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爱一个人,但仍然选择和他说再见你

前言

“一个惊人的故事,真正鼓舞人心。我在阅读她极端的童年故事时,也开始反思起自己的生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每个人都会喜欢。它甚至比你听说的还要好。”—比尔·盖茨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打破命运的枷锁,认识你自己,这虽然困难,却并非不可战胜。”

作者简介

塔拉·韦斯特弗TaraWestover,美国历史学家、作家。年生于爱达荷州的山区。十七岁前从未上过学。

通过自学考取杨百翰大学,年获文学学士学位。随后获得盖茨剑桥奖学金,年获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年获得奖学金赴哈佛大学访学。年获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年出版处女作《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年因此书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影响力人物”。

十七岁前,她从未上过学

在美国山区有这样一个家庭:因为父母不相信政府,所以七个孩子都在家中出生,他们没有出生证明,而且也从未上过学,一家人生病、受伤也从不就医。这就是本书作者塔拉的家庭。

她出生于美国虔诚的摩门教徒家庭,父亲经营一座垃圾废料场,母亲是草药师兼助产士。从小她就在父亲的废料场帮忙干活,或是跟随母亲制作酊剂和精油。

他们与世隔绝,相信世界末日终将到来,所以每天都在囤积物资,做生存准备。塔拉就像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玻璃盒子里面,只能透过父母提供给她的视角去看这个世界,并以为这就是全部。

塔拉的童年只有废铜烂铁、桃子罐头、枪支弹药。她的父亲偏执狂热,母亲顺从隐忍,这个家庭渐渐偏离主流太远,一家人伤痕累累,瘀青、擦伤、车祸、坠落、脑震荡、腿着火、头开花,但他们仅靠母亲收效甚微的草药治疗,并将体会苦难视为一种赐福。这令人难以想象的戏剧性事件居然就在我们的现代社会真实地上演。

十七岁后,踏进大学之门

随着塔拉步入青春期,属于她内心深处的声音渐渐苏醒:离开家,去上学。那时她在替父亲工作的间歇偷偷自学,准备大学入学考试。

几个月的努力之后,她收获了一个奇迹:大学入学通知书。没受过任何系统教育的她通过了考试,进入了杨百翰大学。

十七岁的她终于第一次走进了真正的课堂。大学是全然陌生的世界。她不知道论文为何物,不明白教科书是用来读的,错认欧洲是一个国家,甚至不认识“大屠杀”这个词。

她生活中感觉自己处处格格不入,她不明白与室友居住在一个屋檐下是需要承担家务、如厕后要洗手这样简单的道理,因为她就是被那样教育长大的:洁净是虚伪,污垢才是诚实。

摆脱无知是一条异常艰辛的路,塔拉凭借着自己的毅力和信念,从不及格生成为全优生。

她获得了去剑桥大学交换的机会,继而在那里攻读硕士,又成为哈佛大学问访学者,最后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自我救赎,突破家庭桎梏

尽管塔拉的经历具有独特性,但她的故事所映射出的问题却是普遍的。家庭终究是我们心中一块难以厘清是非对错的所在,有时它给你温暖,有时它令你刺痛。

尽管观念不同,立场相左,爱却始终存在,无法割舍。面对自己取得的成就,塔拉在书中也只是轻描淡写。

可教育到底意味着什么?教育改变了她的人生,但也在她和家人之间划出难以修复的深深裂痕。

她已不是当初那个被父亲养大的孩子,但父亲依然是那个养育了她的父亲。她感激这个教育打开的新世界,却也还在努力寻找一条回家的路。

可塔拉说:你可以爱一个人,但仍然选择和他说再见;你可以想念一个人,但仍然庆幸他不在你的生命中。随波逐流是舒适的,而认识到自己原生家庭的缺陷并努力克服才是勇敢的。

正如塔拉所言,“过去是一个幽灵,虚无缥缈,没什么影响力。只有未来才有分量”。受教育就是走向未来的途径之一。

塔拉的故事给了我们不妥协、不放弃爱,无论在怎样的境遇中,都执着坚定地做自己的勇气。此刻的你,或许也是一只鸟,正在寻找你应当飞往的山。

这么拗口的书名怎么来的?

英文原版的书名“Educated”是一个简洁有力的词,但如果将它直译,似乎无法保留这种力量。在经过种种考量后,塔拉最终选择了“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作为中文版书名。

这句话本身有双重解释,一种是“逃离”,一种是“找到新的信仰”。作者正是逃离了故乡的山峰,像飞鸟一样去寻求教育,找到了自己真正信仰的山林。

中文版书名对于部分读者来说,初读会有一些拗口,而这个名字正像作者对教育的理解: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

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你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

它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他们应该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

        







































治愈白癜风多少钱
哪家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hendanga.com/nzdjc/5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