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脑震荡 >> 脑震荡检查 >> 眩晕中医医案

眩晕中医医案

郭某某,女,55岁,江西丰城杜市人。年5月28日初诊。病者自诉早二年脑震荡后,常觉眩晕欲吐,胸中堵闷,时有暖气,心慌,耳鸣,眠差,汗出,纳差,血压偏低80/50毫米汞柱。大便不规,舌苔白,脉弦微滑无力。

此为中气亏虚,痰浊中阻之眩晕。治宜健脾胃而补中气,除痰降浊。一诊疏方七剂,处方为红参12g白术30g茯苓30g代赭石30g半夏10g芡实30g山药30g炒鸡内金10g灵磁石30g打碎包煎,陈皮10g。嘱生冷油腻不吃,水果蒸热吃,早睡早起,早起煅炼一小时。

二诊,药后眩晕欲呕,嗳气耳鸣等好些,欲胸堵自汗精神等还稍有症状。二诊以原方加红景天15g石菖蒲6g黄芪20g北五味子8g炒枳实8g十剂。三诊,眩晕汗出耳鸣等续续减轻,胸闷嗳气已消失,精神胃纳亦好转,脉弦细,舌苔黄。三诊嘱自己买补中益气丸加量一倍用一个月,以观后效善而其后。嘱注意生活习惯,有问题随诊。

医案方评,眩晕一症多见于中年之后,伴有胸闷欲呕,心慌汗出,疲倦乏力等。《灵枢.海论》曰“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眩晕之疾因多在于虚。元朱丹溪之《丹溪心法》又云;“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之物与降火之品。无痰不作眩,痰因火动”等。述上乃道谓痰与眩晕之关系。而本案眩晕之发生,乃为脾胃气虚,运化失司,聚湿成痰,痰浊阻滞气机,造成清阳不升,脑失所养而致眩晕。

吾以人参白朮茯苓芡实山药类以健脾补气而重振中洲,以生代赭石半夏陈皮类除痰降浊,后以补中益气类升其清阳以善后,病乃无有不痊愈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hendanga.com/nzdjc/99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