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什么是教育

什么是教育?

字圣许慎曰:“教,上所施也,下所效也;育,养子使做善也。”

人这一生中必须要接受三种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于一个孩子而言最重要的便是“人之初”。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发现孩子越来越像自己的父母,但是没有哪个孩子越来越像自己的老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

看完《家庭教育读本》后,感触颇多,收获颇多,家长的教育责任任重而道远,不仅需要高质量的陪伴,还应教会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以及学会交往。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耀基也曾说过,学生在大学里实际上是学四种东西:“一是学怎样读书;二是学怎样做人;三是学怎样做事,四是学怎样与人相处”。

此时,窗外,月华如练,思绪久久不能平静。

正视孩子的说谎行为

有一天晚上儿子在校门口玩的时候另外一个小朋友不小心用陀螺打到他的后脑勺,估计可能打的挺疼的,儿子一下子就嚎哭起来了,说实话,我也有点害怕,别有什么脑震荡之类的。他要求明天不上学,我就同意了,他看我很紧张,就觉得可以用头疼这个方式来要求更多。

第二天早上起床,他就说他头有点晕,不想起床,不想上学,我说好,昨天说好了不去上学,妈妈不撒谎,既然答应了你就一定不会反悔的。我不知道他是真晕还是假晕,就说,医院检查一下。他不同意,我心里猜,可能是假晕。然后我就说本来明天我们约好了和大娃一起走玻璃栈道,如果你头晕,那明天也只能在家休息了。他一听,马上说,我明天不晕了啊。我说,如果你真晕,医院拍片,如果你不去,就说明你是撒谎的。他顿时就哭起来了:“我只是想看看妈妈紧张不。”“你撒谎是不想去上学?”“嗯?”“为什么不想去上学?”“学校的小朋友都不和我玩。”“那我打电话问问老师为什么小朋友不和你玩。”“小朋友要和我玩。只是和我坐一桌的小朋友不和我玩。”“那我去问问她们为什么不和你玩。”“她们要和我玩。”“为什么撒谎?和谁学的撒谎?”“爸爸学的,他每次说话都不算话,说的陪我玩,结果就是玩手机。”

孩子说谎不外乎两个原因,一个是模仿大人,孩子出生犹如一张白纸,“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故染不可不慎也”。一个是迫于压力,即家长比较严厉,对孩子的每一种过错都不轻易放过,都要批评指责,甚至打骂,或是家长太强势,说一不二,不尊重孩子的想法,不体恤孩子的一些愿望。这些都会造成孩子的情绪经常性的紧张和不平衡,他们为了逃避惩罚,达到愿望或取得平衡,就去说假话。

忽然觉得言传身教多么重要,回想以前,每次出差,为了安抚儿子,都会答应给他买玩具,但是从来没买过,出差回来也没见他问,以为小孩子说过就忘了,其实现在看来,他并没有忘。只是他已经形成了妈妈没做到也没啥,可能这也不是不对,所以他潜意识里也会这样做。

而他爸爸呢,很多时候为了安静的看手机,会答应他很多事,但是从来没做到,而当儿子要求他兑现时,他就高压压回去。时间久了,孩子就觉得,说话不算话,撒谎其实也是可以的。

和他爸爸谈了下这个情况,我们达成协议:

1、轻易不要许诺一些根本完不成的愿望。

2、在孩子面前答应了的事一定要做到,哪怕是一件小事,也要完成,要给孩子做一个说话负责的榜样。

3、大人之间也要说到做到。

4、周末不玩手机。

理性教子,信任老师,配合学校教育

前段时间,有一次,儿子回来特别高兴的给我说:“今天王老师请我回答问题,我答对了,王老师表扬了我。”我当时觉得特别惊诧,惊诧的是他用了“请”这个字,我以为他只是随口一说,后来几次的聊天中,我发现他每次提到老师抽他回答问题都是用的“请”字,不仅和我叙述时是这样,和其他小朋友叙述这个事情时也是这样说。

这件事对我的触动特别大,我也是一名教师,我上课也经常抽学生回答问题,经常都是这样表述:“我找一个人起来回答。”大部分学生都是以一句很敷衍的“我不会”而结束,这段时间,我改变了我说话的方式。“我请一位同学起来回答这个问题。”虽然结果没啥改变,但较之以往不同的是,很多学生会面带愧疚的说一句“老师,对不起,我不会。”并且有一部分学生在后面的教学中听课态度好了很多。我想,也许只有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尊重,他们才会从心里真正的尊重我。或者说,是不是在课堂上实现了师生的对等,学生的求学精神才会被激发。

以微知著,老师不仅对孩子们授业解惑,更是用心良苦的对孩子们传道,潜移默化的教会了孩子很多东西。很多教育理念也能让家长受益匪浅,让我们进一步明白如何在课堂上采用有效的方式传授专业知识,更能把中国的“礼仪”润物细无声的传承了下去。

因此,相信老师和配合学校的教育,家长、老师和学校的思维拧成一根绳,让孩子在在愉快中学习知识与礼仪,从而健康成长。

锻炼孩子坚强的意志力

我是一个很难坚持一件事的人,比如减肥、早起......总结起来其实就是忍耐力不够,从小到大,我也算是吃够了忍耐力不够的亏,经常做事半途而废,所以潜意识里我希望我能从小培养儿子的耐心(不晓得这算不算第三种笨鸟,自己不飞,趴窝里下个蛋,从小要求自己的孩子要笨鸟先飞)。

耐心在心理学上叫“延迟满足”,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延迟满足”不是单纯地让孩子学会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压制他们的欲望,更不是让孩子“只经历风雨而不见彩虹”,说到底,它是一种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为了锻炼儿子的意志力,这学期开始我尝试让儿子一起拼拼图。先从几十块开始拼,再到后面的块和块。拼图太复杂没法一次性完成,就分多次完成。拼图是一个琐碎的大工程,极考验耐心和细致,刚开始儿子会半途而废,但坚持下来后,在完成的那一刻儿子觉得特别开心,因为无形中让孩子懂得,只有善始善终才会获得真正的成就和快乐。人生有许多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坚持和忍耐才能达到目的。从小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和做事坚持到底的好习惯,是非常有益的。我们应该尽量满足孩子的内心的正常需求,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爱,这样有利于孩子提升自我价值。当然,爱孩子不等于没有界限,要让孩子明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以及“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说“你知道用什么办法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吗?那就是:百依百顺”。历史告诉我们:“教育是一种长期的积累,改变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则是一种久远的磨砺”。孩子的教育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需要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良好教育环境的营造。作者系南充市三原实验学校学生冉津豪家长

欢迎投稿,投稿邮箱:jzxxwtg

.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hendanga.com/nzdhy/8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