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两用的神奇植物,曲曲菜鬼针草的功效

曲曲菜,学名叫做“苣荬菜”。

非苦菜,比苦菜的叶厚;苦菜开花是黄色,比蒲公英的花小,单层。在当地有曲曲菜、青青菜、奶浆菜(奶浆草,四川),都是不同的菜。此处的图片是曲曲菜。生长在中国北方平原地区,如河北、京津、山西、山东以及东北广大地区,甘肃东南部亦有分布,以甘谷县及其周边为主。

基本信息

纠错

中文名

曲曲菜

别名

苣荬菜、苦苣

外文名

SonchusoleraceusL

拉丁学名

苣荬菜

植物界

菊科

苦苣菜属

分布区域

生长在中国北方平原地区,如河北、京津、山西、山东以及东北广大地区,甘肃东南部亦有分布

体征

叶子呈长披针型,色泽深绿,长势强健。抗病性强,质地脆嫩

味道

较苦

地域

野生于海拔米-3米

6历史传说

特点

曲曲菜,顾名思义,这种野菜的滋味是比较苦的,这是它的最大特点,就像人们吃的“苦瓜”一样。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嘛,虽然苦,人们还是比较爱吃的,况且曲曲菜本身就是入药的。曲曲菜生长在土壤肥沃、水分充足的田间地头、空旷处、山谷林缘或近水处等。其根系非常发达,最深可达地下五六十厘米,往往成片出现。他的叶子是深绿色的,呈放射状分布,有好几层,老根是黄褐色的,通常在地下十多厘米的土壤里自由延伸,错综复杂的分布。从春到秋均可采到,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野菜。

菊科,是以嫩梢、嫩叶为产品的尖叶型叶用莴笋,叶片呈长披针形,色泽深绿、质地脆嫩,口感极为鲜嫩、清香、具有独特风味,含有大量维生素和大量钙、铁、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营养成分,是生食蔬菜中的上品,有“凤尾”之称。

特征特性:叶子呈长披针型,色泽深绿,长势强健。抗病性强,质地脆嫩。?

记载

《本草纲目》记载:初春时生苗,茎中空,折断时会流出白汁,开黄花和野菊相似,其种子附生白毛,能随风飘扬。

价值

食用价值

曲曲菜嫩茎叶含水分88%,蛋白质3%,脂肪1%,氨基酸17种,其中精氨酸、组氨酸和谷氨酸含量最高,占氨基酸总量的43%。这3种氨基酸都对浸润性肝炎有一定疗效。精氨酸还具有消除疲劳,提高性功能的作用;谷氨酸能在体内与血氨结合,形成对机体有益的谷氨酰胺,解除组织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氨的有害作用,并参加脑组织代谢,使脑机能活跃。

曲曲菜还含有铁、铜、镁、锌、钙、锰等多种元素。其中钙锌含量分别是菠菜的3倍、5倍,是芹菜的2.7倍、20倍。而钙锌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尤其是儿童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曲曲菜富含维生素。据测,每g鲜样含维生素C58.10mg,维生素E2.40mg,胡萝卜素3.36mg。?

药用价值

1、治急性细菌性痢疾:曲曲菜一两,水煎服。

2、治急性咽炎:鲜曲曲菜一两(切碎),灯心草一钱。水煎服。

3、治内痔脱出发炎:曲曲菜二两。煎汤,熏洗患处,每天一至二次。(方以下出《河北中药手册》)

4、治阑尾炎:曲曲菜五钱至一两,红藤二两。水煎服。《常见混淆中草药的识别》?

历史传说

有一个故事已经很久远了: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太子在逃亡中,经过一片荒野,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他又累又饿,实在走不动了,便一屁股蹲在了地上。他向四周寻视,这个地方空旷、荒凉,没有几颗树,地上长着稀疏的灌木和大片的野菜。那些野菜长着锯齿一般的叶子,叶子中间是暗红色的脉络。一棵挨一棵、一丛连一丛,他饿极了随手采起一把野菜塞到了嘴里,他可从来都没吃过野菜,他一尝一丝甜甜、清香的味道在口中弥漫开来,他很激动,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美味,于是他狼吞虎咽的吃了个肚儿圆,浑身也有力气了。不敢停留太久,他又采了些野菜带着备用,并且发誓,等他登基当了皇帝一定封赏这种菜!

曲曲菜

后来,他真的当上了皇帝。他封赏了大臣、官兵、封赏了一些奇花异草,却把那种野菜给忘了。十年以后,他的銮驾又经过那里,又看到了那种救过他命的野菜,急忙吩付人呈上来。他捡了几棵放到嘴里,却“啪”地又吐了出来,只觉得满口的苦涩,和当年的味道完全不同了!他忙问当地的官员这是怎么回事?!那官员战战兢兢地说:“,以前这种野菜是甜的,可是不知为什么以后就变苦了。”那个皇帝仰天长叹:

“它心中有曲啊!以后就叫它曲菜吧!”

这就是曲曲菜名字的来历。尽管传说已无从考证,一种野菜也不会因为没被封赏而改变了其味道,但人们对曲曲菜的喜爱是不言而喻的

白花鬼针草(BidenspilosaL.var.radiataSch.-Bip.)与鬼针草的区别主要在于头状花序边缘具舌状花5-7枚,舌片椭圆状倒卵形,白色,长5-8毫米,宽3.5-5毫米,先端钝或有缺刻。

产中国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各省区。生于村旁、路边及荒地中。广布于亚洲和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产地生境

产中国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各省区。生于村旁、路边及荒地中。广布于亚洲和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生长习性

鬼针草喜长于温暖湿润气候区,以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及粘壤土为宜。

形态特征

鬼针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高30-厘米,钝四棱形,无毛或上部被极稀疏的柔毛,基部直径可达6毫米。

茎下部叶较小,3裂或不分裂,通常在开花前枯萎,中部叶具长1.5~5厘米无翅的柄,三出,小叶3枚,很少为具5(-7)小叶的羽状复叶,两侧小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4.5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锐尖,基部近圆形或阔楔形,有时偏斜,不对称,具短柄,边缘有锯齿、顶生小叶较大,长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3.5-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或近圆形,具长1-2厘米的柄,边缘有锯齿,无毛或被极稀疏的短柔毛,上部叶小,3裂或不分裂,条状披针形。

头状花序,直径8-9毫米,有长1-6(果时长3-10)厘米的花序梗。总苞基部被短柔毛,苞片7-8枚,条状匙形,上部稍宽,开花时长3-4毫米,果时长至5毫米,草质,边缘疏被短柔毛或几无毛,外层托片披针形,果时长5-6毫米,干膜质,背面褐色,具黄色边缘,内层较狭,条状披针形。无舌状花,盘花筒状,长约4.5毫米,冠檐5齿裂。花果期8-10月份。

瘦果黑色,条形,略扁,具棱,长7-13毫米,宽约1毫米,上部具稀疏瘤状突起及刚毛,顶端芒刺3-4枚,长1.5-2.5毫米,具倒刺毛。

鬼针草,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海拔50-3米的路边荒地、山坡及田间。国内外均有分布。为我国民间常用草药,可在夏、秋季开花盛期收割地上部分,拣去杂草,鲜用或晒干,以全草入药。

《中华本草》功效分类为:清热解毒药、消肿药。

鬼针草别名;三叶鬼针草、四方枝、虾钳草、蟹钳草,对叉草、粘人草、粘连子,一包针、引线包,豆渣草、豆渣菜,盲肠草,王八叉、小狗叉鬼钗草,鬼黄花、山东老鸦草,鬼骨针,盲肠草、眺虱草,豆渣菜、叉婆子,引线包、针包草、一把针,刺儿鬼、鬼蒺藜,乌藤菜、清胃草、跟人走,粘花衣、鬼菊、擂钻草、山虱母、粘身草、咸丰草,脱力草、小鬼针,索人衣、一包针,家脱力草。各地的叫法匀有不同。

味苦;性微寒。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消肿。

主咽喉;肿痛;泄泻;痢疾;黄疸;肠痈;疔疮肿毒;蛇早咬伤;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散瘀,消肿。治疟疾,腹泻,痢疾,肝炎,急性肾炎,胃痛,噎膈,肠痈,咽喉肿痛,

①《本草拾遗》:“味苦,平,无毒。”鬼针草

②《泉州本草》:“性温,味苦,无毒。”

内服:

煎汤,15-30g,鲜品倍量;或捣汁。

外用:适量,捣敷或取汁涂;或煎水熏洗。

:孕妇忌服。

鬼针草有活血散淤之效,故民间中医经常用它单用或是配伍使用,治疗毒蛇咬伤,跌打损伤,阑尾炎,痔疮,慢性溃疡,冻疮,高血压,高血脂等症。

1.治疗阑尾炎:取鬼针草干品0.5-1两(鲜品1.5两)煎服,或加冰糖、蜂蜜、牛乳同服,每日l剂。

2.治疗小儿腹泻:取鲜鬼针草6-10棵(干的3-5棵)加水浸泡后煎成浓汁,连渣倒入盆内,用于熏洗患儿两脚。腹泻轻者每天熏洗3-4次,较重者熏洗6次。L-5岁洗脚心,5-15岁洗至脚面,腹泻严重者熏洗位置可适当提高。

药用价值

鬼针草为中国民间常用草药,性温,味苦,无毒,全草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等功效,民间常用它治疗肠炎、痢疾等疾病。近年发现,该药对血压具有良好的双相调节作用,高血压病人服了此药可使血压降低,血压偏低者用药后可使血压升至正常,临床则多用作降压。用鬼针草降血压不仅安全可靠,而且还可以避免某些降压药性功能障碍的副作用。?

味甘、淡、苦,性微寒。

肝、肺、大肠经。

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用于阑尾炎、肾炎、胆囊炎、肠炎、细菌性痢疾、肝炎、腹膜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喉炎、闭经、烫伤、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皮肤感染、小儿惊风、疳积等症。

孕妇忌服。

抗炎作用:鬼针草中的聚乙炔类化合物能明显抑制巴豆油诱发的小鼠耳廓肿胀及蛋清性足肿胀,降低大鼠棉球肉芽肿重量,还能显著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和醋酸致炎大鼠的白细胞游走。鬼针草中的黄酮结晶也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镇静镇痛:小花鬼针草注射液腹腔注射能显著延长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明显减少自主活动次数,并与氯丙嗪呈协同作用,与苯丙胺有拮抗作用。扭体法及热板法实验表明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消化系统:鬼针草皮下注射能明显减少大鼠胃液分泌量,降低胃液pH值、游离酸浓度,抑制小鼠肠道对炭末的推进作用,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有保护作用,并能降低小鼠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

抗癌作用:鬼针草的多种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HL60、V白血病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聚乙炔类化合物作用最佳。

降血脂及抗血栓:鬼针草和小花鬼针草混合水浸膏灌胃可明显降低雄性大鼠Ch和β脂蛋白,给大鼠静脉注射可明显抑制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

1.

抗炎作用:鬼针草中的聚乙炔类化合物能明显抑制巴豆油诱发的小鼠耳廓肿胀及蛋清性足肿胀,降低大鼠棉球肉芽肿重量,还能显著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和醋酸致炎大鼠的白细胞游走。鬼针草中的黄酮结晶也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2.

镇静镇痛:小花鬼针草注射液腹腔注射能显著延长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明显减少自主活动次数,并与氯丙嗪呈协同作用,与苯丙胺有拮抗作用。扭体法及热板法实验表明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3.

消化系统:鬼针草皮下注射能明显减少大鼠胃液分泌量,降低胃液pH值、游离酸浓度,抑制小鼠肠道对炭末的推进作用,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有保护作用,并能降低小鼠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

4.

抗癌作用:鬼针草的多种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HL60、V白血病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聚乙炔类化合物作用最佳。

5.

降血脂及抗血栓:鬼针草和小花鬼针草混合水浸膏灌胃可明显降低雄性大鼠Ch和β脂蛋白,给大鼠静脉注射可明显抑制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

治疟疾:鲜鬼钎草八至十二两。煎汤,加入鸡蛋一个煮汤服。

治痢疾:鬼针草柔芽一把。水煎汤,白痢配红糖,红痢配白糖,连服三次。

治黄疸:鬼针草、柞木叶各五钱,青松针一两。煎服。

治肝炎:鬼针草、黄花棉各一两五钱至二两。加水0毫升,煎至毫升。一日多次服,服完为止。

治急性肾炎:鬼针草叶五钱(切细),煎汤,和鸡蛋一个,加适量麻油或茶油煮熟食之,日服一次。

治偏头痛:鬼针草一两,大枣三枚。水煎温服。

治胃气痛:鲜鬼针草一两五钱。和猪肉四两同炖,调酒少许,饭前服。

治大小便出血:鲜鬼针草叶五钱至一两。煎汤服。

治跌打损伤:鲜鬼针草全草一至二两(干的减半)。水煎,另加黄酒一两,温服,日服一次,一般连服三次。

治四肢无力:脱力草~把。煎汤服。

治蛇伤、虫咬:鲜鬼针全草二两,酌加水,煎成半碗,温服,渣捣烂涂贴伤口,日如法两次。

治气性坏疽:鲜鬼针草全草,用冷开水洗净,水煎汤熏洗。

冶金疮出血:鲜鬼针草叶,捣烂敷创口。

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清热解毒,肠痈及毒蛇咬伤等。鬼针草一两,煎服。或与蒲公英、筋骨草等配合应用,治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鬼针草一两,煎服。或与半边莲配合应用。治毒蛇咬伤,鲜鬼针草二两,煎服。另取鲜叶一把,洗净,捣烂敷换处。

治损伤性腰痛症:本品有活血散瘀作用,治损伤腰痛,可用鲜草二两至三两(干草一两),加红枣、红糖、黄酒适量,炖汁服。

治脑震荡症:可与活血药如当归、川芎、丹参等配合应用。此外,本品又可用治脱力劳伤、体虚无力,可配合仙鹤草、红枣等同用。

1.

治疟疾:鲜鬼钎草八至十二两。煎汤,加入鸡蛋一个煮汤服。

2.

治痢疾:鬼针草柔芽一把。水煎汤,白痢配红糖,红痢配白糖,连服三次。

3.

治黄疸:鬼针草、柞木叶各五钱,青松针一两。煎服。

4.

治肝炎:鬼针草、黄花棉各一两五钱至二两。加水0毫升,煎至毫升。一日多次服,服完为止。

5.

治急性肾炎:鬼针草叶五钱(切细),煎汤,和鸡蛋一个,加适量麻油或茶油煮熟食之,日服一次。

6.

治偏头痛:鬼针草一两,大枣三枚。水煎温服。

7.

治胃气痛:鲜鬼针草一两五钱。和猪肉四两同炖,调酒少许,饭前服。

8.

治大小便出血:鲜鬼针草叶五钱至一两。煎汤服。

9.

治跌打损伤:鲜鬼针草全草一至二两(干的减半)。水煎,另加黄酒一两,温服,日服一次,一般连服三次。

10.

治四肢无力:脱力草~把。煎汤服。

11.

治蛇伤、虫咬:鲜鬼针全草二两,酌加水,煎成半碗,温服,渣捣烂涂贴伤口,日如法两次。

12.

治气性坏疽:鲜鬼针草全草,用冷开水洗净,水煎汤熏洗。

13.

冶金疮出血:鲜鬼针草叶,捣烂敷创口。

14.

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清热解毒,肠痈及毒蛇咬伤等。鬼针草一两,煎服。或与蒲公英、筋骨草等配合应用,治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鬼针草一两,煎服。或与半边莲配合应用。治毒蛇咬伤,鲜鬼针草二两,煎服。另取鲜叶一把,洗净,捣烂敷换处。

15.

治损伤性腰痛症:本品有活血散瘀作用,治损伤腰痛,可用鲜草二两至三两(干草一两),加红枣、红糖、黄酒适量,炖汁服。

16.

治脑震荡症:可与活血药如当归、川芎、丹参等配合应用。此外,本品又可用治脱力劳伤、体虚无力,可配合仙鹤草、红枣等同用。

有需要曲曲菜和鬼针草的扫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hendanga.com/nzdhy/82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