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周日)下午两点半,由北京大学校友创业联合会和一八九八咖啡馆联合主办的七七七八大讲堂第四期邀请到曾担任中国欧洲学会北欧研究分会会长、欧盟经济学研究分会秘书长,78级经济系校友王鹤分享《一家三口北大情》。40余名来自教育、经济等领域的各界嘉宾参与活动。
中智鸿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一八九八咖啡馆联合创始人、79级法律系校友王良智担任本次主持嘉宾。他介绍王鹤先后在国家统计局外事司、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欧洲研究所工作,任欧洲研究所经济室主任、北欧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王鹤校友的经历充满着传奇色彩和北大情怀,让我们欢迎他给我们带来的分享。”主持人说道。
中智鸿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一八九八咖啡馆联合创始人、
79级法律系校友王良智
曾担任中国欧洲学会北欧研究分会会长、
欧盟经济学研究分会秘书长,
78级经济系校友王鹤
-01-
我与数学
“我有一些年轻的朋友,看到文革时候的血雨腥风,他们是不大理解的。当然,若作为一个正常的出现,这个现象是很奇怪的。但作为亲历人,我从我求学的经历就能很清楚地看到这是怎么一步一步过来的。”
王鹤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从上初一开始,他一直酷爱数学,并顺利考入了北京市少年科学技术馆数学组。该数学组主要是为了培养北京大学数学系的好苗子,就在他满心想着要考北大数学系的时候,梦想却一下子就幻灭了。
“在初中的时候激进的东西就已经一步步开始了,逐渐念书不重要了,阶级斗争开始重要了。”他高二那年,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爆发,学校停课闹革命。随后疾风骤雨般的中学生上山下乡运动席卷全国。他到了内蒙古丰镇县,成了一名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插队知识青年。
在插队一年多的时候,他参加打机井的工作时不幸被一只装满湿泥的铁水桶擦撞后脑,不省人事。昏昏沉沉地躺了一个星期后他逐渐好转,但落下了脑震荡后遗症,从此只要一看数学书或用脑过度,就头痛难忍,无药可医。
他不得已转数学文。凭着弹琵琶和月琴的技能,他被位于大同市的山西省雁北地区文工团录取,成为了一名有国家正式编制、拿工资“吃皇粮”的文艺工作者。
在文工团待了7年之后,他于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报考北京大学,并以雁北与大同考区文科第一名的成绩得到了北京大学经济系世界经济专业在山西的唯一名额。
“说起来,人生有很多遗憾,没有进入北大数学系也是我的一大遗憾。我还记得当时只要有人给我一道难题,我就算一直解24小时哪怕今晚不睡觉也要把这道题做出来,就喜欢到那种程度。而一旦做出来,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当然,赶上了改革开放,学经济也有学经济的好处。”王鹤说道。
-02-
我与女儿
王鹤30岁时上了大学,大二时认识了他的夫人敖学如女士,结婚第二年女儿出生。
对于应怎么培养孩子,王鹤知道单靠学校肯定不够,但他也觉得现在的教育把学生逼得太紧了。在教育理念方面,他并不太看重考试分数的高低,而是更重视保持孩子对学习的乐趣,引导孩子的知识面向广博的方向发展。在后来愈演愈烈的学校作业压力面前,他更是尽一切可能帮助孩子减轻学习的负担。
“在我的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大概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上已经开始流行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但我其实非常反感。”对于学校开办的补习班、兴趣班等,王鹤与夫人的态度是在家引导孩子、寓教于乐,用家庭教育补足学校教育的短板。
与此同时,他还以身作则。在女儿上小学和中学的那些年里,家里的电视基本上是个摆设,一家三口除了偶尔看看新闻联播,其它娱乐节目概不沾染。
“我们深知要想让孩子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家长必须手不释卷地以身作则,在家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那时我们住在胡同里的平房,房间虽然不大,但在明亮的南窗下并排放着大人的写字桌和女儿北北的课桌,几乎每天晚饭后,我坐在写字桌旁一边看书写文章,一边辅导身边的女儿做作业,父女同学的情景现在回想起来仍然令人神往。”
王鹤提到,在女儿初中时,兴趣渐渐往数学倾斜,在高中时对数学的痴迷程度甚至超过了他上中学时的状态。在报考大学志愿时,女儿更是坚定地报了北京大学数学系并顺利录取,也是以另一种方式弥补了王鹤的遗憾。
谈到自己的心得,他特别强调了家教的重要性。从小的时候,父母就告诉他“做人要正直,读书要认真”,他也以此影响着自己的女儿。对于孩子的教育,他总结起来有以下两点:
一是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培养出他对学习的兴趣,以及自主的学习能力。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让孩子始终有一种自发学习的心态;同时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拥有好的学习态度,知道自己弱点在哪儿,应该往哪方面去努力。
二是让孩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果孩子有想学的东西,不要去加以限制。有业余爱好的孩子,学习都不会太差。因为学习是相通的,掌握了一个爱好,也会掌握一种学习方法;其次还会树立孩子的信心,获得积极的自我暗示。
人生总有许多遗憾,但有些遗憾会在另一个地方得到成全。王鹤错失北大数学系,但他的女儿却圆了他的梦想,到了更广阔的天际。
最后,主持人王良志做出总结。“感谢王鹤校友的精彩分享,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他的几点理念:一是要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二是孩子的学习习惯很重要;三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激励孩子的兴趣。让我们再次感谢王鹤校友的分享,给我们带来了有益的启发。”
分享过后,校友嘉宾积极提问,并与王鹤互动交流。围绕着嘉宾们的问题,王鹤认真作答、耐心讲解,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合影留念后,此次活动圆满结束。
“七七七八大讲堂”往期回顾
第一期分享嘉宾:著名经济学家、投资银行专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77级经济系校友何小锋《我的北大生涯》
第二期分享嘉宾:著名企业家、投资人、品牌创新大师;中视博雅资本董事长、君正控股集团总裁,78级经济系校友田军《营销赋能/品牌创新与资本市场》
第三期分享嘉宾:曾先后担任经济参考报编辑,新华社香港分社采访主任,经济参考报总编室主任,副总编辑,78级经济系校友张健《成才路上的选择、比较和决策》
附:关于七七七八大讲堂
年是北京大学建校周年,同时也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四十年前,77、78级共计名本科生、名研究生走入了北京大学,成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见证者、参与者、受益者。他们得益于教育的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来自五湖四海、江南塞北,情系着城镇乡野、三山五岳。他们人人都会背诵“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懂得人生能有几回搏,誓要把失去的光阴补回来。他们沐浴在科学的春天里,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思想解放运动,参加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喊响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宣言。
他们毕业后,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各自岗位、行业和领域中发挥自己应有的责任和作用,涌现出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优秀人物和领袖人才。在经历十年浩劫、百业待兴、需才孔急的紧要关头,他们敢为人先、敢当大任,走向海角天涯,用青春完成作业,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越而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七七七八大讲堂将定期邀请北大77、78级校友的杰出代表,为大家分享他们的北大求学时光和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历,以此向北大77、78级校友致敬,向改革开放40周年和北大建校周年献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