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视界决定孩子的世界
孩子好动、爱探索,磕磕碰碰在所难免,一旦出现外伤而没有妥当及时的处理,轻则留下疤痕,重则造成不可逆转的终身伤害!所以,妈妈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
这方面美国的妈妈就做得很好,因为在美国,家长与儿科医生的交流不是单方面的接受,而是双向的沟通,家长会提前了解日常可能遇到的状况,医生也乐于传授相应的处理技巧。尤其是外伤这类紧急情况的处理,更是家长的必备技能。
以下是最常遇见的5种儿童外伤情况,我们特意请教了美国专家,给出实用有效的应对方案及禁忌注意,妈妈速取!
头部受轻伤
用薄毛巾包裹冰袋敷在受伤部位消肿,也可以准备对乙酰氨基酚类药物止痛。只要孩子看起来并无异常,你就只需要观察他的症状和行为有无异常即可。
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小儿急救医学副主任EthanWiener表示:“孩子遭受脑震荡后,休息是恢复阶段最重要的一步,即便是轻微的脑部受伤也是如此。”
孩子头部受伤时禁用布洛芬。此类药物可能增加出血,增大脑损伤的风险(即便可能性很低)。
这些情况需要看医生
Wiener博士表示:“父母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如果你担心他的情况,那就应该尽快带他就医检查。”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孩子头部受到轻伤后,出现神志不清,持续恶心呕吐,视物重影、模糊,肢体麻木或感到极度刺痛,或意识混乱和晕眩等现象,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求助。
美国斯特拉特福市急诊科医师MichaelCarius表示:“就诊后,医生能够确诊孩子脑部是否有肿块或出血,并且判断是否发生过脑震荡。”
严重割伤
发生割伤后要用流动水和肥皂冲洗伤口,涂少量抗生素软膏,随后用绷带包扎伤口。若血渍渗出绷带,直接压迫伤处15分钟并将伤口放置到高于心脏的位置止血。
不能用酒精、双氧水或碘伏清洗伤口。使用酒精会严重刺痛伤口,双氧水和碘伏会刺激伤口,延缓愈合。
这些情况需要看医生
如果伤口面积较大、开裂甚至溢血,医院缝合。如果透过伤口能看到皮下组织或骨头、15分钟内无法止血或者认为伤口处存在异物,需要立即前往急诊室。Wiener医生还提醒家长,千万不能等!
“如果伤口暴露时间长达24小时以上,医生一般不会缝合伤口,因为这样会加重感染风险。”这种情况下,医生一般会清理及包扎伤口,这种处理方法更加保险,但是有可能留下更多疤痕。
脚踝扭伤
Carius医生建议,脚踝扭伤时,应先让孩子坐下,将受伤的脚抬高到高于心脏的位置,然后用冰袋或冻蔬菜等敷于患处。接下来的48小时内,每小时冰敷15分钟,其间可服用布洛芬减轻疼痛和肿胀。
48小时内不能热敷,也不能用温水泡脚,因为热敷容易加重肿胀和疼痛!
这些情况需要看医生
如果孩子受伤的脚踝使不上力气或者看起来有点变形,表示可能(由于韧带严重拉伤)导致骨折或脱臼,要立刻前往急诊室就医。
严重流鼻血
让孩子把头部微向前倾,然后拿毛巾或纸巾捏紧鼻翼,也就是鼻骨下方的部位。另外,你可以往孩子的鼻腔里喷一点阿氟林鼻腔喷雾,也能缓解流鼻血。这个姿势需要让孩子保持10~15分钟,帮助孩子止血。这期间一定要有耐心!然后在鼻血止住的时候,往孩子鼻腔内侧涂一点凡士林保湿。
绝对不能让孩子头部向后仰。后仰可能会使鼻血流入食道和胃部,引起呕吐。另外,流鼻血的几个小时内应避免擤鼻涕的行为,因为这有可能造成再次流鼻血。还有,不要把纸巾或棉花等塞入鼻腔止血。
这些情况需要看医生
如30分钟仍无法止血,或你觉得孩子看着不太对劲,怀疑他是外伤导致流血不止,应立即带他去急诊室。
噎着了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里根医学中心的急诊医学临床教授MarkMorocco医生告诉我们:“这时要继续和孩子说话,如果孩子可以简单发声回答,证明气管畅通,没有被堵住。如果孩子无法答复,就要马上拨打急救电话。”
等待救护车期间,家长可以采取海姆里克急救法:双臂环绕孩子的腰腹部,一手握拳,拳心向内抵住肋骨下缘与肚脐之间的部位,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里向上挤压,反复实施动作直到异物吐出为止。(如果是婴幼儿,应该马上把宝宝抱起来,让其面部朝下,一只手撑住其头部颈部,另一只手掌掌根在其背部两肩胛骨之间拍击)。
不要反应过度。Carius医生提示:“如果孩子能说话但却一直咳嗽,就让他自然把异物咳出。”别着急把手伸到口腔里取出异物。
这些情况需要看医生
如果你发现孩子呼吸困难,或者被异物卡住后无法正常说话,就要立刻带孩子去急诊室就医。如果孩子不能给你任何反馈,赶紧拨打急救电话。
Tips:
离开急诊室前,你需要询问医生的5个问题
?回家后我们要怎样继续配合治疗?
?我的孩子需要避免什么运动吗?
?接下来几天孩子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症状?
?什么迹象表明可能出现了并发症或者感染,需要我们密切注意?
?下次我们应该什么时候来?
创意策划/Parents全媒体中心
监制/郑鑫
责任编辑/李闯美术设计/阳阳
本文所有内容、图片均属原创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修改使用,谢谢
写手招募
如果你是爱分享的妈妈或爸爸
欢迎投稿至li.shan
lingy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