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退役军人记汉滨区江北小学教师郑睿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少年壮志不言愁,金色盾牌,热血铸就……”这是江北小学郑睿老师平时最爱哼唱的一首歌,这其实也是他大半生军旅生涯、教师生涯最生动的写照。中国军人不服输、不怕输,敢于担当,勇于创新,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就像种子一样牢牢地扎根在郑睿同志心中,一位满腔热血走出去,又信心满满走回来的山里娃,始终保持着一名军人的风采,他始终秉持着干一行、爱一行的初心,为家乡的教育事业默默无私地奉献着,诠释着一个当代退役军人的本色。

壮志不言愁,听党指挥,能打胜仗

年12月,17岁的郑睿同志高中毕业后,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新兵训练结束后,郑睿同志以优秀的、过硬的军事素养,被正式选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特种大队(现雪枫特战旅)服役,开始了难忘的特战军旅生涯。从穿上军装的那一天起,他就立志要做一名合格的解放军战士,立志于献身国防、报效国家。不论是在新兵训练团,还是分配在特战大队,他始终以雷锋为榜样,苦练军事本领,严守部队纪律,他是连队的军事训练标兵与政治学习标兵。特战大队是部队的尖刀兵,军事训练异常辛苦,综合素质必须过硬,要随时准备接受各种艰难险阻的军事任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在那里郑睿同志练就了一身好武艺,练成了一手好枪法,学会了开各种类型汽车、装甲车和坦克,练成了上刀山、下火海的铮铮铁骨和大无畏精神。“听党指挥,能打胜仗”成为郑睿同志的初心和使命。由于表现突出,不久他被提拔为班长。他对全班战士说,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他带领全班战士刻苦训练,不断提升全班战斗力,提高实战本领。在特种大队多次军事大比武中,他们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优异成绩。年,郑睿同志获得兰州军区“优秀士兵”荣誉称号。因为表现突出,部队领导有意让他继续留在部队发展,但是心系家乡的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退伍,要求回到家乡工作,部队首长在依依不舍中批准了他的退伍申请。

退伍不褪色,信念如磐,担当如铁

年12月,因家中父母需要照顾,郑睿同志依依不舍中,离开军营,退伍回到家乡。年12月,他被安置在汉滨区江北办事处计划生育办公室工作,那时候各个镇办计划生育工作任务很重。不少农村家庭信奉“多子多福”的落后观念,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超生现象时有发生。计生干部一方面要做好“三查”工作,为群众提供优生优育优质服务,一方面要制止违法生育现象发生,苦口婆心地劝说群众要办理准生证,持证生育,并且做好不符合生育条件的妇女节育工作,完成绝育手术工作指标。这是一个出力不讨好的工作,广大计生干部被不理解的群众谩骂,工作开展的难度很大。郑睿同志脱下了军装,但依然还是个兵,从部队到地方,郑睿同志的适应能力很强,通过刻苦学习和自身努力,很快就成为了单位的骨干力量。他在日常工作中,奉行“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原则,耐心细致地给群众讲解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宣传优生优育的理念。郑睿同志追求高效、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态度和敢为人先的工作热情,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同事们的尊重和认可,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责任与担当的坚守,诠释了当代军人的优秀风范。

责任不打折,宗旨铭心,使命擎肩

郑睿同志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始终不忘初心,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他始终牢记使命,三年的从军生涯,骨子里渗透着的军魂气节,让郑睿同志不断成熟、不断成长,他要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的誓言。三年多的办事处工作经历,郑睿同志收获颇多,他体会到了乡镇基层干部的不容易和艰辛,他也看到了镇办基层工作中很多的无奈、不公和消极现象。军人出身的他,嫉恶如仇,眼里绝对不容沙子,为了群众,不该说的话他不得不说,不该得罪的人他却得罪了,在那样的工作环境中,他很不快乐。年,政府机构改革,组织上动员乡镇干部分流,鼓励热爱教育事业的同志,可以转岗为教师,到学校工作。郑睿同志听到这个消息很兴奋,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投身教育事业,他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没有任何一件工作能比当老师更为光荣和神圣。

年9月,郑睿同志转岗到江北办忠义小学工作。他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教师工作岗位,积极向老教师请教,如何上好一节课,如何管理学生,怎样才能赢得同学们的喜爱和家长的认可,怎样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深深地知道,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至少得有一桶水。为此他不断地自学充电,他说自己的知识储备太少了,坚决不能误人子弟。江北办后片的几个学校那时候办学条件都很差,到校交通不便,一条黄泥巴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让老师们叫苦不迭。这些学校中,朱家湾小学是最远的,条件也是最差的,很多同志都不愿去那里工作,在那里工作的同志也常常要求调动,郑睿同志主动找到文教办领导,要求到朱家湾小学去工作,他说处处黄土都养人,越是最艰苦的地方越能锻炼人。在那里,他一干就是7年时间,直到朱家湾小学撤并至水田沟小学为止,他又在水田沟小学工作了4年,在这期间,他还代表江北办学校到东镇学校支教过一年,其中的艰辛更是一言难尽。每当别人问起他11年乡村学校任教的酸甜苦辣时,他总是笑着唱到:他说风雨中,这点疼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是啊,三年的军旅特种兵生涯早已磨练了他的意志,更赋予了他军人特有的筋骨。当兵时候,他是一名好兵,当老师了,他是一名关爱学生的好老师,教书育人是他的神圣使命。

作风不懈怠,艰苦奋斗,廉洁奉公

年9月,郑睿同志调动至汉滨区江北小学工作。学校大了,离家近了。他倍加珍惜这条件更好了的工作环境,努力工作,努力适应大学校的工作节奏。他对学校领导说,“我永远都是一个兵,学校哪个岗位缺人,就让我到那里去。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我一定按照学校的要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他团结同事,热心助人:小学女同志居多,凡是力气活儿,他总是积极伸出援手;作为一个资深汽车驾驶员,他经常义务地指导刚学车的教师掌握驾驶技术;热爱钻研电脑的他,经常帮大家解决电脑故障,设计课件,制作电子表格。大家都说,有困难,找郑睿,准没错。

年9月,学校新领导班子产生。原学校报账员成为学校总务主任,学校急需一名报账员。新任校长走访了很多教师,大家一致推荐了郑睿同志,都说他为人正直、勤快、细心、能吃苦、敢于坚持原则,这是一个报账员不可或缺的品质。学校领导找他谈话,他只说了一句话,感谢同志们和学校领导信任,他将竭尽所能把报账员工作做好。郑睿同志任学校报账员工作7年来,他自学了会计专业课程,学校现金流水账一目了然,每一张票据都做到了真实、合理、合法,纸质账本和电子账本每天适时更新,准确无误。他经常向学校领导提出开源节流的合理化建议,他说学校创业不易,用钱地方多,即使是富日子也要穷过,他说他们家乡人常说,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一辈子穷,一个单位就像一个家庭一样,必须学会过紧日子,不敢贪大求洋,奢侈浪费。他配合学校工会按时做好了财务公开工作,让广大教师对学校财务有了更广泛的知情权。特别是江北小学从年开始实施整体迁建工作,几年下来,他所经手的款项达到了余万元,各个项目资金的收支情况清楚明了,分文不差。他通过规范清晰的财务管理,为学校完成历史性的迁建工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财务报销中,郑睿同志敢于坚持原则,坚决执行《汉滨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九个严禁”》的制度要求,严格财经纪律,坚决杜绝违法违规票据报销,坚持每一张票据“四人联签”制度,为学校主要领导负责,为学校负责。郑睿同志不是专职报账员,他每周还带有10节课,所带的科学课或思品课,成绩优异,每年都会接受中心校表彰。他同时也是学校总务主任的助手,是学校物品采购领导小组成员,物品采购、办公用品发放、校产管理、物品报修这些大事小情都是他工作的一部分,老师们经常说,郑睿同志每天几乎是小跑着工作的。有一次他冒着危险到学校老校区被已经拆了半截的废弃教室里去查看一件物品,不小心从二楼摔了下来,尽管他有着军人过硬体质,还是造成了轻微的脑震荡,医院,学校领导看望他时,他反倒是一个劲儿的致歉,说自己大意了,没有做好安全防护,给学校添麻烦了,他坚持不要学校给他的慰问金,说是轻伤,对于军人算不了什么,结果还不到三天,他就坚持出院,到校上班了。因为他是学校独一无二的军人出身,每一年的新生入校队列整训、学校运动会和艺术节彩旗队伍训练、腰鼓表演大鼓打节奏都成为他的固定的工作岗位,别人问他累不累,他嘿嘿一笑,幽默地说: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雷锋董存瑞!

退役不褪色、转业不移志,是郑睿同志转业后给自己定下的“军规”。经过21年艰辛的工作,今年44岁的郑睿同志完成了由退役军人到人民教师的华丽转身。他始终感恩党和部队的培养、感恩党和政府为退役军人提供的就业平台,感恩党和政府对退役军人的关心关怀。郑睿说,脱下军装,他依然是一个兵,弘扬军人特别讲规矩、特别讲奉献、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是他这一生对党和人民永远都不能忘记的庄严承诺。(汉滨区江北小学谭照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hendanga.com/nzdhy/107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