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瑽宁医师
我相信没有一位宝宝小时候从来没有「红屁屁」过。虽然尿布疹是一个很常见的疾病,却是某些家长的恶梦;尤其当症状反覆发作,擦药总是擦不好,看着吹弹可破的粉嫩小屁屁,一天一天变成烂熟的水蜜桃,心情实在很不爽吧。
但是面对这么常见的婴幼儿疾病,大部分的家长,甚至医护人员,都只知道「擦屁屁膏」,「勤换尿布」,以及「晾屁股」这些招数。
尿布疹可分四大类型
事实上尿布疹的成因比想像中复杂许多,如果没有对症下药,有时候反而会让情况更加恶化。
一般来说,我会把尿布疹分为四大类:
1.刺激型尿布疹(好发在屁屁的「山顶」,凸起的地方)
2.感染型尿布疹(好发在屁屁的「低谷」,夹层的地方)
3.闷热型尿布疹(好发在屁股以外的地方,比如说腰部或大腿)
4.过敏性尿布疹(到处都有,对溼纸巾、尿布的材质,以及药膏等等严重过敏)
虽然这四种疹子可以交互发生,好发位置也不见得如我所描述的如此泾渭分明,但因为引发的因素各有不同,因此处理方式也有所差异。
第一种刺激型的尿布疹,可以算是一种婴儿专属的「接触性皮肤炎」。它造成的原因是尿液或粪便中的刺激物质,破坏了宝宝皮肤的角质层;脆弱肌肤又雪上加霜的在尿布上不断摩擦,进而造成红肿与破皮。所以不难理解,刺激型的尿布疹容易发作在屁屁的山顶,因为那个地方是最容易接触到粪便,也是与尿布摩擦最激烈的位置。
第二种感染型尿布疹则有明确的敌人:细菌和霉菌。我们所熟知的霉菌「白色念珠菌」,就是喜欢闷热潮溼这一味儿,胖宝宝肥吱吱的屁股夹层,刚好可以成为它繁殖的温床。当然这些霉菌声势壮大之后,可不会这么乖的停留在原本的位置,也可能继续扩张版图,最后造成「满山满谷」的霉菌感染。除了霉菌之外,皮肤上的两大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可不甘寂寞,三不五时也来凑凑热闹,造成一粒一粒的小脓疱,长在已经不堪一击的红屁股上。
第三种闷热型尿布疹,其实就是「热疹」,因为不透气不透汗,造成汗腺堵塞或感染。这种型与粪便接触无关,因此它好发的位置反而离肛门口比较远,都是在腰际(尿布最不透气的位置),或是大腿(尿布松紧带的位置)等等。
勤更换或不穿尿布保持干爽
以上三种尿布疹的处理方法有一个共同的原则,就是:「保持干爽」。当屁屁保持干爽时,表示尿液和粪便没有浸润在宝宝肌肤上,进而减少摩擦引起的刺激型尿布疹。而干燥环境对霉菌细菌也不是好消息,溼疹汗疹就无处可长,保持干爽可谓一举数得。
不过要保持干爽说起来简单,在潮溼闷热的海岛型气候下,有时候施行起来还挺困难的。除了注意尿布的品质之外,选择较宽松的尺寸,勤换尿布(甚至一小时换一次),天热时候开冷气、减少宝宝的衣物等,都是保持干爽的方法。材质的部分,目前的研究显示,「布尿布」和「纸尿裤」是旗鼓相当,似乎没有谁能减少尿布疹的机率。「晾屁股」也不失为最佳的透气法,以前的婴幼儿,都穿开档裤,透气又干燥,也很少听到有什么尿布疹的。宝宝如果还只是躺在婴儿床上不会翻身,也可以不包尿布,在屁股下垫「尿布巾」或「保洁垫」,这样也可以让小屁股透透气。
选择尿布注意腰部透气度
有些妈妈会希望我推荐纸尿裤的品牌,我想在这里不适合做任何广告。然而尿布疹的发作与否,的确除了更换的频率之外,尿布品质的好坏真的占了很大的因素。因此当宝宝屁股已经出现状况的时候,千万不要只是擦药,更换尿布的厂牌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候尿布本身的吸水层很好,但是腰际的不吸水材质却闷热难耐,引发第三种的闷热型尿布疹在腰际或尿布边缘,此时可以反折尿布的边缘部分让肌肤透透气,或者干脆换一型尿布,比如说从魔鬼毡型改为裤型。
除了保持干爽之外,就要开始对症下药了。
刺激型尿布疹的宝宝,常常发生在「从母奶换成配方奶」的时候,或者是有肠胃炎感染的时候。这些改变都会造成消化不良,粪便的刺激物质增加,导致肌肤的破坏。此时我一定会详细询问宝宝的饮食状况,进而做些改变与调整,这才是治本而不只是治标。
如果宝宝是喝母奶,那么妈妈的饮食纪录就格外重要。我有时候把奶茶、巧克力等等零食饮料从母亲的饮食中去除之后,宝宝的尿布疹也自然而然改善了。我会鼓励妈妈尽量吃天然的食材,反之,进补的药材或其他可能有人工添加物的食物,则能避免就避免。
配方奶宝宝换成水解蛋白奶可能会有一点帮助,但宝宝不见得赏脸,并且对皮肤的效果也不一定如预期。如果已经超过四个月的婴儿,可以开始吃副食品,让配方奶造成的刺激减少,增加肠内菌种的多样性。益生菌可以改善暂时的急性腹泻症状,进而改善屁屁的红疹,但长期使用则无证据显示有效。
凡士林、痱子粉愈擦愈严重
至于药膏的部分,氧化锌仍是最好的第一线用药,既可吸收溼气,也可以隔离造成刺激的粪便或尿液(记得擦厚一点);一般妈妈能在药妆店所买到的屁屁膏,大部分都含有氧化锌的成分。但如果屁屁已经有感染的迹象,就要增加抗霉菌,或是抗细菌的药膏。类固醇药膏虽然也很好,却是两面刃:对于刺激型或闷热型尿布疹,类固醇虽然都可以提供抗发炎的缓解作用,但使用过量,反而会让霉菌更加肆虐。另一个糟糕的后遗症,当类固醇使用太凶太频繁,会造成婴儿臀部肉芽肿(Granulomaglutealeinfantum)的并发症,太恐怖的图请大家自行上网搜寻。
凡士林等膏状物虽然也是很好的隔离物质,但它没有吸收溼气的作用,甚至造成毛细孔堵塞,涂抹久了反而会长出溼疹或痘痘,因此并不建议常规使用。至于痱子粉,虽然吸溼效果好,看似能保持干爽,但第一会有吸入婴儿肺部的危机,第二当宝宝的尿液、便便等排泄物与痱子粉结合时,会让痱子粉结块、变质,黏在肌肤上,对宝宝的屁屁反而是种刺激,因此并不是很建议使用。
刚刚只提了前三型的尿布疹,第四种「过敏性尿布疹」乃最冤枉者也。这些家长可能是最注意宝宝屁股清洁的人,整天用溼纸巾擦拭,一有状况就擦来自世界各地的「贵森森」草药膏,同时尿布也换得很勤,却还是很严重。搞半天原来宝宝是对这些刺激物过敏,一旦把这些溼纸巾、肥皂、洗剂、尿布、药膏等拿走,改用清水冲洗屁股,妈妈不再有强迫症之后,症状反而减轻了。
除了上述四种常见的尿布疹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罕见的情形,我也列举在下面提供大家参考。
5.锌缺乏症(严重脱皮,腹泻,通常发生在早产儿或营养不良的婴儿)
6.硬化苔癣(非常罕见,我也没看过,幸好是白色的,不会搞错)
7.兰格罕细胞组织球增生症(非常罕见,我只看过一次,疹子带点咖啡色的,范围很大)
总之,日后当你的宝宝遇上难缠的尿布疹时,切勿道听涂说,乱抹乱擦,应该给专业的小儿科医师评估,辨识为哪一种尿布疹问题,藉由饮食的调整、环境的控制、适当的药膏,才能真正达到痊愈的目的。请记得:尿布疹虽然只是小问题,背后却隐藏着大学问喔!
---------------------------
*如果觉得文章有用,动动手指点击分享到北京中科白癜风“平安医院”白癜风医院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