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脑震荡”?
脑震荡指头部遭受外力打击后,即刻发生短暂的脑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短暂性昏迷、逆行性遗忘以及头痛、恶心和呕吐等症状,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发现。它是最轻的一种脑损伤,经治疗后大多可以治愈。其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与其他颅脑损伤如颅内血肿合并存在,应注意及时作出鉴别诊断。
“脑震荡”如何发生?
脑震荡主要是患者本人因为其外在环境的影响导致头部发生了严重创伤。
那么脑震荡到底是受哪些外部的冲击力而引发的呢?
第一,脑部受到外界重物的直接碰撞。例如不小心摔倒导致头部碰撞到地面,在进行垒球运动时被球棒或者是急速的球击打中或者是足球场上,两个运动员为了抢球而发生的激烈碰撞。这些都有可能造成脑震荡。
第二,身体其他部位的碰撞作用到脑部。例如从高的地方掉下时,虽然是屁股先着地,但也有可能反作用到头部,造成脑震荡。
“脑震荡”有什么表现?
概括来讲,脑震荡会有如下几种表现:
1.头晕。轻度脑震荡会有头晕症状,这种头晕与体位没有关系,无论行走还是休息都会有一点点头晕。但是这种症状在休息几天后便会消失。
2.意识模糊或者障碍。脑部损伤半小时内会有意识模糊,昏迷等现象,但是这种现象一般都是短暂性的,最长时间不超过半小时。
3.恶心呕吐。脑震荡后一些人会出现恶心呕吐现象,如果脑部没有其他损伤那就不必担心,休息后便会缓解。
4.低血压。有些人在发生脑震荡后会出现低血压,同时也会出现低血压的伴随症状,比如出冷汗,面色苍白等现象,如果排除脑部损伤,这种情况在休息后也会缓解
5.近期记忆的遗忘。对事发当时或者近期发生的事件记不清,我们在出现一些意外有比较严重的反应的话,医院咨询,以尽快恢复健康,希望能够对大家有帮助。
“脑震荡”如何治疗和康复?
多数情况下,脑震荡是自限性的,病程也较短,治疗以观察、药物对症处理为主,一般能自愈,不会有明显后遗症。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有些严重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表现和脑震荡相似,所以头部外伤出现以上症状时,应该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少数患者的注意力不集中、头痛、失眠、健忘、恶心、呕吐、耳鸣等症状持续超过数周或数月,甚至长期存在,就要考虑出现了“脑震荡后综合征”。特别提示:
反复多次脑震荡(累积效应)或短时间内发生第二次脑震荡(二次冲击),会加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是老年痴呆症或长期记忆障碍的危险因素。
转载至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