发定型用品。检查当天要早些起床,吃好饭,除去脑电图有严重影响的药以外,一般不需要停药。
2、进入视频脑电监测病房后,关闭手机、收音机、对讲机、无线上网等无线通讯设备,以免干扰脑电图的记录,影响监测质量。
3、视频脑电图监测可记录患者发作过程中的视频、音频资料,以便对患者发作过程的症状学进行准确分析,这些对于癫痫定位诊断极其重要。务必请患者在视频监测范围内活动(包括大、小便等);家属则避免在视频监测范围内做频繁的、不必要的活动,不要与患者(特别是3岁以上)同卧一张床位,以免在患者发作时影响症状学分析;勿在监测病房高声喧哗。请患者及家属协助保持安静、有序的监测环境。
4、电极线和放大器是脑电图监测的关键设备,保护不当将导致监测信号中断、脑电图资料丢失,甚至设备的损坏,监测中患者必须慎重保护上述设备,避免扯拽、压折电极线,避免用手松动头皮电极,勿搬动放大器;床旁护栏可起到保护患者的作用,故无特殊需要,勿自行降低床旁护栏,以免增加不必要的监测风险。
5、监测病房布置有地线设备以避免静电蓄积,干扰监测质量,但使用监测床头的电源将干扰地线正常工作,故未经允许,不得使用床头电源。
6、监测光线对于摄像头采集信号非常重要,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图像资料,我们已对监测病房内光线进行了调节。监测期间,家属勿自行拉动窗帘,勿自行更换床单被罩;夜间睡眠时将关闭床头显示器(不会影响监测),请勿开启床头灯,以免影响红外线摄像头正常工作。
7、如患者口服抗癫痫药物,务必听从医护人员指令,切勿自行减药、停药,否则将改变脑电图放电及癫痫发作方式,影响对脑电图结果的判定,导致定位不准确,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另外还可诱发癫痫持续状态,甚至引起呼吸循环障碍,危及生命。
8、监测期间避免食用坚果类、胶冻类食物,因为如在进食过程中出现癫痫发作,上述食物易被吸入并阻塞呼吸道,导致窒息,危及生命。避免应用锐器(如刀、叉等),以免癫痫发作时的意外伤害。
9、监测期间必需着病衣,内衣要求为棉质衣服。以免静电干扰监测结果。
干货:你一定喜欢的脑电图速成说实话,我对于速成这个词很心虚。毕竟脑电图博大精深,钻研上一年也未必敢说成了。更何况短短一篇一两千字的小文,又能带来什么呢?
此文为有感而写。经常在一些专业群里混迹,发现有的群友对脑电图充满了畏难情绪。一看见脑电图,条件反射般地就说不会看。要说看脑电图,我是绝对的业余选手,总共学习时间也没多长,临床经验也有限。照我的水平,万万不敢谈让人速成的,今天这篇文章的意义就在于让大家不再认为脑电图高不可攀,读完本文后,你会发现,原来脑电图挺亲切的,即使花短短十分钟读一篇文章,也会由衷地感到:我也会认癫痫波了耶!原来整天说的alpha波长这个样子。原来百分之八十的报告就是这么点事嘛,再学一学我也能装模作样的看脑电图啦。
讲真,临床实践中大多数场景下脑电图并不复杂,特别是非癫痫中心、非睡眠中心的普通神经科医生,面对的大多数仅仅是些正常脑电、轻度异常、慢波、癫痫波而已,顶多还有个三相波。抓住几个要点,克服下畏难情绪,本文还是可以做到的。
首先,明白电极在哪里
这样哪里有异常放电,就大概知道可能是哪个脑区出了问题。一般的书会文绉绉地说什么10-20系统。咱们当然要简单粗暴,就看下面这个图,记个大概位置就行。去他的10-20,先大概知道哪个电极在哪里,就能够有基本的定位能力了。凡是F的,和额叶(frontal)沾边,T代表颞叶(temporal),P(顶叶,parietal),C(中央,central),O(枕叶,occipital)。
下面这个图是从上向下看,前面的突起是鼻子,两边的A1、A2是耳朵。感受一下F、T、C、P、O的大概位置。这是今天文章第一个绝对重点。不求精确,但一定要有印象。FP是额极frontalpole,代表额叶最前端。
最常用的两种导联,一个是参考导联,就是测量头皮电位和耳朵电位的差值;另一个是双极导联,测量头皮上两个电极之间的电位差。一开始不理解没关系,其实两者间的波形较为相似。各种波的参数差别也不算太大,作为速成,不用纠结二者区别。看见A1、A2知道是参考导联(也叫单极导联),看见两个头皮间电位知道是双极导联就够了。
下图是个参考导联的图,左边的A1、A2就告诉你这个用的参考导联。
点击可看大图
下图是个双极导联的图,最左边的字母数字就代表是两个头皮电极间的电位差,代表双极导联。
点击可看大图
第二,知道常用波的基本参数
第一要务是知道波的频率的概念,一开始要勤于数数,通常纸上都是3cm一秒,你就数一秒里面有几个波(一秒几个波就是几Hz)就行,数久了就可以一眼认出是δ(0.5-3Hz)、θ(4-7Hz)、α(8-13Hz)、还是β波(14-40Hz)(β波具体范围各书差异大,大体就是十几到三四十Hz)。其中δ和θ就是传说中的慢波了。以后一看报告上说慢波,就数数看是不是这两个频率的波。
下面示范下这些波是怎么数出来的:
下面这个图框住了一秒,一秒有三个波,是δ波。
下面这个图框住的还是1秒,只是1秒有6个波,所以是θ波。
下面的图依然框了1秒,这里1秒有9-10个波,所以是α波。
β波的图就省了,大家回头自己拿脑电图数数就好。
正常成人清醒闭目脑电图最鲜明的特征就是顶枕部有规律的α波。清醒闭目状态是报告中绝对会出的脑电图,往往还会让患者睁眼看下,这一睁眼,α波就散了,看不出来了。
下图为正常成人清醒脑电,可以看出枕部(最下面两行O1,O2)规整的α波,等你有病人做脑电图,第一眼就是看这个,有没有正常的α波节律。
第三,看痫样放电
这就是神经科大夫目前最重要的技能了,主要就是棘波、尖波、棘慢复合波、尖慢复合波。其实也简单,棘波和尖波就是鹤立鸡群,一看就比它们旁边的脑电波高,二者的区别最主要靠时限(波的宽度),棘波20-70ms,尖波70-ms。说白了就是棘波瘦点,尖波胖点。棘慢、尖慢就是后面拖个慢波尾巴,或者棘波、尖波骑在慢波上,这时候就需要小心识别一下。
下面蓝箭头指的就是棘波:
下面框框里面是尖波的模样:
下面框里是棘波后跟着慢波,也就是棘慢复合波:
下面大同小异,框里尖波后跟着慢波,尖慢复合波:
好啦,今天的极简入门脑电图就到这里。希望大家在临床上看到脑电图的时候,可以欣喜地说,我看到枕叶α波啦,原来慢波在这里,这个癫痫病人真的有棘波啊……
然后,不要满足于这些,带着兴趣去看书吧。
P.S.:欢迎专业选手拍砖,我也跟着提高提高。我这只能算是业余选手现身说法,如何粗浅地读图。很需要专业选手指导。
参考文献
脑电图判读stepbystep入门篇。大雄辉雄著。周锦华译。科学出版社。
临床脑电图学。刘晓燕编著,吴逊审阅。人民卫生出版社。
治疗皮肤白癜风专家治疗头部白癜风的有效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