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搜了一下贵州各地的旅游宣传口号~
1、红色遵义:国酒之都
2、活力毕节:花海乌蒙
、凉都六盘水:露营天堂
4、最美安顺:瀑布之乡,攀岩圣地
5、桃源铜仁:梵天净土,大美乌江
6、幸福黔南:生态之州,浪漫荔波
7、风情黔东南:好客之州,歌舞之州
8、美丽黔西南:水墨金州,神奇山水
9、爽爽的贵阳:中国避暑之都,温泉之城
10、多彩贵州:国家公园省,世界喀斯特博物馆
11、贵阳:避暑之都、森林之城、城中有山、山中有城
小编习惯,先从地图开始,估计有不少客官已经把初中所学地理还给老师了吧
咳咳,省内游先从贵州开始吧!因为最近有不少咨询研学旅游的,而贵州就是研学旅游一个很好的选择~
话不多少,Letsgo~
上图,一目了然~
●贵州(简称“黔”或“贵”),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贵阳,地处中国西南内陆地区腹地。是中国西南地区交通枢纽,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世界知名山地旅游地。著名景点有黄果树瀑布、梵净山、织金洞等。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境内地势西高东低,矿产资源丰富。
●明朝永乐十一年,正式建制为省,以贵州为省名;年,置贵阳市;年12月26日,成立了贵州省人民政府。
~~~差不多行了航,挑重点~~~
一、《地方文化篇》
地方文化--苗族剪纸
●黔东南苗族称剪纸为“剪花”、“苗花纸”。在长期的刺绣实践中,艺人们发现用剪纸图案来代替在绣面上描绘图案,可以准确无误地不断复制,既省工又省时,同时也能保持绣面的干净洁亮,从此,她们就把剪纸图案作为刺绣艺术的“蓝本”。为了保证刺绣的质量,苗族妇女们把她们的聪明才华和喜怒哀乐等审美观融入到剪纸图案中,使之与众不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苗族民间剪纸形式灵活多样,各具特色。如“中心构图式”,艺人主要在画面中心表现主题,四周讲究相应的对称协调,用不同的花木草虫来装饰搭配。这与“不完全对称”式那种以中轴为坐标,以量的平均分配来使画面产生稳定感、层次感和节奏感有所不同,突破只讲求统一,不讲求变化的单调刻板的构图形式。
地方文化--美食文化
●贵州菜又称黔菜,由贵阳菜、黔北菜和少数民族菜等数种风味组成。在明朝初期,贵州菜已趋于成熟,许多菜式都有多年的历史。
●贵州菜肴的一大特色就是酸。贵州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的民谣。酸菜家家腌制,食之开胃消食。酸汤则有爽口提神、杀菌消毒、去油腻化脂肪、健脾防结石的功效。酸菜的腌制主要原料为萝卜、白菜、卷心菜等。酸汤的制作又分菜类酸、鱼类酸、肉类酸、米类酸等,完全靠生物自然发酵而成。
贵州省各地小吃一览表
地区
美食
贵阳
花溪牛肉粉,肠旺面,青岩豆腐,卤味,串串香,丝娃娃,洋芋粑,青岩卤猪脚,青岩鸡辣角,清镇黄粑,青岩玫瑰糖,豆腐圆子,糕粑稀饭,恋爱豆腐果,酸辣烫,叉烧圆子粉等。
六盘水
水城羊肉粉,水城烙锅,岩脚面,郎岱富硒茶,水城凉粉,荷叶糯米鸡,豆汤圆子火锅,兰家牛肉粉、郎岱凉粉等。
兴义
刷把头,兴义羊肉粉,兴义牛肉粉,鸡肉汤圆,舒记杠子面,聂记凉剪粉,贞丰糯米饭,盒子粑,兴义香酥鸭,三合汤,冲冲糕,邱家鸡蛋糕等。
安顺
波波糖,安顺荞凉粉,安顺裹卷,鸡肉饼,黄平牛肉干,一品大包,碗耳糕等。
瓮安
阴辣椒,凉拌折耳根,漤菜,酸大肠等。
毕节
毕节汤圆、毕节羊肉粉、王猪脚、竹荪炖鸡、徐家太婆香豆花、恋爱豆腐、夜郎八卦鸡、王傻子烧鸡、炒荞饭、燕麦炒面、猪米肠、毕节臭豆腐干、燕麦炒面、奢香玉簪、发粑、木梳粑、彝家水花酒、石姨妈菜叶豆腐乳、芙蓉蹄筋等。
罗甸
荞灰豆腐,荷叶粑,罗甸花米饭等。
都匀
冲冲糕,油炸鲜鱼,蹄花饭,砂锅豆腐,涮鸡片等。
遵义
羊肉粉,豆花面,豆腐皮火锅,赤水竹笋,绥阳空心面条,遵义鸡蛋糕等。
铜仁
江口米豆腐,油香粑,社饭
●另外还有(团餐居多):黄果树瀑乡竹筒宴、西江苗族长桌宴、贵州瑶族特色簸箕宴、黄果树布依十五道,荔波瑶王狩猎宴,下司曹幇宴、西江稻花鱼酱火锅、梵净农家菜、(瑶山乡风味、安顺布依风味、浦乡布依民俗宴、贵州特色农家饭...有点笼统)等等。
二、《风景名胜篇》
贵州省著名景区一览表
名称
区位
概括
黄果树瀑布
安顺
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年被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评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
龙宫风景区
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全世界电磁辐射最小地方。
西江千户苗寨
雷山
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赤水
赤水
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丹霞,4A级风景区,唯一直接以行政区命名的风景区。
马岭河峡谷
兴义
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集雄、奇、险、秀为一体。马岭河峡谷是一条在造山运动中剖削深切的大裂水地缝,谷内群瀑飞流,翠竹倒挂,溶洞相连,两岸古树名木点缀其间,千姿百态。
万峰林
国家4A级景区,千万座奇峰组成,气势宏大壮阔,山峰密集奇特,整体造型完美。
百里杜鹃
毕节
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地球彩带、杜鹃王国、养生福地、清凉世界。
织金洞
世界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中国国家自然遗产”,溶洞之王。
威宁草海
世界十大观鸟胜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遵义会议会址
遵义
贵州主要红色旅游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小七孔
荔波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世界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
红枫湖景区
贵阳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
天河潭
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
青岩古镇
贵州四大古镇之一,建于年前的军事古镇。
玉舍国家森林公园
六盘水
国家AAAA级景区
瓮安县草塘千年古邑旅游区
瓮安
国家4A级景区,中国最具价值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
贵州省境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贵阳市
息烽集中营旧址、马头寨古建筑群阳明洞和阳明祠、文昌阁和甲秀楼
六盘水市
大洞遗址、小冲墓群
遵义市
遵义会议会址、杨粲墓、海龙屯、湄潭浙江大学旧址、务川大坪墓群、复兴江西会馆、尚稽陈玉璧祠、茅台酒酿酒工业遗产群
安顺市
穿洞遗址、天台山伍龙寺、云山屯古建筑群、安顺文庙、宁谷遗址、平坝棺材洞、鲍家屯水利工程、安顺武庙、王若飞故居
铜仁市
石阡万寿宫、东山古建筑群、寨英村古建筑群、思唐古建筑群、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石阡府文庙、楼上村古建筑群
毕节市
大屯土司庄园、奢香墓、黔西观音洞遗址、可乐遗址、织金古建筑群、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七星关摩崖、敖氏和罗氏墓石刻、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部旧址、红二、六军团政治部旧址、七星关五尺道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交乐墓群、“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龙广观音洞遗址、普安铜鼓山遗址、兴义万屯墓群、明十八先生墓、鲁屯牌坊群、兴义刘氏庄园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增冲鼓楼、青龙洞、郎德上寨古建筑群、地坪风雨桥、飞云崖古建筑群、旧州古建筑群、黎平会议会址、和平村旧址、镇远城墙、隆里古建筑群、榕江大利村古建筑群、岩门长官司城、锦屏飞山庙、高阡鼓楼、宰俄鼓楼、金勾风雨桥、三门塘古建筑群、述洞独柱鼓楼、重安江水碾群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福泉城墙、葛镜桥、惠水仙人桥洞葬、黔南水族墓群
跨省市区
茶马古道、红军四渡赤水战役旧址
贵州境内的中国森林氧吧
名称
类型
地理位置
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铜仁市,地跨江口、印江、松桃三县
毕节国家森林公园
国家级森林公园
毕节市七星关区
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
国家级湿地公园
贵阳市南明区
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黔南州荔波县
尧人山国家森林公园
国家级森林公园
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
三、关于《苗族》
苗族人口在少数民族中居第四位
●苗族是一个发源于中国东部的国际性民族,主要分布于中国华南地区,以及美国、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苗族的民族语言为苗语,分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苗族先民最早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先祖为蚩尤,“三苗”时代迁移至江汉平原,后又因战争等原因,逐渐向南、向西大迁徙,进入西南山区和云贵高原。自明、清以后,部分苗族移居东南亚各国,近代又从这些地方远徙欧美。
●苗族自称Hmub(谐音:牡)、Hmongb(谐音:蒙)、Hmaob(谐音:摸)、maob(谐音:毛),有的地区自称ghabnus(谐音:嘎脑)、ghabXongb(谐音:仡熊)、debsongb(谐音:带叟)等。他称“长裙苗”、“短裙苗”、“红苗”、“白苗”、“青苗”、“花苗”等等,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苗族,英文写作:MIAO或HMONG。
●苗族在上古时代有“荆楚”、“荆蛮”、“南蛮”等的得名,便是如此。禹伐“三苗”的残酷战争以后,中原文献不再有“三苗”的记载。荆楚、楚荆、荆蛮、南蛮等不同的呼唤,都是泛指苗族人们的共同体,他的前身,还是三苗,历商、周至战国后期,三苗后裔在“荆”、“楚”、“蛮”的抽象掩盖下,又出现于史册。这些称呼把苗和其他族称混同在一起。宋以后,苗才从若干混称的“蛮”中脱离出来,作为单一的民族名称。
中国人口省区市苗族人口排名贵州湖南云南重庆广西浙江广东湖北四川福建苗族--宗教信仰
●苗族很早就有自己的宗教信仰。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不同地区苗族的宗教信仰有所不同。有的苗族地区由于交通闭塞,苗族信仰原始宗教;还有少数苗族地区,如威宁、石门坎和湘西沅陵等地在近代由于受外国传教士的影响,有改信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但总的来看,多数苗族群众信仰的仍是本民族长期形成的原始宗教,它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
自然崇拜
●苗族图腾苗族的主要自然崇拜对象有天、地、日、月、巨石、大树、竹、山岩、桥等。在云南的金平麻栗坡等地的一些苗族中,每当农作物抽穗时都要祭“天公地母”,祈求天地使农作物丰收,这是苗族崇拜天、地的遗迹。
图腾崇拜
●苗族先民有自己崇拜的图腾。由于苗族支系繁多、分布广,他们崇拜的图腾有多种。如凤凰、枫木、蝴蝶、神犬(盘瓠)、龙、鸟、鹰、竹等。黔东南地区的苗族先民把枫木作为图腾进行崇拜,认为自己的祖先源于枫木;另外他们还把蝴蝶作为图腾,认为其祖先姜央是“蝴蝶妈妈”所生。湘、鄂、川、黔交界地区的苗族先民还以盘瓠为图腾,至今这一带还保留了不少盘瓠庙、辛女宫。而贵州西部苗族则以鸟为图腾。
祖先崇拜
●空申苗族时至今日,苗族中还十分盛行祖先崇拜。黔东南地区的苗族从最早崇敬枫木、蝴蝶转为崇敬人类的始祖姜央,认为他是苗族的祖先,每个鼓社都设“鼓石窟”,供奉“央公”、“央婆”;湘西苗族崇拜的始祖是“傩公”、“傩母”。为了祈求祖先神灵的庇佑,各地都有规模较大的杀牛祭祖活动,如黔东南的鼓社节,铜仁、松桃叫“吃牛”或“椎牛”,黔西南和安顺、镇宁等地叫“砍牛”。湘西有“还傩愿”,祭祀“傩公”、“傩母”。每逢节日,苗族群众也都要举行祭祖仪式。许多苗族地区,家家堂屋正中都供有祖宗牌位,平时天天祭祀。
巫傩文化
●苗族信鬼尚巫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仍很普遍,所信的鬼神多达几十种。他们把鬼分为善、恶两类:认为善神能赐福于人,为此应该经常祭献,恶鬼则与人作祟,降灾降祸,应当祈解和驱逐。认为要达到此目的,就要通过巫师实行巫术。巫师是沟通人与鬼神的中介人,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受到苗族群众的敬重。巫师实行的巫术主要有占卜、禳解、招魂等。
苗族--苗族服饰/苗族银饰
●苗族服饰式样繁多,色彩艳丽。《后汉书》中就有五溪。五溪:今湘西及贵州、四川、湖北交界处,因此地有五条溪流而得名。苗族“好五色衣裳”的记载;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有“五溪衣裳共云天”的著名诗句。苗族妇女的服装有百多种样式,堪称中国民族服装之最。较有代表性的传统“盛装”,仅插在发髻上的头饰就有几十种。
●苗族妇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领、对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衣裙或长可抵足,飘逸多姿,或短不及膝,婀娜动人。便装时则多在头上包头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长裤,镶绣花边,系一幅绣花围腰,再加少许精致银饰衬托。苗族男子的装束比较简单,上装多为对襟短衣或右衽长衫,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头缠青色包头,小腿上缠裹绑腿。
苗族--苗药
●苗族居住的山区药物的资源种类之多,产量之大,品质之好,是许多平坝地区所不能及的。常见的药可达种之多,常用的约种,最常见的药材,如:各种血藤、铁筷子、百金条、白龙须、蓝布正、地星宿、果上叶、黑骨藤、飞龙掌血、草乌、大风藤、八爪金、淫羊藿、海金沙、透骨香等等。另有部分珍稀品种如八角莲、九月生、金铁锁、一支箭、仙桃草、穿山甲、和气草、菌灵芝关药市上也偶有出售。
●中国苗族聚居的广大地区建立了不少的药材种植生产基地,大力开发常用的药材。有的成为成药、保健品、化妆品等的原料。有医院供医院配方用药。有的省份还对部分苗族民间有效方剂进行了发掘、筛选、整理工作,一部分确有开发价值的成方制剂已被收入《民族药地方标准》中。
苗族--艺术
●苗族人民能歌善舞。苗族的“飞歌”高亢嘹亮,极富感染力;舞蹈有芦笙舞、板凳舞、铜鼓舞等,以芦笙舞最为普遍。芦笙舞在正月十五、三月三、重阳节等节日及建房、丰收、迎亲等日子里跳,舞姿多重下肢变化。民间群众性芦笙舞一般由二至五名男子吹芦笙领舞,其他人围一圆圈踏乐而舞,场面壮观、气氛热烈。竞赛性的芦笙舞一般在节日或集会上由少数技巧较高的男女表演,一般二至四人,动作有大蹲、屈身乃至仰卧、倒立等高难动作,很受群众欢迎。
音乐
●苗族乐器:芦笙苗族音乐可包括声乐和器乐两种。苗族声乐一般都是真人声歌唱,不用器乐伴奏。
●苗族民歌根据其内容可分为游方歌(情歌)、酒歌、苦歌、反歌、丧歌、劳动歌、时政歌、儿歌、谜语歌等几类,曲调各不相同。飞歌是流行于黔东南的一种特别的民歌演唱形式,一般在山上放声歌唱,其曲调高亢,豪迈奔放,余音震山梁,非常有特点,其内容有情歌、时政歌等,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合唱等。各种民歌形式有传统的歌词,也有即兴编唱的内容。嘎百福歌是流行于黔东南地区的一种说唱文学,它在民间诗歌和传说故事的基础上融合而成,演唱者时而叙述时而呤唱,其内容多是反映民事纠纷和社会现象方面的真人真事。
●盘歌,是苗族青年男女向对方表达心愿、显示才能的一种古老的对歌方式。昭通一带苗族的“盘歌”非常有趣。男青年看中了某位女青年,便带两个年龄相当的同伴,一起去到姑娘的家,找她的长辈说明来意。若姑娘的父母亲回答:“还没人家,是同班辈的。”便准许盘歌。盘歌的歌会,由女方老人安排。男女双方参加对歌的同伴,既当参谋,又为自己找对象。
●苗族乐器:芒筒在盘歌中,一般是男的先唱。双方通过对唱,显示自己的才能。如果男的输了,女方便用水将男方泼走。泼水在苗家不是恶意,而是一种善意的洗礼。如果以方对答如流,唱得情投意合,还可以唱到定婚。但是如果女的盘输了,还可继续盘歌,这样的盘歌一直盘到定婚为止。定婚那天,女方的父母要及时为男方备办喜酒,一一敬给参加歌会的乡亲,最后以一对牛羊角当杯,敬给这对即将结合的青年。然后吹起芦笙跳起舞,通宵达旦为这对青年人贺喜。
●苗族的乐器通常有芦笙、唢呐、箫笛、胡琴、月琴等。
歌舞
●在苗族,青年男女的自娱性集体歌舞多被称为“踩堂”,但由于“踩堂”舞蹈离不开芦笙的伴奏,所以如今“踩堂”这一传统名称已基本被人们改称为“芦笙舞”了。但为了体现不同地区“芦笙舞”的差异和特色,人们只好又在“芦笙舞”前冠以地区名称加以区分。因此,就出现了“广西融水芦笙舞”、“贵州黔东南芦笙舞”、“贵州花溪芦笙舞”等众多的“芦笙舞”形式。男吹芦笙,女作舞,是苗、侗民族的传统习俗。但只有在贵州,不逊于男子的苗家女,在“踩堂”中抱芦笙边吹边舞,可谓是其它地区“芦笙民族”不曾有的一道风景。苗族的青年男子,在必须吹得一手好芦笙、能参与集体的“芦笙舞”外,如还能掌握有着特殊高难技巧的单人或双人表演形式的“芦笙舞”,那他就会成为男性中的佼佼者而更多地赢得未婚女子的青睐。
●贵州省花溪的苗族青年男女,每当年节喜庆时就会自动聚到一起,边吹芦笙、边跳“芦笙舞”。在演奏芦笙的人群中,除青年男子之外还不乏妙龄少女。她们与男芦笙手同站一个舞圈,毫不逊色地边吹奏着手中的芦笙边与外圈的女子共舞。两个舞圈相互交叉、换位,一会儿向中心蹦跳聚拢、一会儿又向外围旋舞散开,有如百花园中的朵朵鲜花在争妍绽放,又好似缤纷的彩蝶在纵情歌舞。虽然这些舞者都并非出自专业的舞人,但舞蹈风格的古朴、潇洒和舞者发自内心的喜悦,领一旁的观看者,也会被这充满生机的歌舞所感染,乐不可支地随歌舞而拍手顿足。
建筑
●吊脚楼模型苗族由于特有的迁徙历史,在建筑选材和房屋构建形成自己特有的建筑风格。苗家人喜欢木制建筑,一般为三层构建,第一层一般为了解决斜坡地势不平的问题,所以一般为半边屋,堆放杂物或者圈养牲畜,第二层为正房,第三层为粮仓,有的人家专门在第三层设置“美人靠”供青年姑娘瞭望及展示美丽,以便和苗家阿哥建立初步关系。
房屋材料各地不同,黔东南苗族地区木材较多,所以木房、瓦房较多,草房土墙房较少。黔中南一带木板房、瓦房和草房、土墙房兼有,大体上草房、土墙房最多。此外,不少苗族搭“杈杈房”居住,屋内不分间,无家具陈设,架木为床,垫草作席,扎草墩为凳。
●特色苗寨在黔东南和黔北部分地区,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房屋形式,叫“吊脚楼”。建在斜坡之上,把地基削成一个“厂”字形的土台,土台之下用长木柱支撑,按土台高度取其段装上穿枋和横梁,与土台取平,横梁上垫上楼板,作为房屋的前厅,其下作猪牛圈,或存放杂物。长柱的前厅上面,又用穿枋与台上的主房相连,构成主房的一部分。台上主房又分两层:第一层住人,上层装杂物。屋顶盖瓦(或盖杉树皮),屋壁用木板或砖石装修。
刺绣
●苗族刺绣刺绣是苗族源远流长的手工艺术,是苗族服饰主要的装饰手段,是苗族女性文化的代表。中国西南部的贵州省居住着大量的苗族同胞,他们创造了不同样式、风格的服饰。他们的服饰有便装与盛装之分,平日着便装,节目或姑娘出嫁时着盛装,无论服装还是头饰,工艺复杂,做工精细。苗族刺绣的题材选择虽然丰富,但较为固定,有龙、鸟、鱼、铜鼓、花卉、蝴蝶,还有反映苗族历史的画面。苗族刺绣十分美丽,技法有12类,即平绣、挑花、堆绣、锁绣、贴布绣、打籽绣、破线绣、钉线绣、绉绣、辫绣、缠绣、马尾绣、锡绣、蚕丝绣。这些技法中又分若干的针法,如锁绣就有双针锁和单针锁,破线绣有破粗线和破细线。
●苗族刺绣种类很多,从色彩上分,大体上可分为单色绣和彩色绣两种。单色绣以青线为主,刺绣手法比较单一,其作品典雅疑重,朴素大方;彩色绣用七彩丝线绣成,刺绣手法比较复杂,或平绣或盘绣或挑绣,多以自然界中的花鸟虫鱼或龙凤麒麟为题材,刺绣成品色彩斑斓,栩栩如生,是凤凰民族工艺品中的精品。
蜡染
●苗族蜡染蜡染是贵州省丹寨县、安顺县、织金县苗族世代传承的传统技艺,古称“蜡缬”,苗语称“务图”,意为“蜡染服”。
●丹寨县、安顺县及织金县是以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在长期与外界隔绝的艰苦环境中,这里的居民逐渐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古老的蜡染技艺因此得以保留下来。按苗族习俗,所有的女性都有义务传承蜡染技艺,每位母亲都必须教会自己的女儿制作蜡染。所以苗族女性自幼便学习这一技艺,她们自己栽靛植棉、纺纱织布、画蜡挑秀、浸染剪裁,代代传承。在此状况下,这些苗族聚居区形成了以蜡染艺术为主导的衣饰装束、婚姻节日礼俗、社交方式、丧葬风习等习俗文化。
●苗族蜡染是为生产者自身需要而创造的艺术,其产品主要为生活用品,包括女性服装、床单、被面、包袱布、包头巾、背包、提包、背带、丧事用的葬单等。
四、特产
(上文已涉及部分)
贵州名酒
茅台
●茅台酒,素有中国“国酒”之称。曾在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被评为世界第二名酒,荣获金质奖。它具有色清
透明、醇香馥郁、入口柔绵、清冽甘爽、回香持久的特点,人们把茅台酒独有的香味称为“茅香”,名甲天下,成为国内外市场的“酒中名珠”。
●中国的茅台酒,产于贵州仁杯县的茅台镇(原为村),迄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享有“风来隔壁千家醉,雨过开瓶十里香”之美名。这种“特殊的茅香”,沁人心脾,令人陶醉。凡盛过茅台酒的杯子,瓶子隔了多天仍然芳香馥郁,被誉为“空杯香”、“瓶瓶香”。由于茅台酒因郁而不猛、柔和芬芳,故清代诗人郑珍对其曾赋予“酒冠黔人国”的美称。位于赤水河畔的茅台,自古以酿酒出名。清人曾有咏句为“集灵泉于一身,汇秀水东下”赞美赤水河,而茅台酒的出名,这或许与当地水质优良有关,据有关文献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仁怀附近的酒曾以“甘美”而受汉武帝的赞赏。北宋时在茅台镇附近便生产出优质大曲酒,宋人张能臣的《酒名记》以它质量佳美载入酒史。至清康熙四十三年经反复试验,无数次改进和提高,终于摸索出一套独特的酿造技术,制造出别具一格的茅台酒来。《黔语》云:“寻常沽贯,皆烧春也”,时称“茅台春”。茅台酒经过不断酿制提高,便成了名满天下的中国名酒。
董酒●董酒产于贵州遵义董公寺镇,是董香型白酒的代表,以独特的工艺、典型的风格、优良的品质驰名中外,在中国名酒中独树一帜。董酒在第二、三、四、五次全国评酒会上四次蝉联国家名酒称号及金质奖。董酒的工艺和配方曾三被国家权威部门列为“国家机密”,国密董酒由此得名。董酒是串香工艺的鼻祖,其独特工艺简称为“两小、两大、双醅串香”——采用小曲小窖制取酒醅、大曲大窖制取香醅,双醅串香而成。由于采用了特殊的工艺和配方,董酒既有大曲酒的浓郁芳香,又有小曲酒的柔绵醇和与回甜,被行家们评价为“酒液清澈透明,香气幽雅舒适,入口醇和浓郁,饮后甘爽味长”。贵州茗茶
都匀毛尖
●都匀毛尖由毛泽东于年亲笔命名,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雀舌茶”,是贵州三大名茶之一,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贵州都匀市,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区。都匀位于贵州省的南部,市区东南东山屹立,西面蟒山对峙。
●都匀毛尖“三绿透黄色”的特色,即干茶色泽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成品都匀毛尖色泽翠绿、外形匀整、白毫显露、条索卷曲、香气清嫩、滋味鲜浓、回味甘甜、汤色清澈、叶底明亮、芽头肥壮。其品质优佳,形可与太湖碧螺春并提,质能同信阳毛尖媲美。主民茶界前辈庄晚芳先生曾写诗赞曰:“雪芽芳香都匀生,不亚龙井碧螺春。饮罢浮花清爽味,心旷神怡功关灵!”
●都匀为外界所熟知,除了其独具魅力的旅游名胜、民族风情、土特产品以及饮食文化外,其“毛尖茶都——魅力都匀”的美名更是越传越远。
湄江茶
●因产于湄江河畔而得名,创制于年,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为贵州省的扁形名茶。主销贵阳、遵义,也销北京、上海和香港等地。作为馈赠亲友,招待国际友人的礼品茶。
●湄江茶是肩形高级绿茶,有40年历史。早在抗日战争时期,设于湄潭境内的中农所相茶试验场,以湄潭苔茶群体品种为原料,仿照龙井工艺试制而成。年将湄江河名与茶名融在一起正式定名。江河美,茶叶香,更加令人神往。湄江茶虽与龙井工艺相似,但由于所用湄潭苦茶品种生长旺盛,节间较长,叶质肥嫩,芽叶肥壮,采摘细嫩匀齐,经过摊晾的鲜叶按杀青、摊晾、二炒、再摊晾,而后低温烘干的工序,手工操作,制作精湛,茶叶品质别具一格。冲泡后一片片扁平秀直的茶条,顷刻变成一朵朵、一芽一叶的小花在杯中怒放,散发出一股股清香嫩爽的茶香。它既是一种高雅的艺术珍品,又给人们以美的享受。湄江茶因能与狮峰极品龙井媲美而畅销省内外。
贵定云雾茶
●屹立贵阳南面八十公里的云雾山,居住着勤劳智慧的苗族同胞,群众有种茶的历史习惯。这就是远近驰名的贵定云雾茶产地——贵定县仰望乡和云雾乡。云雾山是苗岭山脉的主峰,海拔高达米。产区的两乡各寨土壤疏松。呈酸性、山峰重叠,山上终年云雾缭绕;既有云雾笼罩,又有阳光照射,昼夜温差大,山间溪涧纵横,是古老茶区之一,所产茶叶品质极为优异。民国《贵定通志》记述:“黔省各属皆产茶,贵定云雾最有名,惜产量大少,得之极不易……昔皆为贡品。”
贵州三宝
天麻
●天麻。为兰科天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干燥块茎。天麻原系野生,生长于米以上高海拔的山谷林地。目前人工栽培天麻已获得成功。天麻作为珍贵名产,身价可与茅台酒齐名;作为地道药材,名气堪与人参媲美。日本药学博士难波恒雄在其《汉方药人门》专著中,断言“天麻佳品出贵州”。天麻“神奇”之处,从它的别名中可见一斑。例如,天麻地上茎全株不含叶绿素,单一直立,宛如箭杆,药谚云:“赤箭钻天,有风不动能定风,无风自动可驱风。因此又名赤箭、定风草、独摇、神草;天麻的种子细微如粉状,体轻似绒毛,成熟种子多随风飘去,不易收植,所以药农有“天麻、天麻,天生之麻,神仙播种,凡人采挖”的传说。因此,又称鬼督邮、白龙皮等。天麻是著名中药材,早在0多年前就已入药。据《神农本草经》记载,天麻(当时名称赤箭),味甘,性平,有医治惊风、平肝息风、神志昏迷、提气益神的功能。善治头晕目眩、眼花、肢体麻木、神经衰弱、风寒湿痹、小儿惊风、癫痛、高血压病、耳源性眩晕等症。临床应用证明,对血管神经性头痛,脑震荡后遗症等有显著疗效。贵州著名的“人参再造丸”、“大活络丹”等中成药都用天麻作主料。近年一些卷烟和饮料酒也往以天麻配料,运用范围越来越广。贵州是我国天麻的主产地,所产天麻个大、肥厚、色黄白、半透明状、饱满、体重质坚实、无空心,为野生中之佳品。
杜仲●杜仲。为杜仲科杜仲属的多年生落叶乔木植物,药用其干燥树皮。在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是医家推崇的主要常用中药之一。杜仲盛产于贵州娄山山脉,贵州大部分地区都产杜仲,在《药物生产辨》中就有"杜仲产四川、贵州者最佳"的记载。杜仲味甘,微辛,性温。入药功用多,尤以补肝肾,强筋骨,安胎,降血压见长。专用于治疗肾虚腰痛,腰膝无力,胎动不安,先兆流产,高血压等病症,为常用的助阳药物。
灵芝●灵芝。又名“仙草”、“灵芝草”。主要产于贵州高原深山临水之间,在贵州得天独厚的原始环境下,生长的野生灵芝品质优良、营养丰富,是国内最好的野生灵芝品种,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灵芝的主要成分是有机锗(germanium)、高分子多糖体(polysaccharide),三萜类灵芝酸,甘露醇、麦角甾醇、腺苷、多种酶类等,此外还含有完全配合的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灵芝具有抗血栓、防止动脉硬化、调节血压、改善高血脂症、双向调节人体机能平衡、延缓机体衰老、提高自身免疫力,促使全部的内脏或器官机能正常化等作用,因此被国家批准为新资源食品,灵芝当之无愧的誉为“健康食品之冠”!
贵州其他特产
贵州织金石砚
●织金石砚产于中国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是贵州大理石的一种(晶墨玉、残雪大理石),石质坚实,细密油润,极善发墨。研墨细致匀,不沾不涩,凝斗生辉,墨香经久不散;储墨久不挥发,不吸灰尘,隔日不生怪味;用于书写,丰润饱满,极富立体感。石砚加盖以后,抗热耐寒,夏日不干,寒冬不冻,所以带盖砚成为织金砚最突出的特点。石色有青、红两种,色彩艳润,花纹秀丽。
贵州苗绣
(上文已介绍部分)
●贵州苗族刺绣产于黔东南、黔南两个民族自治州和安顺、毕节、水城等地区的苗族聚居村寨,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苗族妇女心灵手巧,她们非常喜爱挑花、编织和刺绣。刺绣是她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每逢秋收过后农闲季节她们就开始绣花和挑花,通常反面绣花正面看,既不打样,也不画线,随手绣来,花样百出,栩栩如生。
●贵州苗族刺绣有羊绣、结绣、辫绣、打糅、牵红绣、织花、抽纱等。花样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几何图案,以果绿、翠绿为主体,用鲜艳的红色调配,构图简练,美观大方;二是自然形态图案,色调以绿色为主,间配其他相称颜色;三是绘画形图案,以山水、花草、龙鱼等构图,形象生动。
●苗绣是指中国苗族妇女的刺绣品。它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艺术技艺,以针法精巧,古秀文雅、色彩丰富而闻名省内外,花纹布置严密,色彩对比强烈,图案花纹各种多样。
荔波凉席
●产于贵州荔波。荔波凉席始于清朝道光年间,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荔波县的洞塘、九安、永康、尧所等乡盛产绵竹,是编织凉席的优质原料。
相传很早以前,当地有一个叫姚焕奎的人,他上山砍柴,忘记了带绳子,正在发愁无法捆柴的时候,看到对面山上有一片绵竹林,于是他去砍了一根绵竹,破成若干细蔑丝,扭成绳用以捆柴,这时他发现细篾丝柔软如麻,坚韧不断。从此,姚焕奎经常用绵竹捆柴或捆绑别的东西。后来,当地不少人知道了绵竹的这种用途,也去砍竹破篾扭绳使用。经过逐渐发展,人们又用它编织草鞋,竹篮等。
●荔波凉席利用竹青和竹簧的自然花纹和天然光泽精心编制而成,它最大特点是精致美观,朴素大方,光滑柔软,能够折迭,便于随身携带。
大方漆器
●闻名海内外的大方漆器,是贵州省大方县(原名大定)出产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传统工艺美术制品。大方漆器的特点是,图案幽雅逼真,造型朴实,漆色光亮可照人影,色泽艳丽,经久耐用,并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用作食具,不导热,不串味,不漏水,不生虫,耐酸、碱,不易腐朽,不褪色等。
(以上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图文整理)
五、贵州研学旅游
●这是小编想着重介绍的了,研学旅游(或说修学旅游,或说亲子旅游等,都是相关类型的旅游)是现代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如老年夕阳红旅游、企业会奖团建旅游等是一样的。研学旅游在当代旅游中占据着越来越大的比例,因为大家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下面小编借近知研学王老师的分享带大家认识一个不一样的贵州研学旅游~~(以下内容转载自近知研学)
中国·贵州
去年的我们,一同携手黔行,走进贵州;我们与当地孩子联谊,认识了一群可爱且勤劳的人们,尽情地玩闹,分享快乐;我们走进贵州,领略到了那一碧万顷宏伟喀斯特地貌的绝美风光,感受到了那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与民族文化......直到现在,贵州的一切都那么的使人流连忘返。
图为非遗传承人·贵州地戏传承人--陈先松老师为营员授课
图为为各营员颁发研学证书合影
今年的我们,继续黔行,来点不一样的贵州研学。
今年的我们已经因为疫情错过了很多,千万别再错过这美好的行程,在这秋天最美的季节,领略喀斯特地貌的绝美风光,品味与众不同的屯堡风土人情,并与当地师生进行活动联谊,参与丰收活动,了解农作物生长习性,学习二十四节气等知识......
研学亮点
01
师生联谊·公益之行
我们以公益活动为导线,让孩子们发自内心地喜欢研学。带上邀请卡,和贵州小伙伴做朋友、尽情地玩闹,品尝地方美食,分享快乐。
让孩子们化身“小小支教员”,给当地小学的小伙伴讲一次普通话课、音乐课、舞蹈课、跆拳道课等公益支教课,也可以向当地小伙伴学习当地方言、唱民歌;
专门聘请支教经验丰富的老师为孩子们上一堂有意义的科学课,展现科学世界的奇妙与趣味。
晚间我们邀请当地师生一起参加“苗族篝火晚会”一同载歌载舞进行文艺演出,展现魅力,分享喜悦。
02
多彩贵州
贵州是多彩的,也是多元的,想了解贵州的前世今生,博物馆是第一选择。
我们将利用90分钟的时间先后参观历史贵州、民族贵州、古生物王国三个展厅,看历史为我们留下珍贵的遗产,探索与邂逅藏品背后的时光。
通过引导孩子们参观贵州省博物馆,近距离观看贵州藏品服饰特点,了解每个民族之间文化的差异,感受多彩贵州历史文化的背景!
0
神秘喀斯特
也许你会问什么是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KARST)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称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正是大自然的化学作用,铸造了这壮丽奇观!
我们将走进观察两者之间的有什么异同之处,深入了解溶洞的形成原理和特性,并通过化学小实验,普及生活中的小常识。
04
多元文化-苗族文化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我们将走进苗族村落,学习“苗史”“苗俗”“苗言”“苗技”“苗建”等课程。
全面深入了解苗族文化历史,带领营员们沉浸式的体验苗族习俗及生活方式;
让更多的青少年在研学活动中切实地体会到苗族语言文字的魅力,也是对文化的一种传承;
据说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通过对苗族歌曲、舞蹈、乐器等特色艺术技能,体悟以这些艺术形式所表现出的苗族人民的劳动智慧和淳朴民风;
苗族刺绣、银饰、蜡染等都是宝贵的苗族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我们让同学们亲手参与刺绣、手工银饰打造、蜡染等“苗技”课程体验。让同学们不仅知道有这些形式的苗族瑰宝存在,更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会“苗技”、传承“苗技”。
观察吊脚楼、美人靠、风雨桥等等富有苗族特色的建筑,了解苗族人民日常生活方式,体悟苗族劳动人民的智慧。
05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
在西南的这边土地上,有一个地方六百多年来,有一群仍保留继承着明代的生活习俗、文化习俗,随处可见身穿大襟宽袖,蓝色长袍的人,他们被称作“屯堡”人。
他们都是数百年前从内地迁来的军士的后代,他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地方--天龙屯堡。
我们将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了解遗留至今余年的历史“活化石”--屯堡文化,并作相关研学专题学习,一起了解屯堡的历史文化由来。近距离观察屯堡建筑与服饰的特点,观看“戏剧活化石”--地戏,体验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
06
织金故事
织金本就是一座历史古城,山清水秀、溪涧纵横、古迹众多、门类齐全。平远古镇正是依托织金历史文化,挖掘文化内涵,建设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魅力古镇。
针对营员们学习的特点,为巩固内容,我们会利用高科技定向APP“爱闯闯”,结合PBL项目制学习,融入AR、密码等任务,设计一套独特的研学活动,把织金故事情景化、互动化、用游戏的方式去探索线索,学习历史故事;让营员们在探索中成长、玩耍中学习。
07
收获的季节·我爱劳动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硕果累累的秋天里,为了让孩子们切实感受秋天的特征,获得对秋天美好的体验,激发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