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谈谈股市交易的三种心态,我们散户经常遇到拍大腿的行为,啊,怎么没拿住,怎么没早点卖?当时怎么没买?现在被套了10个点,割不割?其实大家都有过这些交易心理,克服很难,但大家需要了解自己。
下面正文:
很明显,之前和现在A股是一个价格投机(追涨杀跌)占主导的市场,在这样的市场里考验股民的并不是价值发现的能力,而是人跟人斗的技巧,所以数学家、金融专家,很多时候都不如一个心理学家来的有用,炒股背后更多的情绪博弈。正是这个原因,在做交易时我们小散普遍都有三个心理障碍:
沉没成本、处置效应、锚定效应。
一、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这个词的知名度很高,因为很多行业都会用到它,主要形容人因为前期错误投入的成本而影响后期行为的心理。上面这句话说的很书面,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你一听就懂。当你在家里下载了一部内容很渣的电影,看了15分钟觉得实在不能忍,你通常会毫不犹豫的关掉播放器,然后删掉影片文件。但同样一部电影,你如果在电影院买票进场观看,你很有可能会一直强忍着把它看完。为什么呢?因为你观影之前投入的成本不一样,在家里下载盗版除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电费网费外没有成本,而电影票60元一张,你觉得中途退场太可惜了,于是就忍了下来。其实无论你看不看完电影,你的票钱影院是不会退给你的,你坚持看完并不能减少损失,相反,你还得多浪费一个半小时。买电影票的60元就是沉没成本,因为你摆脱不了它的影响,额外又付出了一个半小时的代价。
沉没成本在股市里最常见的应用就是补仓。很多人买股票不会一上来就倾其所有,而是先用小仓位买入,发现被套住了以后,就开始连续补仓,越补越大,最后把所有的钱都买了进去。更糟糕的是,有些人因为急红了眼,想一把翻本,融资借贷等,从其他渠道把钱转过来补仓,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是最开始那一小部分被套住的仓位。
………………
记住,每一笔交易都是彼此独立的,你买入股票只有一个原因:看好它未来能涨,而不是我前面有被套的仓位想要降低整体成本。这样一来会像葫芦娃里救爷爷演的一样,一个一个去送,二娃去救大娃,三娃去救大娃二娃,四娃去救大、二、三娃,最后全部被蛇精拿下。
炒股被套最好不要立即补仓!独立交易,等盈利了说明判断正确,这时候再考虑加仓。
二、处置效应
处置效应说白了,就是有一点盈利了就想卖,有亏损(-5)了就想抗,看看有没有能反弹的,谁知道接下来-20个点,这时候亏得受不了,割肉舍不得,就死扛。
上图左边的问题是:
涨的时候拿不住,稍有有利润就想立刻卖出锁定。
这张图右边的问题是跌的时候无法接受以亏损状态卖出,由于缺乏仓位管理,很快就处于满仓死扛的状态。
这其实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交易恶习,左边的恶习决定了你最多只能在股市里赚点屁钱;右边的恶习决定了你迟早会在股市里亏成狗。由于持续大涨,很多人开始无法自持,纷纷想要卖出烫的跟烙铁一样的股票,美其名曰锁定利润,但其实锁住的是你在这轮行情中继续获得收益的可能性。
很多人都听说过让“利润奔跑,截断亏损”这句话,讲讲容易做起来难。因为金融行为学里讲过,散户对踏空的忍耐能力是亏损的2倍,怎么说呢?意思是你踏空2万块钱的痛苦,和亏损1万块钱的痛苦是一样的,这是很多人拿不住盈利股,却喜欢和亏损股死磕的重要原因,因为人本能地会选择痛苦更少的那种选择。
大部分人都买到过牛股,但大部分人都没拿住牛股,你可以冷静的想想自己过往的经历,再来判断一下是否有道理??
网传三套止盈方案作为参考
1、当股价出现最近10个交易日内最低价时卖出,这是海龟的止盈机制;
2、当浮盈低于持仓20%时,设置股价回撤10%即卖出;当浮盈大于持仓20%时,跌去浮盈的40%即卖出;
3、股价在20日线上坚决持有,跌破20日线卖出一半,连续3天跌破,清仓走人;
三套方案各有优劣,但基本都可以治疗手贱(想一出是一出)的问题,关键还是你能否坚定的去执行它。别看文章写的头头是道,实际交易中作者也会受到各种干扰,做出纪律之外的交易,然后痛苦懊悔拍大腿的。
至于止盈以后的交易策略就很简单了,总而言之就一句话,永远不在下跌浪中买股票、补仓,就算因此错过坑底的低位也不要可惜,股价在20日线以下的永远不要买,永远不要!上图图右边的惨剧你就可以避免。
不过话说的简单,道理你也懂,可你不一定能做到,这才是整件事情最难的地方。
交易是一场修行,这句话很听起来装逼,但它没撒谎。
三、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主要是指人很容易因为近期出现过的一些信号而影响自己的判断,听起来依然很书面,但锚定效应在生活中的例子太常见了,我随便说几个。比如一姑娘25岁时找过一个高富帅,因为情感上的原因没谈成,之后每找一个男朋友都要和那个高富帅比,心想当初那么好条件的我都没要,后面要找的最起码不能比那个差。姑娘没有看到自己年龄渐大的现实,眼睛就盯着25岁时抛下的那个锚,这就是典型的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在股市交易的时候也很常见,某科技股价在块的时候为什么舍不得卖?是因为看到前几天块的价格,觉得不甘心,心里想着等涨到,甚至的那个价格我再卖,结果再也没等到。的价格被块锚住。的时候被点锚住。块的时候被块锚住。谁知行情一路下跌,一路被锚定,一路不甘心。
这就是为什么连续暴跌的时候股民往往呆若木鸡,丧失操作能力,而当大盘开始反弹的时候如梦初醒,纷纷挥刀割肉。因为一反弹,股价容易达到之前锚定住的位置,于是就很有割肉的冲动。(这事回想一下,确实很多人都这样操作)
附背景资料:大盘8年从跌到只跑了1.4%的持仓帐户。而9年1月底大盘回到点,持仓帐户经过3个月反弹竟然少了10.5%。
锚定效应在股市的应用不仅于此,还有股民经常听到的所谓拉高出货。15年牛市的时候,中国中车6元涨到12元的时候很多人恐高,不敢买。等中车继续涨到39,再跌回19的时候很多人就愿意冲进去捡便宜。12元之所以觉得贵,是因为心里的锚抛在6元的位置。19元之所以觉得便宜,是因为心里的锚抛在39元的位置。这就是前面讲的,人很容易因为近期出现过的一些信号而影响自己的判断,明白了吗?
最后再讲一个最最最最最最典型的锚定效应,就是成本价。很多股民只要价格低于成本价,处于被套状态,就舍不得卖出,套的越多这个情况越严重。可能很多股民都不知道交易软件是可以修改成本价的,也许哪天你不小心脑震荡,短期内失忆,我这时把你软件的成本价改低50%,第二天你就痛痛快快的卖了。或者大牛股拿不住,先给你脑袋一锤,然后把成本价改成%,你就再也不怕被洗了。
从这个角度看,锚定效应中的人都是情绪化的,心情、交易都跟盈亏息息相关。
上面就是我A交易者背后常见的心态博弈,看看你有没有中过招??
文章来源于网络(可能是股社区写的),我只是转发,侵权联系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