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孩子上课不专心成绩下滑,可

在幼儿园时期,小强就展现出过度的活动,常常因追求自己喜欢的事物而撞倒其他孩子。在街上,他更是冒险地奔跑,不顾迎面而来的车辆,这一幕幕都深深印刻在他父母的记忆中。家中也充满了他的意外,包括脑震荡和三次胳膊骨折。医院里,他也依旧活泼好动,甚至把病房里盛开的玫瑰花推倒。

上学后,小强的行为更是让老师头疼。他经常离开座位,不受约束,甚至用皮筋做的弹弓向女生射击。他的字迹潦草,难以辨认,且经常在上课时做白日梦。作业也总是拖到深夜才能完成,与人交谈时总是心不在焉,从不正视对方的眼睛。考试时也常因粗心大意而犯错。他自己也因为这些批评而深感苦恼。

在他二年级时,心理学家对他进行了测试,发现他的智力虽高于平均水平,但学习成绩却落后于他人。同时,心理学家还发现他容易分心,冲动行事,常常不假思索就给出答案。

在了解小强小时候的表现后,心理医生诊断他可能患上了“儿童多动症”。那么,“儿童多动症”究竟是什么呢?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通常被称为“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在儿童时期常见的障碍。这种障碍的特征在于,与同龄儿童相比,患者表现出明显的注意集中困难、短暂的注意持续时间、过度的活动和冲动行为。其患病率在儿童中一般为5%~7%,且男女患病比例不等,通常为4∶至9∶。

儿童多动症的成因是什么?

儿童多动症的成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显示,这主要是生物学因素与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交织所致。约有60%至80%的多动症患者都存在生物遗传学上的基础。同时,不良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例如家庭经济贫困、父母关系破裂以及不当的教育方式,都可能增加儿童患上多动症的风险。

儿童多动症有哪些显著表现?

多动症儿童常展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的特点,他们在课堂上容易走神,写作业时也常常拖延至深夜且难以完成。此外,这些孩子还可能经常丢三落四,忘带铅笔盒或红领巾,与他人交流时也往往心不在焉。他们的小动作频繁,话多且冲动,甚至在教室里与同学交头接耳。

这些行为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也让许多家长误以为孩子是不听话或故意捣乱。然而,多动症并非完全是孩子的过错,了解其背后的生物学和社会环境因素至关重要。

儿童多动症的核心症状包括注意缺陷、活动过度以及冲动行为。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以注意缺陷为主、以多动冲动为主,以及混合型(两者并存)。当发现孩子的学习成绩与实际智力水平明显不符,且其行为明显干扰学校和社会秩序时,家长和老师应给予高度重视。研究显示,儿童多动症是导致孩子学习困难的首要原因。这也是许多多动症孩子在上学后才容易被发现的原因之一,同时,这也增加了误诊的可能性。值得注意的是,多动症患者同时患有其他心理问题的比例相当高,这些症状可能持续到成年期,因此需要及早发现并干预。

儿童多动症能够得到治疗吗?

当前,针对儿童多动症,我们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方法。非药物治疗途径多样,包括心理行为疗法、家庭治疗以及物理治疗,例如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等。在5岁之前,非药物治疗通常是儿童多动症的首选;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到了5岁之后,药物治疗逐渐成为主要的治疗方式。研究显示,对于5岁及以上的儿童多动症患者,结合药物治疗、心理行为治疗、家庭治疗以及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等综合策略,将更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hendanga.com/nzdzz/139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