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父母有偿征稿,详情请在后台回复“投稿”
文|哎呀妈
本文由|男孩派(boydj)
授权发布
2月10日,日本花滑选手、上两届冬奥会蝉联冠军羽生结弦爆冷出局,无缘“三连冠”。 但各路媒体,头号大V,无一例外都在称赞他。 坐在家里刷手机无所事事的儿子,满脸疑惑,问了我一句: “妈,羽生结弦明明输掉了比赛,连前三都没进,怎么那么多人喜欢他? 你看,谷爱凌就不一样了,拿了冠军还是个学霸,样样都行,这样的人才厉害吧!” 这几天,类似的声音并不少。 甚至还有讽刺和冷嘲。 本来想着,“输”和“赢”不过是竞技场上常见的事。 但想到儿子的提问,以及网络上许许多多的声音,我想以一位妈妈的身份,好好说这两个人。1 为什么羽生结弦输了,却赢得大家的尊重,仍被封神呢? 可以先来看他的经历: 4岁,不过是个小小孩童的他,第一次踏上冰面。 原本家人送他来滑冰,是想改善他的哮喘,却没想到意外打开了羽生结弦的滑冰天赋。 因为崇拜偶像普鲁申科,一位花滑史上的传奇。 他执意,要不断提升自己,期待有一天能和偶像一同站在奥运的竞赛场上。 为了这个儿时梦想,他疯狂练习,挑战的技术难度越来越高。 别人每天练二三十次,他要练60次。 摔倒、受伤、流血,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身体的疾病、几近苛刻的训练、外界的质疑,从未打倒他,反让他越变越强大。 年索契冬奥会,初出茅庐的他比赛出现失误,却意外摘金,争议不断。 他没有委屈,也没有沮丧,继续面带微笑登台领奖。 只是心里下定决定:以后一定要做到零失误,更完美。 而这年,他不过19岁。 少年意气之后,也不总是顺风顺水。 距离下届冬奥会的4年里,他受伤不断。 但他仍带伤完成了花滑大奖赛中国杯,后又在脐尿管手术前冒着生命危险参加全日赛。 年,平昌冬奥会,被媒体称为“竞争最激烈的一届比赛”。 他打封闭吃止痛药,云淡风轻出现在滑冰场上。 凭一曲气势如虹的《阴阳师》,技惊四座,完美演绎出自己命里的那份不屈和顽强。 蝉联两届奥运冠军,史上第一位花滑大满贯,19次超越自己的世界纪录。 许多人都认为他该光荣退役了。 可他却说,要继续跳。 不为奥运冠军,只为在正式比赛中从未出现过的4A。 4A,花滑界中史诗级的高难度动作。 选手需要在0.7秒内起跳并旋转4圈半,落冰时更要承受约等于自己体重5倍的冲击力。 万一不幸摔倒,后果不亚于撞上一辆校巴。 这个挑战人类极限的动作,一度被物理学家认为不可能完成。 普鲁申科的教练,俄罗斯花滑教父米申曾断言,自己有生之年是没有任何选手能完成的。 就连羽生也将其称作“死亡跳跃”: “我是带着自己指不定哪次就会摔出脑震荡,然后死掉的心理准备在训练的。” 无人敢尝试的极限动作,他天天练,天天摔。 成功概率极低,别人问他“是不是真会尝试”。 他总是神情认真,语气笃定地回答:是。 在北京冬奥会的赛场上,他没有半分迟疑,直接以4A开跳。 摔了,再跳一次。 虽然两次都未如愿,但羽生这种和自己死磕的劲儿,赢得现场雷鸣般的掌声。 所有人都看到,在他身上,真如名字那样:像弓弦一般坚韧。 如果只是为了拿奖,他完全可以用早就驾轻就熟的勾手四周跳。 但他为自己而跳的执着和信仰,感动了无数人。 诚如网友所说: “羽生是我无数个想躺下不起来的夜晚再站起来的动力。” “与他相比,我好像从未在任何一件事情上倾尽全力,那种执着和坚韧,足够让别人喜欢他。” “能像他一样的拼尽全力去争取,去活着,真是让人羡慕的事情。” 羽生输了,却虽败犹荣。 虽然他没有赢下金牌,但他却拥有远比夺冠更值得歌颂的勇气。2 和羽生结弦相比,这次冬奥会上,谷爱凌就幸运多了。 刚刚18岁,就拿下了冠军,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也成为无数孩子心目中的完美偶像。 但其实,除了那个精彩绝伦的超高技术难度转体,我们更应该 那是和羽生结弦一样对梦想的追求和执着。 8岁那年,她爱上滑雪,决定加入当地的专业滑雪队。 妈妈觉得危险,曾劝阻她。 可她不仅没有畏惧,还果断选择了几乎全是男性运动员的自由式滑雪领域。 作为队内唯一的女孩。 她受过歧视、质疑,被人看不起。 但她丝毫不在意,而是不断挑战、练习。 成人积分赛前夜,她突发高烧42度,喉咙像灼烧一样,疼痛难耐。 妈妈试探性问她“还要不要比”。 她表示:来都来了,一定要比。 执意带病上场,虽然状态不如平常,但她的坚持、勇敢,让她幸运地赢下一枚金牌。 无论外界怎么评论她,她都没有受打击,或暴露自己的脆弱。 反而竭尽全力享受比赛,用自己的实力赢得越来越多人的尊重。 她的高中校长曾这么评价她:“很少见到能把那么多项学习和运动兼顾得那么好的学生。” 这次冬奥会的大跳台比赛,不是她擅长的项目。 第三跳前,妈妈也建议她保守点,跳个稳妥的动作,拿个银牌就够了。 可她偏不。 她心里只有一个决定:要跳,就跳个最高难度的。 最终,她凭借前所未有的高难度°顺利逆袭摘金。 赛后记者会上,她铿锵有力地分享自己的信念: “我来这儿不是为了打败其他人,也不是为了滑得比别人好。 我是想打破自己的界限,做一些以前没有想到的可能的事情,我想滑到自己的最好。” 的确,在她的身上,可以看到无论何时何地,她都不拘泥于别人的标签。 正如她在12岁的《体育中的女性》演讲里的呼吁: “作为一名女孩子,我鼓励你们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用行动告诉男生,女生也和他们一样强大。” 很多网友,之所以喜欢她,以她为榜样。 正是因为她身上那股对滑雪的执着和热爱,以及勇往直前,努力突破自己极限的冲劲。3 看完他们俩在赛场上各自的表现,和一路走过来的经历片段。 对于羽生结弦的“输”和谷爱凌的“赢”,我想每个家长都应该和孩子聊聊这3句话: 1、少年,一定要有敢拼的心性 羽生结弦、谷爱凌接连刷屏。 人们看到的都是他们斐然的成绩,却忽略了,促成他们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那份敢于拼搏的心性。 羽生结弦,一个瘦弱、患有哮喘病的男孩。 多少次因为疾病的缘故,比完赛差点喘不过气直接扑倒在地。 冰袋像是他身体的一部分随处可见。 即便4A这个动作只比他驾轻就熟的勾手四周跳多一分,“性价比”极低。 可他就是想“逼”自己一把,不愿丢了对滑冰的热爱,对自己身为一名运动员的初心。 羽生结弦随身一直带着一个本子,上面写着“绝对要赢”,那是年10月,他在花滑大奖赛惜败后写下的。 正是有像他这样的运动员,一生悬命,身体力行诠释着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 才有一段段令人叹为观止的表演,不断提升自己、激励别人的传奇。 告诉孩子,奋发趁年少。 只有趁现在,努力拼一拼,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你才会知道,原来自己可以更卓越,人生有更多可能。 2、有目标的人,终将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11岁的羽生结弦,在镜头面前直言不讳: “我的目标是奥运会金牌,我想挑战4A”。 8岁的谷爱凌,也以拿下冬奥会冠军为目标。 他们绝不是说说而已,靠的还有坚定不移的决心,日复一日的努力,摔了就重头来过的魄力。 法国作家纪德说过这么一句话: “当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时候,他知道他驶向何处吗? 他的目标只是前进,一直向前进。” 请让孩子知道,人生没有目标,航行就没有方向和动力。 如果可以,不妨静下心思索一下,自己喜欢什么,能做什么。 在这个最有资格试错的年龄,找到你为之努力和奋斗的方向。 只有你瞄准目标,并笔直地朝前迈去,才有可能收获属于自己的荣耀。 3、有些时候,比起结果,过程更有意义 这次冬奥会,羽生结弦的挑战失败,不仅让爱他的粉丝心痛,他自己也难掩眉目间的失落。 见到自己熟悉的前辈时,他更是忍不住哽咽,背过身不断自我调节。 他难过问了一句“为什么努力得不到回报?” 明明自己尽力了,该做的事情也做了,甚至还比别人额外付出很多的时间精力,不断努力追赶。 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但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努力就没有意义了吗? 战地记者周轶君曾走进一所以色列大学,管理学院主任分享过: 在当地,那些创业失败的年轻人,在第二次创业时得到的投资会更多。 因为大家认为,失败过一次,就是汲取一次好的经验,下次再犯同样错误的概率就变低了。 这个世界的真相就是:没有谁是永远的“不败神话”。 生活中,很多孩子因为一次考试的失败就萎靡不振,身为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 失败了,输了,这些都是生活中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如果你努力过,奋斗过,那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也没关系。 因为有些时候,沿途的风景,远比终点的奖杯更美好。4 无论是羽生结弦还是谷爱凌,亦或是那些在奥运赛场上勇敢追梦的健儿们。 他们用行动完美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不畏困难—— “哪怕命运让我一次次跌倒,我也依然心怀希望,向前奔跑。” 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成功不一定是非要赢得金牌,赢得名誉。 踏踏实实去努力,去战胜自己,更应该是我们去追寻的目标。 这也是我想告诉孩子们的。 希望在这个难忘的冬奥会上,羽生结弦和谷爱凌们的故事,能够幻化成激励孩子坚持不懈的动力。 在新的学期,以坚定不动摇的信念感,不问输赢,不偏不倚一路向前努力。来源:男孩派(boydj)我家有男孩,成长交流平台。原文标题《今天,我想和孩子聊一聊羽生结弦和谷爱凌》转载已获授权。编辑:可可慢父母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