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严惩!医院不是发泄的地方,医护人员更不是发泄的对象!
11月16日20点左右,山东省医院急救站医护人员出诊时,遭患者醉酒儿子殴打,医院人员不同程度受伤。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
16日20点左右,医院急救站接到指挥中心出车指令,南环路一小区有一心脏病患者需要救治。医护人员用3分多钟到达现场。但令人意外的是,等待医生、护士、司机三人的是无端的谩骂和殴打,先是患者醉酒的儿子拒绝大夫、护士对病人进行检查,继而对大夫、护士头部、胸部、腰部等处进行殴打。随后上楼的司机被其一拳打倒在地,头部接连遭受严重外力打击,当场眼镜粉碎,头晕头痛不止。
在将病人抬上救护车后,醉酒者一直不依不饶,不停指责、辱骂、殴打急救人员。
据医院急救站接警员反馈,医院后再次将值班医生殴打致伤。而出车司机在被打伤后出现头晕、耳鸣、呕吐的现象,被确诊为脑震荡,医生、护士被确诊为颅脑损伤,护士膝关节受伤严重,三人全部入院治疗。
急救人员困境亟待破解
据了解,急救人员被打不是个例,此类事件时有发生。
年11月7日,医院医护人员出诊救护一名醉酒男子,这名男子见到医生后,对医生进行撕扯,随后又跑到救护车上,把护士推倒在座椅上,一边打护士一边砸车上的设备。
年12月19日,林某、杨某等三人,对救护人员正当的拒绝跟车理由不满,为发泄情绪,竟实施暴力行为,打伤救护人员,毁损救护车辆。
年8月6日下午,上海市徐汇区古宜路弄某宾馆门前,急救人员在救治一名酒精中毒的病患时,受到了病人亲友“到晚了”的指责,甚至遭到了病人七八名酒友的殴打。
上海市医疗应急中心相关负责人坦言,平时急救人员在出车时,遭到患者及家属不理解的情况很普遍,对急救人员谩骂、推搡,甚至殴打也时有发生,平均每月至少发生四五起。
他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他随急救车工作了8年,在那个时代,患者和急救人员间的关系很融洽,患者很信任急救人员,互相之间都很客气。但是随着急救量的持续上升,现在出车时,患者大多抱着花钱买服务的心态,对急救人员很是挑剔。
“患者花费60元的起步费,我们到场后需要搬运患者,医院,花费了体力、人力,担着风险,却得不到患者和家属理解。”该负责人说,时常有同事反映,在搬运患者过程中,遇到体重过重搬运困难时,请家属帮忙,多数会遭到拒绝。
“记得有次急救人员出车去老式居民小区,要从五楼搬一名患者,患者儿子就站在一旁干看着不插手,我们请他帮忙,患者却对儿子说,“你不要动,他们专业,让他们搬。”负责人说,急救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由于一直搬运患者,腰肌劳损是最常见的病,而面对患者这样的不理解,急救人员往往只能苦笑。
殴打急救人员不可纵容
我们可以理解家属的心情,但是暴力行为,必须谴责。更何况,医护人员的职责本就是救死扶伤,更不会故意耽误一个急救病人的抢救时间!
家属可曾想:当你向医护人员挥拳时,其实也在浪费抢救时间;司机和医护人员都被你吓跑,更是因为你耽误急救工作。而且,故意伤人、扰乱社会秩序……你也会为此受到处罚。
虽然殴打急救医护事件的原因很多,后果也不尽相同,但是这些事件的恶劣性是极其严重的,它伤害的不仅是个体,而是社会的整体保障体系。这种恶劣行为,一定要严惩!
医院不是发泄的地方
医护人员更不是发泄的对象
再次呼吁
良好的医疗秩序
需要医患双方共同维护!
来源:华医网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