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篇:定风熄火之穴
第篇:定风熄火之穴
阿根廷的舞蹈多姿多彩,以风靡世界的探戈舞而著名。原本是西班牙古典舞,传入布宜诺斯艾利斯后,演变成探戈。从大众化歌舞,发展成登上大雅之堂的高雅艺术,广为群众热爱。
一位探戈舞者,锻炼过度,疲劳招风,马上鼻塞,颈项强痛。吃不香,睡不安。
风伯说:“此乃风邪所伤,风伤于上,所以头痛颈强鼻塞。”
风伯迅速帮他找到防风的城池——风池穴。此穴能建筑人体卫气,让城池固若金汤。
点完后,探戈舞者满头大汗,鼻通脑通,颈部不再酸痛,胃口马上恢复,大睡一觉后,多日的疲惫统统消掉。
探戈舞者高兴地要拜风伯为师学习病痛的疗养之术。
风伯说:“你要到中国去,那里的中医药大学,有你想学到的一切。我希望你能像西班牙古典舞引进阿根廷,成为探戈舞闻名于世一样,将中医穴道文明,引入阿根廷,成为大众所爱,健康保障。”
《点穴神书》上记到:风池穴,治风要穴,在后脑。凡风性善行而数变,故,关节隐痛,用风池穴配合谷、太冲,无不立解,以《标幽赋》曰: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游走性痛,必加风池。
一农夫,常涉水插秧种地,膝关节游走性疼痛,针风池、太冲、阳陵泉,痛去若失。
又有一荨麻疹女孩,浑身瘙痒,条条血痕暴露,刺风池、血海,瘙痒立解,血行风灭也。
又一顽固头痛的教师,问其痛哪,他说痛无定处。凡痛无定处之患,皆是风邪作怪,刺风池、列缺二穴,头痛遂收。
道家修士认为,风性清阳,能升举,风能胜湿,风可解郁,风可开窗、开汗孔,以去闷热。故,对于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的便溏现象,刺风池能升清阳止泻。对于头痛脑热发烧,引起的惊风抖动现象,刺风池,能驱风退热,以城门失火,必寻到池塘中去,风池穴就能熄风火,退脑热。
又风池在胆经,凡两边脖子长结块瘿气,乃风气对流不畅,故而鼓包结块,常揉按风池,能化解慢性咽炎、梅核气、瘿瘤结在喉。
更有癫痫疟疾患者,发作起来抽动,令人害怕。
《黄帝内经》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故选择风池、风府,能祛风止痉,稍配以神门、神堂,宁心安神,这些抽动的怪病就能得到平息。
俗话说,高巅之上,唯风可到。巅顶上头痛鼻塞,刺风池可发汗解表,醒神透脑,乃治疗头面窍闭之妙招!
总而言之,风池的风,能驱散外风;风池的池,可以润养内火。凡外风内火,风火相扇之象,风池具能主之。
风池穴的准确位置:在后脑勺、后枕部两侧入发际一寸的凹陷中。简易取穴方法:大拇指、中指自然放到枕骨两边,轻轻的滑动,到后枕部有明显的两个凹陷就是风池穴。风池穴对鼻炎的治疗作用还是很不错的。它对近视眼、鼻炎舌头病、咽喉病、中风不能讲话都有很好的作用。对风池穴按揉捏,向深层用力。对捏法,揉两百次。在风池穴的位置把头发消消毒,或者把头发洗干净,在风池穴的地方进行敲打,每天敲打个两三分钟。详情点击:治疗鼻炎的穴位按摩及偏方》》双手掌心贴住耳朵,十指自然张开抱头,拇指往上推,在脖子与发际的交接线各有一凹处(即:风池穴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风池穴的准确位置是在入后发际一寸,最简单的取穴方法就是把我们的手大拇指、中指放在头的枕部两侧,轻轻的往下滑动,这样就会感觉到两边有个窝窝,这就是风池穴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深层为头夹肌;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小神经之支。
风池穴Fēngchí(GB20),经穴名。出《灵枢。热病》。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阳维之会。别名:热府穴。胆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风气。(1)”风池穴”。“风”,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风气。“池”,屯居水液之器也,指穴内物质富含水湿。风池名意指有经气血在此化为阳热风气。本穴物质为脑空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外部之热,水湿之气胀散并化为阳热风气输散于头颈各部,故名“风池穴”。
(2)“热府穴”。“热”,指本穴气血性热温高。“府”,府宅也。热府名意指本穴气血的变化为受热膨胀。理同风池名解。(3)足少阳阳维之会。本穴吸热胀散的阳热风气不光传输胆经,同时亦输向阳维脉所在的天部层次,故为足少阳阳维之会。气血物质为受热胀散的阳热风气。循胆经输向头之各部及外走阳维脉。壮阳益气。
1、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改善颈部僵硬,消除肩膀酸痛,偏头痛等。(特别推荐:小编多次自已按摩按揉过该穴位,确实有明显的作用。)2、治疗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出血,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落枕。3、缓解头重脚轻、眼睛疲劳、颈部酸痛、失眠、宿醉等祛风解毒、通利宫窍风池穴配合谷穴、丝竹空穴缓解治疗偏正头痛;风池穴配百会穴、太冲穴、水沟穴、足三里穴、十宣穴缓解治疗中风;风池穴配脑户穴、玉枕穴、风府穴、上星穴缓解治疗目痛不能视。
针刺风池穴、完骨穴可松弛斜方肌等局部软组织的紧张,可通经络、和气血,使通则不痛,达到迅速止痛的目的。从临床观察可见,针刺治疗头痛行之有效,多数患者在第一次针刺后疼痛即可明显减轻,治疗4个疗程后,治愈率达63.89%,因此,以针刺风池穴、完骨穴为主治疗紧张型头痛疗效肯定,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风池穴是治疗头面部五官疾病的重要穴位,因此除了眼睛疾病以外,对鼻炎、耳鸣、咽痛等有一定作用;还常用于防治颈椎病,特别是颈肩部肌肉僵硬、落枕,或伴有头晕头痛者;此外,上下摩擦风池穴有祛风散寒的作用,能有效防治发烧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按摩手法:两拇指持续往上点按,或快速上下擦动。
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风池穴最好用大拇指跟中指对着来捏。捏、拿、揉都可以的,也可以两个手同时按揉的或者用皮肤针对准位置,自己来敲的,如果揉风池穴一般的就是在次左右。详见点击:治疗头痛的穴位》》
穴位按摩手法:用大拇指中指一边一个,来回捏揉,也可以用食指放在风池穴上,加强力度,另一只手按着头,起到固定免得在按摩的过程中,头来回的晃动。也可以用梅花针在两边来回的敲打,一般敲打三五分钟就可以了;自己也可以用按压法,把四根手指头放在自己的头顶两边,大拇指按到风池穴,用大拇指来回的按揉。也可以用四个手指头,变成爪形,撮到一起,叩打风池穴,这样可以去风寒,去风热,而且还能清醒五官。详见点击:治疗感冒的穴位》》剧烈运动引起的排汗不建议揉风池穴,因为此时是人体正常的排毒阶段。
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5~0.8寸,或平刺透风府穴。
第篇:人体井泉之穴
第篇:人体井泉之穴
在璀璨绚烂的阿根廷都市夜景里,有“美洲巴黎”之称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是最繁华的城市。城市的名字意思是好的空气。
一对夫妇,因为开车过快,发生车祸,丈夫头部撞破,妻子胸肋骨头都撞断。
二人都分别留下头痛胸痛的后遗症,无论怎么医都医不去,像影子跟着形体一样。夫妇二人对超速驾驶悔恨不已。
风伯说:“我来试试!”
一针帮丈夫下然谷穴,一针帮妻子下肩井穴。在针灸古要诀里头记到:“脑震伤,选然谷,胸打击,刺肩井。”然谷穴能通窍活血,治脑震荡的瘀血。肩井穴相当于血府逐瘀汤,治疗胸肋撞伤气伤后,瘀血停留不去。
前后才针三次,丈夫头痛不再发作,妻子胸痛豁然若失。
夫妇二人高兴要驱车带风伯旅游整个阿根廷。
《点穴神书》上记到:肩井穴,井者,有三层意思。
第一,古有井田之法,井开四道而分八宅。故井穴有四通八达之意,上可通头至脑,下可通胸至腰,左右可通臂至手。故推拿按摩,无有不以肩井为松通脉络总开关也。
一患者,夜卧当风,头首酸痛,拿肩井发汗即愈。
又一妇女,乳腺增生发炎,日痛不已,连续拿肩井一小时,刺痛消失,硬结变软,经过三次后,结消化为云烟。
又一腰痛患者,凡压力大时,腰痛加重,拿肩井,可释放背负的压力,乃减压穴,随即腰痛化解。
第二,井有出水之意。凡井泉,多能滋润灌溉,故肩井穴,可以治眼疲劳、鼻干、口干、耳干、耳鸣。
古籍记载:“肩井主诸虚百损。”因为凡有井泉之处,必有生机。故肩井能滋阴润液,补虚疗劳。
一皮肤干燥症患者,擦润滑油无效,但见其肩耸,乃知井源闭塞,干枯乏液,故拿按肩井,水津四布,五经并行,干燥干枯,恢复润滑。
第三,无论下多少雨,井都未见满过,以井善吸纳平衡水液也。它能将肩周的水湿像吸尘器一样,吸纳进来疏泄走。
一患者,常清晨要去批发水果,久受雾露,沉重如裹,迟迟不愈,但见其肩部紧缩,乃知水湿闭塞井口,遂拍打肩井,头湿重痛如裹之象消除。
总而言之,肩井穴有无限的可能,它能疏通经络,令井井有条,像市井之道,南通北达,可顺其性;又以井水灌溉之意,可养其真;又以井有收纳之象,可降其浊。三样合一,有虚可补,有实可泄,有阻可通,堪称难得难见之要穴也。
又因为它擅长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用于对付难产胞衣不下,故孕妇不可轻刺肩井。
道家正看重肩井四通八达的要点,便通过挑担负重,来开肩井,从而缓解痰喘在肺,风痹在骨,以及酸痛在肉,气逆在胸,胀闷在腹,总而言之,拍打肩井,堪称疗伤补虚要紧之事,推陈出新密行之法。向使世人皆知此理,可挑担负重,日日练习,何患顽疾不去,何愁苦痛不愈。
位于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取穴时一般采用正坐、俯伏或者俯卧的姿势。
有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与冈上肌;有颈横动、静脉分支;布有腋神经分支,深层上方为桡神经。
Jiānjǐng(GB21),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手足少阳、阳维之会。别名:肩解穴,膊井穴。胆经的地部水液由此流入地之地部。(1)肩井穴。肩,穴在肩部也。井,地部孔隙也。肩井穴名意指胆经的地部水液由此流入地之地部。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故名肩井穴。
(2)肩解穴。肩,指穴在肩部。解,散也。肩解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散解分流。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一是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二是未能流入地之地部的经水循地之表部溢流胆经之外,经水在此如同散解一般,故名肩解。(3)膊井穴。膊,膀子,大肉块之意。井,地部孔隙也。膊井名意指胆经下行至此的经水一部分渗入脾土肌肉之中。本穴位于肩上肌肉丰满之处,为人体局部重力场的最高点,脾土中的水湿容易渗流外出,穴内的肌肉层中水湿因而稀少,由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至此的地部经水也就不断地渗入其中,故名膊井。(4)手少阳阳维之会。本穴气血为地部经水,气血主要集中在地之表部,天部层次气血因而处于空虚之状,阳维脉的气血及手少阳经天髎穴吸热上行的气血因此汇入穴内,故本穴为手少阳阳维之会。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及地部经水。天部之气化雨冷降,地部经水一是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体内,二是渗入穴内的脾土之中,三是溢流穴外。疏导水液。
1、治疗头酸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耳鸣、高血压、落枕等2、缓解治疗肩背痛、颈项痛、落枕、牙痛、乳痈、乳腺炎、肩周炎、肩软组织损伤、上肢痛、难产、半身不遂、胞衣不下、肺炎、扁桃体炎、瘫痪、四肢厥冷、中风不语、诸虚百损等3、提高性功能。肩井穴,通络止痛、活血利气。肩井穴配足三里穴、阳陵泉穴治脚气酸痛;治疗乳腺炎特效穴。
寒则通之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按摩肩井穴位的按摩力度不要过重、过久,尤其有血压高或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可久按重按。
1、用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按摩左肩的肩井穴,用力按压5秒之后慢慢放开,重复十次之后换左手。2、用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按摩右肩的肩井穴,依然是重复十次。特别注意:孕妇不能按摩肩井穴,很容易造成流产的。
肩井穴的日常保健方法按摩方法:按揉肩井穴时先以左手食指压于中指上,按揉右侧肩井穴五分钟,再以右手按揉左侧肩井穴五分钟,力量要均匀,以穴位局部出现酸胀感为佳。每日早晚各一次。温灸方法:滴大林经络通穴位按摩油,持扶阳罐温灸该穴位,时间为三至五分钟,让罐体的红外线及磁场刺激该穴位,可预治肩酸痛、头酸痛、肩部僵硬、落枕等肩部疾病。
温刮方法:滴大林经络通穴位按摩油,持扶阳罐温刮足少阳胆经(肩部),进行无痛刮痧,将该部位的寒气、湿气排出体外,1周2次,每次-5分钟左右。
注:人体与自然近似,躯体如大地,血管神经如水道。当水道瘀塞时,土地无法灌溉,当血管神经不畅通,就会产生疾病。“百病皆起于瘀”。经过扶阳罐的温刮,无痛刮痧,畅通血脉,使瘀塞直接排出,就达到了治病养生的疗效。
肩井穴位于肩上,后椎脖子低头的最高点,大椎穴和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大体也是从我们乳头直上和脖子后面这条线两条线的交界的位置,就是肩井穴所在的位置。
第篇:腋下清渊之穴
第篇:腋下清渊之穴
秘鲁,号称玉米之仓,是古印加帝国所在地。秘鲁人信奉太阳神是造物主,因此把朝向太阳的向日葵花奉为国花。
一位老农,在收割玉米操作机器时,胸腔被打伤,留下积液不化,活动不利,呼吸都难受。
风伯帮他点揉渊腋穴,第一次呼吸顺畅,第二次活动流利,第三次胸腔中的积液死血化散。
老农高兴地烤出最好玉米给风伯吃。
《点穴神书》上记到:渊腋,乃排泄腋下积水要穴!是治疗胸腔积液的名穴。顾名思义,犹如腋下有渊泉,故对于胸腔积液引起的咳嗽满闷,停痰留饮,效果理想。
一患者久咳不愈,辨证为痰饮停胸,其脉弦,刺渊腋后,咳嗽减轻,痰饮消除。
又因渊腋穴靠近天泉、极泉、天溪,故此穴有泉腋之称,它可以宽胸行气,化肿消痰。
一胸膜炎老人,胸肋痛,伴随流口水不止,渊腋穴处推拿按摩后,口水出,胸痛止。
渊腋穴,从身体侧面下行,结穴于腋下。故对于腋下之疾,狐臭、腋汗,有良效。腋汗用渊腋配复溜,狐臭用渊腋配太溪,皆可借助渊腋冲涤污垢。
凡人体腋下,好像飞鸟翅膀,翅膀能扑翅飞翔,全凭腋下有力,故渊腋、极泉,能调腋下之病,擅疗闷郁之疾。
古籍记载,渊腋主胸胁满闷,气不得伸,即是取渊腋,振翅高飞之象。
古籍又云,渊腋主四肢无力,肢无力就相当于沮丧,手臂不举,运用渊腋的渊字,通支援的援,能从深渊中提取能量援助腋下,使双臂有力。
若言指取决于腕,腕取决于肘,肘取决于肩腋,故肩井跟渊腋配合,能灵活双臂,对付肩周炎亦是黄金搭档也。
位于人体侧胸部,举臂,当腋中线上,腋下3寸,第4肋间隙中。共2穴(按身体对称轴对称,左右各1穴)
有前锯肌,肋间内、外肌;深层布有第3、4、5肋间神经外侧皮支,胸长神经和胸外侧动、静脉;深层有第4肋间神经和第4肋间后动、静脉。
隶属足少阳胆经。
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循胸侧肋部从上落下。渊液。渊,深渊也。腋,指穴位所在的部位为腋部也。渊腋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循胸侧肋部从上落下。本穴内物质为肩井穴溢流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水液在地球重力场的作用下由胸侧上部直落腰侧下部,经水如同落入无底深渊一般,故名渊腋。泉液、涧渊名意与渊腋同。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大部分经水由胸侧上部流落胸侧下部,小部分气化之气横传辄筋穴。排泄水液。人体何以胸侧部位肌肉组织不够丰满?其原因就在于胆经渊腋穴的下行经水及脾经大包穴的下行经水冲涮了地部的脾土物质之故。
胸满、上肢麻痹、肋痛、腋下肿、臂痛不举等。渊腋穴,宽胸止痛、清热降逆、消肿通径、化痰散结。
现代临床用于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腋淋巴结核、胸膜炎等。
渊腋穴配支沟穴、大包穴治胸肋痛、肋间神经痛;配条口透承山、天宗、臑俞治疗肩关节周围炎;配章门、檀中主治胸满、胁痛。
寒则通之导之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渊腋穴,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本经渊腋至京门诸穴,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渊腋穴,艾炷灸3-5壮;渊腋穴艾条温灸10-15分钟。
按摩渊腋穴的时候,背部肌肉尽量往上伸展,保持挺直的姿势,用拇指指腹同时按压穴位,动作要缓慢,按下时会感觉到轻微的疼痛感,但按摩之后会十分舒服。
标准定位:渊腋穴在侧胸部,举臂,当腋中线上,腋下3寸,第4肋间隙中[4]。
渊腋穴位于胸外侧区,第四肋间隙中,在腋中线上。举臂取穴[1]。
渊腋穴位于侧胸部腋中线上,腋下3寸,当第五肋间隙处(《针灸甲乙经》)[5]。
渊腋穴在足少阳胆经的位置
渊腋穴在胁部的位置
第篇:平肝降逆之穴
第篇:平肝降逆之穴
秘鲁,有一支印第安原始民族传承。他们生长在恰恰湖畔,利用湖边生长的香蒲堆起漂浮岛,盖起茅草屋,酷似一个个硕大无比的茅屋。
一位印第安人,饱食后着急去捕鱼,这时候,胸暴闷欲呕,不断地泛酸水,难受不已。
原来他刚吃饱饭就剧烈运动,用力过度,导致木克土,胃发堵,饮食翻江倒海欲反出。
风伯见状,帮他点揉辄筋穴,点完后,印第安人若无其事,好像刚才那一幕难耐的感受像看电影一样,成为过去了。
他高兴地带风伯周游大湖,迎风前行。
《点穴神书》上记到:辄筋穴,有车水盖之意,车走后,泥水会泛上来,走越快,泥水会泛得越高,这时就需要车水盖往下挡,就不会犯得满身满脸。
凡气急败坏,肝木化火生风,血气冲逆,筋就会抽动颤抖,好比如车子开到超速,车就会漂抖,非常危险,而人发脾气,就是筋脉里气血超速行驶之象,叫怒气冲胸,怒发冲冠。这时就要刹车,而辄筋的辄字,又通停止的止,同音同义,辄筋能让筋抽动生风之象停止下来,不正是缓急刹车吗?
明白此象,则古籍中,尽载的辄筋穴主治机理,便洞若观火,无不明达。只需知道它挡住上逆之象,令着急动摇之象平息,便得辄筋微妙大义。
古籍《针灸大成》中记载辄筋,主十大病象。
一曰胸中暴满。暴就是急暴,如同义愤填膺,怒火攻胸,辄筋就能颤压平息它,就像用车去颤压地面一样,它是颤压暴乱急躁的要穴。同时,像刹车板减速,令脾气缓和也。
二曰不得卧。晚上睡觉眼中瞪大眯不下,像土张飞,双目圆睁,静不下来。辄筋如同车水盖,令胃和得卧,筋急平缓。
三曰叹息,叹息乃肝郁也,郁闷则叹息。辄筋能舒肝和胃,如同车通行而过,留下痕迹,它能行肝胆气,令人不郁,如同坐车,非常快意。
四曰善悲,辄者,重蹈覆辙也,前车之辙也,人莫不以重蹈他人覆辙为悲哀,辄筋穴乃防止气机反复走岔等悲忧之苦。
五曰小腹热,腹一般归脾所主,小腹还归肝管,肝急则生热,辄筋能止肝急,则热退。
六曰多唾,唾液向上涌,好似车行过快,泥水往上飞溅,车水盖往下一压,辄筋穴往下一按,则唾水飞出减少。
七曰言语不正,胆者,中正之官。胆经上的穴,大多能正其不正,此小柴胡汤调胆经,治病范围广泛也。而辄筋又有车轮轴,有钢筋之称,有辄筋如车轮有钢筋,方可不歪不斜,不偏不倚,故辄筋能正言语,正脸面,防偏瘫,抗斜歪。
八曰四肢不收,肢体松散没力,就找带筋或肉的穴。筋字解开来,就是月肉像竹纤维一样,一丝丝充满着力量。所以,阳陵泉、辄筋、筋缩,皆是提高身体筋骨力的要穴,好像墙非钢筋支撑,必难以承受高筑,一旦承受过重,必散掉松垮。人的肢体若非筋骨支撑,亦会成烂泥一坨,松垮不收。
九曰吞酸吐臭,此乃浊气上泛之象,车水盖就专门对付浊阴上犯的,故辄筋穴,对于木克土,着急吃饭,反酸、口干苦、臭气外出的。
十曰呕宿汁,吞苦水,宿汁苦水同样是浊阴,浊阴不降,辄筋降之。辄筋穴就像颤压地面的车轨迹一样,能将胆汁酸水反上来降下去。
总而言之,掌控了经穴名义,以知古籍上的主治,你便了然于胸。
未知病症的治疗跟拓展,你照样可以推导而出。
像辄筋穴,能不能治癫痫抽动,可不可医水饮泛头,耳鸣眩晕?能不能治手足发抖,眼皮跳呢?
在你洞悉穴以后,对付这些问题,都不是什么难题!
在侧胸部,渊腋前1寸,平乳头,第4肋间隙中。
在胸大肌外缘,有前锯肌,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隶属足少阳胆经。胆经的湿冷水气在此吸湿后冷降归地。(1)辄筋。辄,古指车箱左右板上端向外翻出的平板,其作用是防止车轮之泥水的飞溅,此指胆经气血在此的变化为冷降下行。筋,肝胆所主的风气也,此指穴内气血为水湿风气。辄筋名意指胆经的湿冷水气在此吸湿后冷降归地。本穴物质为渊腋穴传来的湿冷水气,至本穴后,因散热吸湿而从天部降至地部,气血的变化如同飞溅的泥水被挡下一般,故名辄筋。
(2)神光。神,与鬼相对,指穴内气血为天部之气。光,明亮之意。神光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冷降,天部气血虚少并变得明亮清晰。理同辄筋名解。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冷降缩合由天部归于地部。收引寒浊。
胸肋痛,喘息,呕吐,吞酸,腋肿,肩臂痛。
辄筋穴,降逆平喘、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辄筋穴配阳陵泉穴、支沟穴治胸胁痛;辄筋穴配定喘穴、肺俞穴治胸闷喘息不得卧。
辄筋穴,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
辄筋穴,艾条灸3-5分钟,辄筋穴,艾炷灸1-3壮。
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辄筋穴,并作圈状按摩。
辄筋穴属于足少阳胆经,辄筋穴位于人体的胸部,在侧胸部,渊腋前1寸,平乳头,第4肋间隙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