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咸鱼怀梦
头痛欲裂·杂症拾遗
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厥逆头痛,头痛的花样繁多,治疗起来也没办法保证各个治愈。头痛起来,整个人基本丧失行为能力。
于是,奥易精医在原创栏目的第一期,用纯粹中医的方式,经方和经脉,为大家详解,“头痛”。
头痛分区
头痛的种类非常的多,各种花样的解释。但是,如果把头部进行分区,把痛感进行区分,基本上,就可以全部归纳了。
外部:前后左右和头顶。
内部:脑部,脑部两侧,后脑勺。
其中,外部的头部分区比较精细:
A前额。
B偏头痛的耳朵和太阳穴附近。
C头顶中线的督脉。图中百会穴那条线。
D后脑的膀胱经。图中通天穴络却穴脑空穴两条竖线。
E后项脖子区域。风池穴风府穴天柱穴和脖子肩颈部位。
F全头。
G横向的一圈,围绕头部,如同紧箍咒。
疼痛发作时,有时候是“单点”,或者局部区域疼痛。有时候有“连线”的状况。更有甚者,是半边头侧,或者整个头顶痛。
头痛痛感
头痛的痛感当然就是奥普常说的,酸、麻、胀、刺等四个常见的痛感。
当然,配合临床,很多病人还会有如下的感受,掣痛、跳痛、灼痛、重痛、头痛如裂、空痛、隐痛、昏痛等。
病发方式
头痛发病方式,有突然发作,有缓慢而痛发。
疼痛时间有持续疼痛,痛无休止,有痛势绵绵,时作时止。
当然,如果可以区分昼夜、十二时辰、春夏秋冬、不同气候‘寒暑湿’等等,也是非常精确的表述方式。
另外,有一部分特殊的头痛,比如,经期头痛,晕车头痛,小便头痛等,这些都属于‘患者自知’的,‘难以科学察觉’的病症表现。
当然,患者的年纪,工作性质,性别,头痛积累时间,治疗方式,都是需要告知的条件。
那么,任何患者,都可以在“头痛分区”,“痛感”,“病发方式”,“基础信息”中找到自己头痛时的精确描述,这四大类信息的排列组合,确保了千奇百怪,因人而异的头痛的问诊,不会有任何的遗漏。也就保证了“个性化”诊疗。
头痛的并发症
并发症很多,千奇百怪,比如,怕风,怕冷,出汗,呕吐,手足冰冷,抽搐,后脑勺大汗淋漓等等。
所谓的并发症,主证,其实区分起来没有“主次”。只不过,今天的主题是“头痛”,我们就把其他症状定义为并发症。
其实,最好的诊疗区分主证和并发症,就是《伤寒论》中的六经辩证体系。
换句话说,以《伤寒论》的六经辩证为主,再配合“八纲辨证”,“营卫气血”,“臓腑经脉”,就可以保证治病的思路不会出错。
头痛病因
任何疾病的病因,基本都是外感或内伤,经脉或臓腑,水汽或瘀血,六淫六邪等等。
至于头痛的准确病因,绝对不会是只有一个,于是,单纯的执着的寻找病因,倒不如把病症描述清楚。因为,病症比病因准确,病症描述清楚,我们可以“反推”病因。
头痛的病因,患者最最要紧的就是排除“情志因素”和“外伤”因素。
比如,我老公、老婆最近让我头疼,显然这种情志因素的头痛,就属于可以不治而愈,或者怎么治都无法痊愈的状况。非生理性病理性的状况,可能情感专家更加有用,或者律师更有效。
再如,因为磕磕碰碰,跌倒摔伤导致的头部问题,甚至头部有一个钢钉钻进去,这些状况,都是属于“外科”。
头痛治疗
对于头痛来说,这种“痛类”的病症,没有什么比得上“扎针”了。
但是,扎针治疗头痛,需要辩证施治,需要精确的问诊。而不是头部的穴位统统下针。
所以,头痛的治疗,对于病人来说,选择一个靠谱的针灸师,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内部的问题,头痛的治疗,除了针灸,最好的方式就是“经方”。
头痛医脚
在我国流行着“头痛医头”和“头痛医脚”的两种说法。
头痛医头的人,想法很简单,病在头,你不治头,不是胡来?
头痛医脚的人,想法就比较复杂。大多数人,都是被电视台,被足疗,甚至是姜昆的相声,给忽悠了。那就是,人体的头,在脚部的对应反射区是“大拇指”。
这两种方式,都不好评价。
奥易精医的建议是,如果真的研究过经络,懂得五腧穴的治疗法,领会《黄帝内经》的导引术,左右互治,阴阳相引的法则,那么,头痛的治疗,一定是循经辨证。
这个经脉,就是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这5个经脉的头痛问题,才是在足部,准确的说,小腿部位,进行扎针治疗。
而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督脉),却是在“手部”。
如果有头顶痛,有偏头痛(强烈),那么,在头部的扎针,也是必须的。
所以,《黄帝内经》的针灸法则绝对没有民间流传的那么简单荒谬。
《黄帝内经》治疗头痛,是头也治,手也扎,腿脚也需要。
男女头痛
头部,在中医的定位里,是六阳魁首。也就是人体的阳经和督脉,汇聚的地方。
那么,男人是阳,女人是阴。所以,阳气旺盛的男人,自然头痛的比率就比较少。据统计,女人头痛的比率是男人的4倍。(不排除有一部分头痛是望夫成龙,失望绝望而头痛)
这个道理反过来,如果是腿脚的问题,比如糖尿病的脚肿,痛风的脚痛,男性就是女性的N倍。
这种先天的阴阳不同,结合身体的阴阳区域划分,而导致病情和治疗不同,其实非常容易理解。
阴阳头足的不同,就形成了一句口诀“男怕穿靴,女怕带帽”。
熟悉奥易精医的朋友都知道:人体的治病,自愈,其实就是在调动身体的气血,清理不应该有的一切垃圾,从而让身体的抵抗力、恢复力去“治病”。
那么,男人阳气旺盛在头,就很少头痛。而腿脚的问题,就难以治疗。
女人的阴气旺盛在下,所以基本很少腿脚问题。而一旦发生了头部问题,比如脑积水,脑癌,就彻底完蛋。
头脑,奇恒之府
之前分析的,多数是头部表层的经脉系统。
而头部,内部,还有一个重要的组织,就是大脑。
《黄帝内经》对大脑,脑髓的定位为,“奇恒之府”。
《素问·五藏别论》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
奇恒之府的共同特点是它们同是一类相对密闭的组织器官,却不与水谷直接接触,即似腑非腑;但具有类似于五臓贮藏精气的作用,即似臓非臓。
故曰:“诸髓者,皆属于脑”(《素问·五臓生成》)。
头为诸阳之会,为清窍所在之处,人体清阳之气皆上出清窍。“头为一身之元首……其所主之臓,则以头之外壳包藏脑髓”(《寓意草·卷一》)。
外为头骨,内为脑髓,合之为头。头居人身之高巅,人神之所居,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之气血皆汇集于头。故称头为诸阳。
那么,一个简要的类推就是,髓=脑,骨髓=肾臓,于是,脑部=肾臓。
于是,脑部,也就是内部的问题,根源在治疗髓,治疗肾。
又因为,表里关系上,肾和膀胱是表里。而膀胱经,占据了脑部的一半江山,所以,肾膀胱在治疗脑部上,非常的重要。
脑部的气血供应,外部就是上述分析的经脉系统。
脑部的内部气血供应,就是《黄帝内经·灵枢经》中所述,肝经脉内络脑部。
于是,在脑部的问题,比如脑积水,脑肿瘤,脑癌,脑溢血上,我们对应的臓腑经脉系统就是“肾膀胱”和“肝胆”。
当然,这里不是说仅仅只这2套系统,其他的就不需要考虑。人体的臓腑符合五行生克理论,在治疗上,依然需要辩证。
医经摘录
中国对头痛病认识很早,在殷商甲骨文就有“疾首”的记载。
年前的《黄帝内经》称为“脑风”、“首风”。《素问·风论》认为其病因乃外在风邪寒气犯于头脑而致。《素问·五臓生成》还提出“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的病机。
汉代《伤寒论》在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厥阴病篇章中较详细地论述了外感头痛病的辨证论治。
隋朝《诸病源候论》已认识到“风痰相结,上冲于头”可致头痛。
宋朝《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对内伤头痛已有较充分的认识,认为“有气血食厥而疼者,有五臓气郁厥而疼者”。
金元以后,对头痛病的认识日臻完善。(其实不是完善,因为在汉代以前,我国的医术就非常的发达。后来历经战乱,到了宋朝,国力辉宏,我国人民就又开始了医疗的研究,尤其是医疗文献的整理)
其实,全球任何地区的人,都可能头痛。但是,头痛能够建立全套理论,并且有效治疗的,还可以文字记录流传至今的,又能领先全球多年的,就只有“大中华”。
《素问·五臓生成》:“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
《素问·风论》:“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新沐中风,则为首风”。
《素问·方盛衰论》:“气上不下,头痛巅疾。”
《伤寒论·厥阴病》:“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济生方·头痛论治》:“夫头者上配于天,诸阳脉之所聚。凡头痛者,气血俱虚,风寒暑湿之邪,伤于阳经,伏留不去者,名曰厥头痛。盖厥者逆也,逆壅而冲于头也。痛引脑巅,甚而手足冷者,名曰真头痛,非药之能愈。又有风热痰厥,气虚肾厥,新沐之后,露卧当风,皆令人头痛,治法当推其所由而调之,无不切中者矣。”
《冷庐医话·头痛》:“头痛属太阳者,自脑后上至巅顶,其痛连项;属阳明者,上连目珠,痛在额前;属少阳者,上至两角,痛在头角。以太阳经行身之后,阳明经行身之前,少阳经行身之侧。厥阴·之脉,会于巅顶,故头痛在巅顶;太阴少阴二经,虽不上头,然痰与气逆壅于膈,头上气不得畅而亦痛。”
《景岳全书·头痛》;“凡诊头痛者,当先审久暂,次辨表里。盖暂痛者,必因邪气,久病者,必兼元气。以暂病言之,则有表邪者,此风寒外袭于经也,治宜疏散,最忌清降;有里邪者,此三阳之火炽于内也,治宜清降,最忌升散,此治邪之法也。其有久病者,则或发或愈,或以表虚者,微感则发。……所以暂病者,当重邪气,久病者,当重元气,此固其大纲也。然亦有暂病而虚者,久病而实者,又当因脉因证而详辨之,不可执也。”
《济生方》和《冷庐医话》就是用经脉体系,对头痛进行辩证。这种辩证疗法,在《内经》和《难经》中比比皆是。只不过,这2部医经,读懂的人非常少。所以,后世医家对他们的解释,比较准确的,小奥就摘录在此。
《景岳全书》说的其实就是,头痛很多,治疗起来要区分,不能乱治。头痛没有固定的疗法,一定要审查病人的情况,然后“辩证施治”。
顽固的偏头痛
偏头痛,如果按照现代医学的体系分类,会看的眼花缭乱。
偏头痛,如果按照《黄帝内经》和《伤寒论》的分类,也就是三种:少阳经和肝臓。
其中,少阳经包括手少阳和足少阳。
为何偏头痛成为顽固的疾病,很多中医师都很怕这个疾病?
因为,“少阳”系统的历史迷局。
《伤寒论》的六经辩证体系,太阳阳明和少阳,太阴少阴和厥阴。
总共六个,我们的老祖宗,仲景先师在书中,还省略了2个。一个是少阳,一个是太阴。
于是,治疗时,本来就病况复杂,再加上“祖宗秘而不传”,就成了中医头痛的根源了。
为何这个少阳系统这么重要?因为,它是阳气运转的枢纽。
换句话说,疾病初期,就是跟太阳系统对抗。
疾病末期,重症,都是在“少阴和厥阴”。
那么,中间的过度状态,少阳,您说关键不?
疾病初期,谁会去治疗?感冒发烧等等,都不是扛一扛。
疾病中期,连肩周炎,腰腿痛这类太阳经的问题都治不好。头痛又如何治的好?那就干脆就不治了。
疾病末期,有几个真的信任中医,信任经方?
于是,在疾病或者在临床上,现代的中医师,也对“少阳系统”知之甚少。
祖宗秘而不宣,临床感悟不足,医经研习不透,造成了“少阳系统”的三座大山。
最讨人烦的还不是这个,因为,聪明智慧的人总是有的。
少阳系统的断简残篇还是可以模糊的“反推”出来的。
最可气的就是,少阳系统竟然是“变化”的。换句话说,在不同的状况下,少阳系统是截然相反的状况。
还没完,少阳系统上,用药也是关键。有的药,被后世给“篡改”了。最好的少阳的药,药房买不到,根本也不卖。有的药,被后世的化学分析给“判刑”了,因为这个药有毒(其实是刺激性)。
在上述头痛男女中,女性的头痛多于男性。是因为整体阳气的不足。
在偏头痛中,女性更是显著多于男性。原因也是少阳系统。
少阳系统跟经期紧密相关。所以,女性的偏头痛的治疗,还要配合经期进行治疗。
在临床病症上,综合来看,偏头痛,根在少阳,还涉及到肝胆,肠胃。这对于“单一痛症”来说,如此多的病症,基本上就是无解。
无先兆偏头痛是最常见的偏头痛类型,约占80%。发病前可没有明显的先兆症状,也有部分病人在发病前有精神障碍、疲劳、哈欠、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表现,女性月经来潮、饮酒、空腹饥饿时也可诱发疼痛。头痛多呈缓慢加重,反复发作的一侧或双侧额颞部疼痛,呈搏动性,疼痛持续时伴颈肌收缩可使症状复杂化。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出汗、全身不适、头皮触痛等症状。
上述百科的状况解析,对任何一个医生来说,基本上彻底崩溃了。
最有意思的是,明明“头痛的病发原因”搞不清楚,但是,可以衍生出如此多内容。
头部撞伤
头部因为有颅骨的存在,基本上是坚硬无比的。所以,一般情况下的磕磕碰碰是一点事都没有的。
但是,总有例外,比如,各种摔伤,啤酒瓶,体育运动或者其他方式,造成头部的严重创伤:脑震荡。
脑部的严重撞伤,我们分为2种,有意识和昏迷。
A如果撞伤,但是患者有意识,意识清醒。
那么,这个撞伤没有影响脑部,但是,撞伤会留下脑部的淤血。
淤血,理论上,身体也是可以自动清理的。但是,清理的时间是2-5天。
撞伤时,出血,比不出血,要好。因为出血,意味着经脉血脉打通了,利于身体的疏通。不出血,这种瘀伤,身体就难以处理。
所以,撞伤出血,应该止血;撞伤淤血,应该放血。
因为头部都是头皮层,所以,在淤血出点刺放血,在百会穴下针,是近取穴的治疗。
而远取穴,就是“然谷穴”。多数情况下,头部淤血在有头发的状况下,看的不明显,然谷穴,确显而易见。这个然谷穴,就是脚内侧的“窝窝”处。
B如果是撞伤,但是患者昏迷,没有意识。
那么,这就是人体的应急系统启动了。严重的灾祸来临的时候,身体会选择“自保”。但是,这个自保并不是永久的,而是短期的,为了“治病”延缓了时间。
头部严重撞伤后立即发生短暂性昏迷,时间在30分钟内,清醒后常有近事遗忘、头痛、头晕、恶心、厌食、呕吐、耳鸣、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血压,呼吸和脉搏基本正常。
撞伤时,头部的经脉系统出于短暂的紊乱状态。于是才会有头痛,健忘,头晕,耳鸣,注意力涣散等问题。
又因为,人体头部的经脉,根源来自中脘。所以,恶心,呕吐,厌食,是必然的。
又因为,《黄帝内经》中有“胃络通心”。
所以,胃---心---颈部总动静脉---脑部供血。
从而我们发现,撞伤影响头部的经气血脉,造成短暂的“淤积”。
撞伤严重时,内部肠胃的经气血脉根源也受到影响。
于是,脑部的血液循环,经气供应,是“一头一尾”都受到了影响。
这个时候,除了脑部淤血放血处理,还要加强胃部的经气。
也就是,利用针灸,来处理“大本营”。
当然,最重要的,如果伤及脑髓,怎么办?《难经》中的八会穴。
就是在告诉我们,对于骨髓,对于血,对于气,应该在哪几个“关键穴位”进行处理。这里不是不愿意公开,而是一般情况下,严重的撞伤,都送去急救了。中医根本没有机会处理。
遗忘、头痛、头晕、恶心、厌食、呕吐,这几个状况,在日常生活中,在没有头部撞伤的情形下,也是屡见不鲜的。
那便是,“醉酒”。
奥易精医一直奥普,酒是发散作用。
酒气上脑的本质,就是酒发散作用,导致头部(六阳魁首)阳气混乱,所以会有癫狂,头痛,头晕,遗忘等状况。
酒水发散后,马上就把“胃”热带走,形成胃寒。胃寒就会“胃积水”,于是就会呕吐,恶心,厌食。
胃络通心,酒的发散,导致心气也受到影响,于是就会“狂言诳语”,即所谓的酒后吐真言。酒后的真言到不说,反而,酒后的胡言乱语,吹牛是一定的。
酒入于胃,胆气横决,从而各种暴虐行为。即俗称的以酒壮胆。
于是,我们千方百计的防止脑部撞伤,却每天每夜的用酒在造成头部的损伤。荒谬!
红花之谜
在处理头部的气血上,尤其是淤血,有一个名贵的药材不得不提,就是藏红花。
为何藏红花如此名贵?因为它生长在高原地区,因为它红色,但是没有味道。
没有气味,就是真品藏红花和伪品或者其他红花的区别。
在活血化瘀上,藏红花,川红花是一样的。
但是,川红花的臭袜子味道,也就是《神农本草经》中对“气”的“厚薄”的区分,决定了川红花更加适合内部的肠胃、妇科系统的活血化瘀。
而藏红花,颜色红,无气味,高海拔生长,是最利于药性药力进入人体脑部的。
但是,这个药材非常贵。于是,不论有没有钱,我们都不一定可以买到真品。
那么,我们有没有替代的办法?
有,聪明的中国先贤,早就寻求了很多替代办法。
比如,川红花加上“清酒”。川红花不是很难上行进入脑部么?我们不是喝酒马上就上脑么?那就组合起来。但是,这里的酒,最好是清酒。浊酒可不行。于是,最好的就,就是芬香,清亮,发散作用强的酒。
在脑部的活血化瘀上,还有一个被“遗忘”的英雄。
我们总是喜欢贵族,越是“贵”越追逐。可是,日常生活中,真正解决问题的,不一定价格昂贵。比如,槐花。这个花也可以解决脑溢血的病症。
为何说槐花是无名英雄?因为老百姓日用而不知。
有很多地区的人民,就是用槐花掺入米面中,进行食用。
于是,开颅手术取出淤血,价值w。
那么,红花,槐花,加上其他的药物,再配合针灸,也可以迅速清理脑部的淤血。最后配合小续命汤,就可以解决脑中风了。
开颅手术取出淤血,是非常成熟的手术。但是,仅仅在CT明显的淤血下。
如果CT扫描淤血不足,就无法手术。这是“医疗法则”。
同时,开颅手术后,人体丧失行动、言语能力,也是非常恐怖的后遗症。
于是,可以在各种情况下都清理淤血,可以保证不丧失行动能力,可以解决脑中风的中医,她的价值,绝对不止w。
头风顽疾
历史上最有名的头风病患者就是“曹操”。只不过,曹操这个人,头风病还不是最重的,他最重的是“疑心病”。所以,在疑心的驱使下,他残害了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中医之一,华佗。
如果曹操选择接受华佗的建议,“开颅手术”。
那么,中华民族就可以保住“华佗”,就可以流传和弘扬华佗先生的中医医书,以及中医外科。至于麻沸散,五禽戏等等,就不会遗失了。
最重要的是,多年前的华佗,如何解决“开颅手术”的重大难题,就为后世医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只不过,一切都在“疑心”下,灰飞烟灭。
可以说,曹操才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医闹者。
因为,一般人都是治疗无效后,才去医闹杀人。
而曹操,在听说治疗方式后,马上就杀人。
从华佗治疗曹操的头风病的想法中,我们得知,头风病,有淤血。
而且,这个淤血,必须手术。任何用药都没有作用。
为何如此?因为,淤血,如果是日积月累的拖延,没有治疗,淤血的“液态”,就会“干化”,形成“干血”。想要用药物、针灸、点刺放血,解决干血,基本不可能。
同时,又因为是“风”,所以头风病患者并不是持续发作。而是间歇性的发作。发作起来,在干血的影响下,脑部内部会严重的“刺痛”,刺痛到想死。
于是,在病情的角度,在华佗已死疗法未知的情形下,头风病患者就只能忍受了么?
答案是,如果一旦偶尔出现头部的“刺痛”,就要解决。而不是真的等到“头风病”累积到最严重,严重到谁都无法保证“华佗在世”,才想着治病。
于是,当任何人,有了脑部问题,头疼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及早治疗。
在各种医疗百科中,头风病,已经被“扩大”了,似乎任何的头痛,偏头痛,都跟头风有关系。
头部扎针
我们都知道,头部,尤其是头颅部位,是没有肌肉的。除了头骨,就是皮层。
而针灸,尤其是扎针,是要穿透皮层的。
但是,扎针,又是禁止扎到血脉,骨骼的。
所以,头部的下针,非常考验医师的水平。头部的下针,统统都是接近皮层的平刺。
除了部分穴位,在头部,是可以下针的。比如百会穴。
大多数情况下,是不要下针的。而是在经脉体系上,在手足部位选择穴位,进行治疗的。
图注:此图为一个针灸师,为了表现自己,不管是“真才学”还是“假炒作”,他的扎针方法,没有一个是对的,全部都是在玷污“中华精髓”。
换句话说,一个针灸师,治疗头痛,他仅仅选择百会穴,或者少数几个穴位,还是平刺。然后在患者的手足上思考组合穴位。这才是真的高手。
保养首脑
大脑保养的第一法则其实就是“睡眠”。
睡眠,是保证脑部血液循环的核心。
安然入眠·一证详查
很难想象,没有睡眠的潜藏,大脑一直充血,如何得以恢复?
脑部的保养第二法则,就是不要损阳。
头,是六阳魁首。损阳,就是典型的“残脑”的脑残行为。
神采奕奕·一证详查
九九纯阳·一证详查
第三,不要喝酒,不要酗酒。
第四,脑部和肩颈,注意免受风寒的侵袭。有句古话,“神仙都怕脑后风”。
第五,食疗。比如,上述提及的槐花。其实,菊花也非常不错。
第六,按摩。因为头部就是皮层和头颅。所以,按摩的作用不好说。与其按摩缓解,不如扎针引气。
止痛药
如果止痛药真的可以解决问题,治愈疾病,恐怕很多人根本不会寻求经方家和针灸师的帮助。
止痛药对身体的损伤,尤其是长期服用后,对胃肝肾的损伤,是有目共睹的。就连止痛药自己的说明书,各类百科,都在警告患者,偶尔一次服用,暂时缓解下状况,是可以的。切忌长期胡乱服用。
痛感中的,酸,胀,实痛,压痛,利用扎针,是可以迅速治疗的。
痛感中的,刺痛,麻,一个涉及到淤血,一个涉及到大虚,是无法快速治愈的。
那么,初期的头痛,偶尔发病,一定要及早治疗。经脉体系的问题,非常好解决。
积累到末期的头痛,也千万不能破罐子破摔,各种止痛药。
利用针药并施,给自己3个月以上的时间,才可以解决问题。
阳气旺盛,就上头。阳气衰落,第一个体现就是头面。
所以,老人的中风,脑溢血,为何治疗起来困难,就是这个原因。
因为阳气减少,血液循环和代谢能力降低,那么,积累的风邪,湿邪,寒邪,就稳固的扎根在脑部内外。
因为人体是逐渐走衰的,肠胃,肝肾系统,也会对脑部的供给能力下降。
于是,当出现类似“脑积水,脑瘤,脑溢血”这些重病情况的时候,治疗的时间,也会延长。
但是,治疗时间延长,不代表不能治。只不过,医疗方式上,治愈时间上,需要患者自行选择。
止痛药,还是针药并施?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奥易精医。
华佗治头风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