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源镇张家湾村高家堡社的一间普通民房内,摆放着一件件特殊的物品,印有“赠给最可爱的人”字样的水杯,奖章,军用水壶、背包,《往事旧影回忆录文稿》等,墙上贴着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意义的照片,这就是抗美援朝老兵高克理的家。这一件件普通却又珍贵的物品,陪伴了高克理老人数十年的时光,也记载着一位抗美援朝老兵的心路历程。
01
求解放当兵,因战致残。
年,高克理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村家庭,年7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兵团师师直警通排任战士,随后参加西北解放战场上的兰州战役及宁夏战役。
年冬,高克理所在的中国人民 19兵团63军师于九道口过鸭绿江入朝参战。入朝后,经常翻穿军装,风餐露宿,不分昼夜在冰雪中冒着敌机轰炸和扫射,徒步行进执行战斗任务,时任警通班长的他,经常数十个昼夜不能休息,实在困的不行的时候,白天就在雪山松树下打个盹,饿了吃几口干炒面,渴了挖几口雪吃。在那样的严寒和艰苦条件之下,他忍着被冻伤的脚痛,徒步行进经数百里到达大同江和临津江之间。
年春夏之交第五次战役开始,高克理随师长去执行战斗任务,路经临津江时,江桥被敌机炸毁,炮火不断,江岸上尸横遍野,就这样他们冒着敌机轰炸扫射渡江而过,刚抵达彼岸,敌军一架飞机被 高射炮火击中,在距他数百米处堕地爆炸,残骸飞了满地,他捡了一块残片,挤时间的用石头砸磨成小勺,随身携带,几十年过去了,高克理依然还保存它,总觉得比钢笔那些还珍贵,正是因为那上面刻着永生难忘的记忆。
年夏,在第五次战役中,高克理正在雪马里执行战地警通任务,敌炮火、飞机不间断轰击,他身上多处被弹片炸伤,因战况紧急,草草包扎后,忍者肿得睁不开的右眼和受伤的腿,仍坚持参加追击战,一直打过汉城到达北汉江。
02
为民修路,造福家乡
要致富先修路,从部队转业后,高克理一直负责公路建设工作三十多年,直至离休。年春季,全长39.19公里横跨新寨、黎家湾两个乡镇的韩朱公路开始修建,当时人手少,海拔高,技术落后,困难重重,但是他们咬紧牙关加油干,终于在年秋季修成简易公路可通车,在搞配套工程修涵洞下乡时,高克理不幸坠崖摔伤,造成多处受伤,至今仍留有脑震荡的后遗症,但是这些困难不能阻挡他对公路事业的热情,《春风铺就致富路》、《丹心一片养路情》就是 的证明。
03
热心公益,回报社会
离休后的高克理老人,热衷于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以此发挥余热,以平凡的事迹续写不平凡的人生。为小学生讲述抗美援朝的故事,以此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体会革命道路的艰辛,珍惜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的幸福生活。今年90岁高龄的高克理老人虽然身体欠佳,有点思维不清,但是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初,他慷慨解囊,为张家湾村疫情防控点捐赠元,以此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如此种种,高克理以实际行动表达着一位老战士的革命情怀、家国情怀。
(备注:因高克理老人年迈,很多事记忆不清,上述内容部分来源于他的手稿《往事旧影回忆录文稿》,“求解放当兵15春,为民修路30秋”,这是他对自己的人生总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