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蝶不是蝴蝶中国青年网

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几乎所有人,看到胡蝶的第一个问题都是:“你将来会不会打老公?”

她看上去并不过分健壮,上臂肌肉不会撑爆衣服。某次赛前,她和女记者在电梯里遇到一位泰国教练,对方问谁是拳手,胡蝶指了指记者,泰国教练竟然信了。

但她一登上拳台,镭射灯聚焦成强光从天而降,周围一片黑暗,肌肉就开始闪光。一拳挥出,力量在肢体中传导,产生肉眼可见的波浪。“和没练过的人打,会让你肝爆裂、脑震荡,还会把人打死。”

年,胡蝶获得IBF(国际拳击联合会)亚洲女子磅羽量级金腰带,成为亚洲女拳王。但这位职业拳手不止有一个职业,她做过健身教练,当过法警,还短暂干过闪送员——在成名之后。

年,胡蝶获得IBF(国际拳击联合会)亚洲女子磅羽量级金腰带。受访者供图

我好怕我会输

胡蝶28岁,染着绿色头发,衣柜里最多的是日系“奇装异服”。她出生在湖南省株洲市马家河镇,父亲胡继鸿是她的教练。

胡继鸿年轻时拿过中南五省75公斤级拳击冠军,后来经营一家拳击酒吧,倒闭后又开起拳馆。从年第一届黑山羊拳击擂台赛开始,胡继鸿举办过多场民间拳击赛事。女儿曾站在他的拳击台上,把上来挑战的男士一个个打趴下。

“我觉得说自己是拳手,是非常骄傲的自我介绍。”胡蝶说。

她印象最深的是职业生涯第二场比赛,对手来自印度,“听说是他们那边的冠军”,进赛场前,两人合了影,没有说狠话。胡继鸿当时认为,这样的机会对中国拳手太珍贵了,如果输了,机会不会再来。

对手“又黑又壮实”,但比胡蝶矮一些,令她多了些自信。休息室很安静,双方各占一间,同组都是男选手,她看不到同性。大家不怎么聊天,胡继鸿在时,别人更是不敢跟胡蝶搭话。她忙着缠绑带、戴护手。离比赛还有1个小时,她慢慢热身,然后拿起手机自拍,这是赛前的一项传统。

年8月9日,湖南衡阳,在WBO(世界拳击组织)洲际拳王争霸赛上,比基尼美女举着中国国旗和印度国旗上场。胡蝶穿着鲜绿色战袍,手戴猩红色手套,在嘻哈音乐和鼓点中入围绳。她扎着脏辫,感觉凸出的手指关节紧紧抵着拳套。

第一回合,胡蝶被印度人的重拳打懵了。“那是我遇到的最重的拳,砸在身上像挨了一锤子。”这拳直到赛后仍令她后怕。第一回合下来,父亲担忧地问她行不行。

在竞技状态方面,胡蝶属于慢热型。“看到对手看我的眼神,我才意识到在比赛。”挨了一拳,她才进入状态。观众喊加油,现场乱哄哄,但她听不到,好像台上只有自己。第一回合她探对手拳路,接下来的5个回合,她利用身高优势和防守优势,避开对手重拳,在他出拳的空隙中反击,最终取得了胜利。

回到休息室,胡蝶的头发毛毛躁躁地钻出皮筋,汗水沿着脸颊淌出平行轨迹。她一言不发,把头埋在白毛巾里哭了。父亲拍着她的背安慰:“哭出来,哭出来,女人哭吧不是罪,拳击手哭吧更不是罪。”

胡继鸿在拳馆指导女儿打拳。受访者供图

7年以后,胡蝶再次谈起休息室里的崩溃:“我赢比赛喜欢哭,打赢了,好难受,后怕的感觉,我好怕我会输。”休息室见证了无数成败,进来的人笑着跟人打招呼,他肯定赢了,如果不说话,结局往往相反。胡蝶输了不会哭:“谁都想赢嘛,输了哭,别人觉得你很弱,你就是个怂包,回去找妈吧!”

她骨子里有种“霸蛮”,扬言没有人可以把她击倒,如果她倒在拳击台上是因为自己累了。

年,胡蝶遭遇了职业赛事的第一场失败,比赛在澳门。她赛前高烧,不能训练,又不敢贸然打点滴,怕查出违禁药品。母亲担心她的身体,让她放弃比赛,但她还是硬撑着打了。

失败的滋味久久纠缠她,一直延续到赢得下一次胜利为止。第二年,还是在澳门,同一项赛事,胡蝶拿下了那条亚洲女拳王的羽量级金腰带。

尽管女拳手稀少,胡蝶很少能和同性对手成为朋友,“要么她赢过你,要么你赢过她,不想跟你说话”。能做朋友的,全是没有较量过的。

老家的河边,水草丰盈,父女俩在石子路上奔跑训练。父亲告诉胡蝶,“永远记住,拳击手是个荣誉”。

我天生是干这个的

胡继鸿的拳馆是镇上的电影院改造的,绿色的围墙半人高,带着怀旧气息。几乎所有设施都是胡继鸿一手打造:吊起的轮胎、晃荡的木桩、黑板上手写的训练安排。他最得意的作品是女儿。

胡蝶刚出生时,父亲不大满意,他本想生个儿子继承衣钵,没成想是个姑娘,脖子细细的,“看着不太健康的样子”。出生3个月后,胡蝶拥有了“胡蝶”的名字。

对于拳击手来说,“一寸长一寸强”。她的臂展不够优秀,两只手展开没达到身高的数值。她的步伐也不够灵活,不像邹市明那种“海盗式打法”。她是硬拼的人,“干就完事了”。

看第一场拳击比赛时,胡蝶还被父母抱在怀里。她刚会说话,明星拳手的名字就说得很溜。小时候她写作文,无论是《我的爸爸》还是《记一件难忘的事》,总是跟拳击有关。暑假里,她只有拳击比赛的碟片可看,解说很激情,虽然她听不懂英文,但感觉挺好看,“打得流血,汗飞出来,觉得挺爽的”。

胡继鸿很快接受了孩子是个女儿的现实,他给她买裙子,疼爱她,不久发现,女儿一顿乱拳,总能把周围的小男孩打倒。

胡蝶回忆,她上小学三年级时转学,第一天到校,有六七个男生找她麻烦,“我一拳一个,干趴下了”。“当时我也不知道什么是拳击,手脚并用。他们没见过我这么凶狠的女的,被气势压倒了。”她常替班上的女同学出头,一些对手“现在见了我都不敢抬头”。

初中之后,胡蝶力气大了,有个同学在身后想吓她玩儿,她条件反射打出一拳,对方脸就肿了。

“这么多年,我就会打拳,擅长打拳,比别人打得好、打得快,能赢。想到三十而立,我天生是干这个的。”

她对自己的长相缺乏自信,眉毛淡淡的,额头高,朋友说她站在拳击台上像个卤蛋,为此她专门去文了眉毛。拳击填补了她信心的缺口,小时候,她想打赢别人,想做个很厉害的人。那时她不懂什么叫面子,只觉得胜利时,自豪感蹭蹭上涨。

“做你想做的事,说你想说的话,怼你想怼的人,生命只有一次,又没有尾巴,干嘛要夹着呢?”一次拳赛宣布完结果后,对方教练逼迫裁判改判平局,胡蝶拿着奖杯甩到对手的休息室,后来教练偷偷捡了回来。

她的童年和青春期泡在拳馆,与拳击手套作伴,作业都是在打沙袋的声音中完成的。“一身汗的感觉特别踏实。”她一周训练5天,每天花4个小时,基本功、腿部力量、爆发力、手靶……轮流练。她能从沙袋的响声听出拳手水平的高低。“职业拳手的声音是,啪!啪!很有穿透力。”

父亲有时给她拿靶,但她更喜欢独自练拳,对着镜子,感觉真正的对手就是自己。她最怕练力量,器械训练时常喊“救命啊,举不起来了”。但在赛场上,她从不暴露身上的伤和弱点。战况激烈时,鼻血被打出来。

胡蝶在父亲的拳馆训练。受访者供图

她也会为控制体重而烦恼,在床头柜里藏零食。但一站上拳台,在台下说不出的话,讲不出的感觉,她全都能释放出来。

胡蝶高二那年,父亲听说女子拳击首次成为年伦敦奥运会的比赛项目,觉得机会来了,二人商量一番,“傻里傻气地退了学”。18岁,她进入省队,19岁又从省队出来,开始自己训练。“别人说我们家很土,训练拳击不科学,说我打得很差。”

在小学当教师的母亲并不同意女儿走这条路,觉得没出息。同事们交流说谁家孩子考上什么大学了,找到什么好工作了,别人一问“你女儿在干什么”,胡蝶想象着母亲艰难地回答,“我女儿,就打架”。

“总有人说孩子练拳击会出去打架,练拳击对学习有什么用?”胡蝶很无语。“不是让小孩暴力,也不是让他们眼里充满仇恨。虽然这是战斗,但教会了他们怎样为荣誉而战,为了将来可以保护他们一切想要保护的。好斗是天性。”她在21岁的冬夜有感而发,发了这条微博。

胡蝶目前单身,有父母因为这个不让女儿来练拳。“你看蝶姐,这么大了,因为练拳,没人要。”

英雄出路

相亲是打在女拳王脸上重重的拳头。家人给胡蝶安排相亲对象,妈妈说:“老妈子就只有这个事情该做了,什么都不想了。”

她被逼着主动添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hendanga.com/nzdzz/129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