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面的名片, 服从安排把对党忠诚融入到环卫事业中
年,当唐启富带着重度脑震荡、胸腰腹部严重内伤和1次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及“红旗驾驶员”称号等荣誉转业时,还不知道清管所(环卫所)是什么单位、干什么工作,报到那天他才知道原来是“运垃圾”“扫大街”,巨大的落差让妻子怨声载道,亲朋好友也多持反对态度,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毫不犹豫地服从了组织安排。
当时的清管所,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垃圾清运车等专用机械设备,垃圾装车只能靠人工,车箱里的垃圾散发出的臭味充斥着车辆周围,让人作呕;被堵塞的下水道难以疏通,只能用手去清淘,恶臭味让他两三天都吃不下饭。但是第二天,他又起早摸黑,一丝不苟地用铁铲将垃圾装进车里,然后运至十几公里外的堆放场。
年12月的一天,突降大雨,他带着徒弟清运垃圾时,运输车出现故障,唐启富赶忙下车维修。一只装满垃圾的回收桶从车上掉下来,刚好砸到他的额头,瞬间鲜血直流,他的徒弟赶紧把他背到了附近的小诊所。当时所里的车辆和人手都很吃紧,他不顾医生和徒弟的劝阻,简单进行包扎之后,又投入到了工作中,直到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在他的精神感召下,全体环卫工人披星戴月,早出晚归,确保了县城垃圾日产日清。
敢为人先在推进环卫事业改革中彰显先锋形象
在部队,他是“生死米”的“一等功臣”;在单位,他是让单位“起死回生”的灵魂人物。年5月,他在全所职工满票的支持下走上“班长”职位。面对仅有2台垃圾车、11平方公里的保洁面积、负债近万元的边缘单位和人心涣散、工作疲软的员工队伍,唐启富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面对诸多的困难,他没有退却,相反他变压力为动力,以一个党员的信念,一个军人的作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与班子成员商定,立即对单位财务进行全面清理,对财务开支实行“三签字,一审批,一公开”,给职工交了明白账;对考勤奖惩实行“三查、两签、一公示”,为办事制订铁规矩。阳光的操作,刚性的制度,让涣散的人心又凝聚在了一起。
他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先后购买32辆专用环卫车,安装垃圾箱0余个遍布在城区大街小巷,引进40多个地埋式垃圾箱,设置3座垃圾压缩站,硬件设施得到大大改善。随着城市不断拓展,清扫面积10年间扩大了三倍多,工人清扫压力越来越大。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他主动请缨,将城市公共区域和城乡结合部接管了过来,统一清扫、统一清运,避免了垃圾搬家、二次清运的现象。他创新工作方式,实行工种分类、双班交叉、分片包干等措施,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全所日清扫面积余万平方米、清运垃圾吨、转运污水20吨,城区机械化清扫率从过去不足30%提升到了70%,单位不仅清偿了万欠债,还盈余了万元。
唐启富正在帮助环卫工清理垃圾
乐于助人把践行宗旨体现在为群众纾难解困上
从一个驾驶员到副所长,再到所长,唐启富不改革命本色,始终奋斗在环卫第一线,每天仍然能看到他开着垃圾车在忙碌地清运垃圾。修理厂上,他一身油污钻车底修车;除夕当天,他带领班子成员清掏化粪池。如今,所里人多了、车多了、事多了,他也越来越忙了,但不变的是他那人乐于助人、知冷知热的心,被大伙称为“好人老唐”。
临时工余纪元儿子身患重病,他带头募捐,筹集两万多元帮助渡过难关;红军街市民林茂巨家庭生活困难,夫妻经常吵架,他带头捐款筹集资金,深入家中调解矛盾,主动帮助解决林茂巨妻子工作问题,让濒临破碎的家庭重拾和谐;离县城20多公里的金甲中学水管破裂,修复需要几天时间,千余名师生用水困难,他迅速组织两台洒水车送水解燃眉之急;桑梓小学垃圾池3年未清运,师生和附近群众长期处于臭气袭扰中,他带去两台钩臂车,整整干了一天,共清运垃圾12车……
公道正派把清正廉洁作为立德之本
年7月入党,有着30余年党龄的他,始终为人正直,不争功诿过,不贪图虚名,有较好的人格魅力。“别看环卫所这个不起眼的单位,如果我这个所长都不能保证自己廉洁,那整个环卫所肯定也会不廉洁。不仅会回到十年前,甚至比那个时候更严重。”经历过十年前那次转折,唐启富更加懂得清廉的重要性。
他讲原则不循私情,讲纪律不讲情面。对财务开支“三签字,一审批,一公开”,对考勤奖惩“三查、两签、一公示”,他始终是不折不扣地执行。对所里的经费,他总是想办法开源节流。利用周末、节假日等空余时间,研究编织袋绑扎扫把方法,每年光扫把费用这一项就节约5万余元;带领驾驶员利用休息时间对车辆进行自主检修保养,每年节约车辆维修保养费10多万元;和所班子成员、党员突击队定期手动清掏城区化粪池,每年节约清掏费用5万余元......职工有时也会不理解,他总是这样说道:“我们在一起工作就像居家过日子一样,平时不抠一点,再大的家业也守不住啊!”慢慢地,大家也就理解和支持了。
?蓬安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