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生火灾的原因:
1.用火不慎发生火灾。蜡烛照明、蚊烟香、用电器、液化气灶。2.用电不慎发生火灾。电线老化、乱拉乱接、铜线当保险丝、电热毯、电炉故障。3.用油不慎发生火灾。油加热温度过高、容器滴漏。4.燃放烟花爆竹。5.吸烟乱扔烟头。6.玩火。(二)火灾的预防:
1.家庭防火:①安全使用炉火。②安全使用液化器。③安全用电。④少年儿童不要玩火。⑤燃放烟火爆竹要注意场所。2.学校防火:①严禁学生携带烟花爆竹入校。②不要乱烧废物。③实验用的易燃物品要妥善使用。④经常检查电器。⑤设置消防器材,不破坏消防器材。⑥宿舍的安全防火。3.公共场所防火学生要做到:①不携带烟花爆竹到公共场所。②不准玩与火有关的游戏。③不准学生在山林野炊。(三)灭火基本知识:
1.隔离法:将着火物移开,不与其他物品接触。2.窒息法:隔离空气接触火,用干粉灭火器、砂、湿棉被等物灭火。3.冷却法:用水、灭火器将火冷却。4.报警:火警电话。报警要报清楚失火地点街道名称。火灾自救与逃生学生应沉着冷静,采用科学的自救措施逃生。5、火灾逃生:(1)井然有序撤离火场,不要大声喊叫,以防吸入烟雾窒息。(2)弄清楼层通道,不要盲目乱跑、不要盲目开门。(3)冲出楼房,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势跑行。(4)楼梯火小,就冲出去,火大就用绳子、被单等从窗口、凉台上滑下。(5)身上着火,要脱掉衣服,或在地上打滚压灭火。治安防范篇1.爱生命,爱身体,远离烟酒、毒品,不参与赌博。2.不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同学之间发生矛盾要高姿态,互相谦让。3.遭到殴打,要及时求助“”,并说清出事的时间、地点、打人凶手的相貌特征。4.不进入法律、法规规定的未成年人不适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5.不买、不看、不传、不藏黄色淫秽的书刊和音像制品,包括不健康的小报、杂志和带有不健康内容的游戏等。6.遇有坏人威胁或教唆你做坏事时,应坚决拒绝,并及时报告老师或家长。7.交友要慎重,不随便结交社会上的闲散人员,特别是一些有劣迹的人员。8.严格遵守公安机关规定,不携带任何管制刀具。9.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应向父母、老师倾诉,求得帮助,不要离家出走。10.警惕坏人的花言巧语的诱骗,坚决不跟陌生人走。11.身体受到坏人的侵害后,应在家长或老师的带领下,立即到当地公安机关报案。12.不要将过多的钱和贵重物品带到学校,不要在公共场所显露自己的钱物。13.不参加任何形式的封建迷信活动,不买、不看有关宣传封建迷信的书籍和音像制品。14.在校内外遇到强行索要钱物时,要及时报告老师和父母。15.不能随便吃喝陌生人赠送的食物和饮料。心理健康篇1.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轻松、愉快和乐观的心情。2.培养自己战胜挫折、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学会在逆境中磨练自己的意志。3.培养自己的自信心,防止各种不良心理状态的侵害。4.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纯洁而又充满真情的同学关系。5.不嫉妒别人,正确、客观的对待自己,对待他人。网络安全篇1.要充分认清网络负面影响的危害,自觉培养网络道德观。2.正确对待网络,使之成为学习上的良师益友。3.严格遵守国家规定,不去网吧,特别是地下网吧。4.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5.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6.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7.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8.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9.上网时间不能太长,在网上,不要给出确定身份的信息,包括家庭地址、学校名称、家庭电话号码、密码、父母身份、家庭经济状况等信息。10.人人争做网络道德的模范,网络文明的使者,网络安全的卫士。疫情防护篇1、戴口罩。学院师生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包括教室、会议室、办公室、食堂等)、就医(除发热门诊)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正确佩戴口罩。2、勤洗手。学院师生外出归来、饭前便后、咳嗽、打喷嚏时用手捂口鼻后、接触污物后等,都应及时洗手。应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采用“七步洗手法”洗手。3、勤消毒、勤通风。使用卫生(疾控)部门认可有效的消毒剂进行合理的消毒。4、避免人群聚集。学院师生应尽量避免外出校外活动;避免去人流密集的场所;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和人多聚集的地方。5、生活规律。学院师生应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不暴饮暴食,不吸烟,不喝酒。劳逸结合,不熬夜,生活有规律。适当锻炼,保持休息与运动平衡。6、快递尽量选择无接触配送,如必须与快递员接触,应佩戴好口罩,取件途中避免人员聚集及面对面。去除快递的外部包装后应该立即洗手,然后再去拿里面的包装。对快递的内部物品包装要用消毒湿巾、酒精棉等擦拭消毒,打开物品内部包装袋时也要注意手卫生;所有包装应按照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妥善处理。7、去疾病流行地区必须报告,批准后方可执行,接触确诊者或密切接触者必须报告。8、教职工及学生进入宿舍需实名认证、佩戴口罩并监测体温;疫情期间谢绝访客;在宿舍不聚集,不串门。9、做好个人卫生,被褥及个人衣物定期晾晒、定期洗涤。10、每天清理宿舍垃圾,保持宿舍卫生,每天定时消毒,开窗通风。11、教职员工进入办公楼前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可入楼工作,并洗手。若体温超过37.3℃,请勿入楼工作,并居家观察休息,医院就诊。在入楼检查一切正常后,方可进入办公区域办公。12、办公场所每天定时消毒,开窗通风。13、教师、学生在教学区域内应佩戴口罩,监测体温正常后方可进入教学区域。如果有可疑症状,应避免进入教学区域。14、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一定距离,避免近距离接触。15、使用过的手套、纸巾、口罩以及其他废物按规定分类放置在专用垃圾进行处理。16、进入食堂前做好体温检测,体温异常者避免入内就餐。要求饭前洗手。17、师生员工排队候餐保持1米以上距离。18、在食堂就餐的师生,单独就座,不面对面就餐,避免人员聚集,减少不必要的交流谈话。编辑:李玲玉
审核:李柏松
欢迎投稿: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