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
药店治疗头痛的中成药很多,但是如何对症推荐却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分清顾客的头痛到底是什么类型。祖国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乃髓海所在,既有经络与脏腑相连,又有诸窍内外相通,因此,引起头痛的原因很多。中医将“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两大类,外感头痛通常指是伤风头痛(或感冒性头痛)。而内伤头痛成因复杂,表现多样,其发病原因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常见的偏头痛、血管性头痛、紧张性头痛等,都属于内伤头痛范畴。对于内伤头痛的治疗,不能简单地见痛止痛,而是要辨证采用补气升阳、养血疏风、活血化瘀、平肝潜阳、清肝降火、疏肝解郁、利湿化痰等方法。
辨证要点
●详细询问病史及伴发症;
●注意头痛的部位,分清全头痛还是偏头痛,巅顶痛还是头项痛;
●注意头痛的时间,如清晨、中午或午后疼痛出现或加重等;
●注意诱因,如劳累过度、失血过多、情绪激动、房劳或饮食失节导致等。
肝阳上亢型
(常见于高血压、血管性头痛、眼源性头痛等)
主要表现:头胀痛或掣痛,中午头痛加重,怕见阳光,心烦易怒,眩晕,面红目赤,口苦胁痛,失眠多梦,舌质红,苔薄黄或少苔,脉弦或弦细数等。
病因病机:中午为阳盛之时,又肝阳偏亢,两阳相迫,故而头痛加重。肝血不足,阴不敛阳,肝阳上扰横逆,则生诸症。
治法:平肝潜阳、熄风止痛。
可选中成药:天麻钩藤颗粒、天麻丸、天舒胶囊、复方羊角颗粒等。
气虚型头痛
(常见于贫血、紧张性头痛等)
主要表现:清晨头痛绵绵,反复发作,兼有神疲乏力,饮食无味,脉弱或大而无力,遇劳时易头痛加重等。
病因病机:气属阳,清晨为阴阳交会之时,由于气虚阳不足所以头痛发作。劳则气伤,故劳累易引起发作。其他症状皆为脾胃气虚之象。
治法:健脾益气。
可选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口服液)、人参归脾丸、归脾丸、人参健脾丸等。
血虚型头痛
(常见于贫血、营养不良、血管性头痛患者及失血后等)
主要表现:眉尖至头角抽痛或头部常隐隐作痛,头昏目花,面色晃白,心悸、舌质淡。血属阴,夜亦属阴,故血虚头痛常夜晚明显加重。
病因病机:血虚不能养心,故心悸不宁,不能上荣于脑,故头痛。
治法:补血养血为主。
可选中成药:养血清脑颗粒、人参养荣丸、四物合剂、八珍颗粒等。
肾虚型头痛
(常因先天不足或生活失节所致)
主要表现:以头空痛、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健忘、遗精带下、神疲乏力、视物模糊、耳鸣为特征。其中偏肾阳虚者可现畏寒肢冷,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无力。偏肾阴虚者有面色潮红、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或剥苔,脉细数等。
病因病机:肾阳虚者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督脉虚寒,阳明脉亦衰,故巅顶前额冷痛,热天也带厚帽。肾阴虚者肾虚精髓不足,不能上荣于脑,故头痛且空。余症皆为肾水不足之象。
治法:肾阳虚者宜温补肾阳;肾阴虚者宜滋补肾阴。
选中成药:肾阳虚宜用右归丸、金匮肾气丸等;肾阴虚可选补肾益脑丸、六味地黄丸、天麻首乌片等。
瘀血型头痛
(多见于脑外伤、脑震荡后遗症、血管性头痛等)
主要表现:头痛缠绵如锥刺,痛有定处,时发时止,夜晚加重,经久不愈,常伴有面色晦滞,舌有瘀点或瘀斑,脉象多涩等。
病因病机:久病入络,气血凝滞,瘀血阻塞络脉,不通则痛。
治法:活血化瘀。
可选中成药:血府逐瘀胶囊(口服液)、头痛宁胶囊、大川芎丸等。
痰湿型头痛
(常见于肥胖、偏头痛等)
主要表现:头痛有沉重感,或如有物包裹之感,兼见胸脘满闷,呕恶痰多,发作无时,苔白腻,脉滑或濡滑。
病因病机:痰浊属阴邪,上扰清窍,则清阳不得舒展而头痛。余皆为痰湿内阻之象。
治法:化痰祛湿。
可选中成药:半夏天麻丸、二陈丸、正天丸、头痛宁胶囊、清脑复神液等。
蒲昭和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