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0岁的谢阿姨平时身体不错
但是8月份骑电动车时候发生了车祸
车祸时有短暂的意识丧失,诊断为脑震荡
奇怪的是谢阿姨出现了频繁的眩晕发作
不能起床,谢阿姨惊恐不已,四处求医
一直到10月底
有朋友推荐了神经内科眩晕专病门诊
经过使用了SRM-IV眩晕诊疗仪的数次治疗
谢阿姨的眩晕症状基本消失
无独有偶今年70岁的方阿姨
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1月前发生了车祸
造成了右手臂骨折
1月后睡觉翻身时出现了眩晕发作
门诊服药后眩晕症状无改善
夜间眩晕症状再次发作
天旋地转,恶心呕吐,以为自己得了脑卒中
急诊入住了神经内科
第二天同样使用了SRM-IV眩晕诊疗仪
方阿姨眩晕症状迅速改善
共经过三次眩晕症状基本消失
同时医生对谢阿姨和方阿姨的睡觉姿势予以指导
指导他们进行了前庭康复训练
随访至今无眩晕症状再发
那么两位阿姨到底得了什么病?
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吴毅杰说
其实他们都是得了“耳石症“
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表现为头部相对重力迅速运动至某一个或多个特定头位时,出现短暂的阵发性眩晕幻觉,老年人往往非常恐惧,以为患了脑卒中。
神经内科主任蔡增林说
BPPV在眩晕病中极为常见,部创伤是长期以来公认的BPPV的重要原因。头部创伤可造成耳石的异常脱落,同时外伤后患者多卧床休息为主,有容易造成耳石的吸收障碍,耳石脱落至半规管造成BPPV的发生,外伤后BPPV往往可造成多管耳石,复位难度大,且复位后如得不到科学的生活指导及康复治疗方案,极容易复发,对患者及亲属的生活和精神产生极大不良影响。目前该病的首选治疗方法是耳石复位法,也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法。
传统的手法复位需要头位变换及体位改变的配合
才能达到良好的复位效果
对部分老年患者,颈部活动受限
尤其外伤后体位改变受限患者的有效治疗难以实现
SRM-IV眩晕诊疗设备治疗时使患者整体运动
对患者的头位及体位的自主变换无特殊要求
它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疗设备具有下述优势
01
度复位
由于实现了度的运动,可按照半规管实际走向,进行更合理的度复位。
02
更精确的复位
该系统还可以针对患者半规管角度差异,其侧转角度可精确调整,从而实现更精确的复位。
03
精确定位、诊断及治疗
该仪器采取三维动画和高清显示技术,通过配合红外线视频眼震观察仪器观察眼震变化,从而实现了对各类型BPPV的精确定位,诊断及治疗。
04
实现前庭功能的评价
通过转椅功能检查,通过模仿人体的生理刺激实现部分前庭功能的评价。
05
更安全
患者和座椅一起做整体转动,避免了受伤的风险。
复位后注意事项01
复位治疗后静坐半小时,同时尽量避免低头弯腰
02
复位后3天内尽量高枕平卧,避免悬头位
03
复位一月内避免剧烈运动
04
复位后定期复诊
此外我院神经内科头晕眩晕专病门诊
已年11月份正式成立
这标志着头晕眩晕疾病在我院可以进行专病专治
使该类患者得到精准诊治
门诊时间:周一全天吴毅杰主治医师周二下午刘平国副主任医师预约及-
诊疗范围
1、耳石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2、前庭神经炎或前庭功能减退患者;3、头部外伤后头晕患者;4、头晕伴有偏头痛或疑似偏头痛患者;5、脑血管意外后出现的头晕,眩晕,站立,行走不稳患者;6、头晕,眩晕反复发作,不能明确原因患者
神经内科—蔡增林
科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导、医学博士
医疗特长:脑血管病及痴呆、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头痛头晕等神经系统疑难杂症的诊断与治疗。
学术兼职: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认知障碍委员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青年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心身医学分会委员;江苏省卒中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卒中学会认知精神障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病学组委员;国际帕金森和运动障碍疾病学会(MDS)会员;江苏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委员。
神经内科—刘平国
副主任医师
医疗特长:医院神经内科工作经验。擅长脑梗死、脑出血规范化治疗,眩晕、头疼的鉴别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病、脱髓鞘疾病、周围神经病等神经系统常见病及疑难疾病的诊治。
学术兼职: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心身重症学组委员、江苏省康复医学会重症康复委员会委员、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淤专委会委员、辽宁省本溪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委员。
神经内科—吴毅杰
主治医师
医疗特长:缺血性脑血管病,头晕,眩晕的规范化诊疗。
“医院”入驻以下媒体平台
在这里,读懂健康
▼
点击完在看再走吧~_~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