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测脑震荡后综合征

白癜风的治疗手段 http://pf.39.net/bdfyy

来源:磁共振成像传媒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是一项世界性的公众健康问题,发病率、死亡率高,经济损失大,通常发生在车祸、击打、运动及工业事故之后,国外也可见于军队爆炸伤。轻度创伤性脑损伤俗称脑震荡,是创伤性脑损伤最常见的类型,是与痴呆症最相关的危险因素,美国每年约万人诊断为创伤性脑损伤,其中70%~90%为脑震荡,美国康复医学会对脑震荡的定义是伤后出现意识丧失(<30min)、失忆(<24h)、精神状态改变(眩晕、无方向感、精神迷乱等)并伴有暂时或持续的局部神经功能缺损,24h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3分。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在3个月内恢复,然而20%~30%的患者存在持续功能紊乱,表现为躯体、行为、认知或神经心理障碍,发展为脑震荡后综合征(post-concussionsyndrome)。脑震荡后综合征是脑震荡后常见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脑震荡患者最初临床表现轻且常规CT和MRI检查无阳性发现,“轻度”的分类忽略了患者长期的神经精神后遗症。因此,识别脑震荡后综合征高风险患者并监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也是当代医学的重点难题之一。目前,结构和功能MRI能够发现与脑震荡后综合征相关的脑结构、功能连接、脑血流量及代谢异常,具有巨大的潜力,但这些研究中患者的受伤方式、伤后检查时间及检查方式有所不同,因此研究结果存在异质性。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未来可能进行多模态、大规模、多中心的长期纵向随访研究,并将结构和功能MRI与血清学、脑脊液、基因检查等结合起来,进一步寻找预测脑震荡后综合征良好的生物指标,从而指导临床。日前,医院张静教授团队参考了全球40项研究成果从结构影像学、脑功能影像学、多模态影像学联合应用等多角度撰文对脑震荡脑结构和功能影像学研究最新进展进行了全面的综述,为探索认知脑震荡相关脑细微改变并进一步预测脑震荡后综合征的发生提供思路。该文发表在《磁共振成像》杂志年第2期。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查阅详细进展。

张静,医院,博士研究生,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背景:/09-/06,兰州大学,临床医学系,学士;/09-/07,兰州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09-/07,天津医科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02-/08,美国俄克拉荷马州BaptistHospital学习交流。

专业特长: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磁共振功能成像,影像组学。

获得奖励或荣誉称号:年甘肃省百万职工职业技能素质提升活动优秀组织者、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甘肃省医学科技二等奖两项、年医院先进工作者。

研究方向:神经影像;功能磁共振成像;影像组学

社会兼职:甘肃省医学会放射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全国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儿科学组委员、甘肃省医学会放射专业委员会磁共振学组副组长、甘肃省放射专委会儿科学组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委会青年委员、中国炎症性肠病联盟影像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同时兼任《磁共振成像》等多家核心期刊审稿专家。

扩展阅读:

1、《磁共振成像》杂志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hendanga.com/nzdty/10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