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战士常猛常在一线ldquo战斗员

常猛,出生在吉林省扶余县山村,是个彻头彻尾的农村孩子,因家庭变故,在很小的时候就成了一名孤儿。

入伍17年来,他始终不忘初心本色,感激回报组织,面对烈焰火海、毒气泄漏险情没有丝毫退缩;惨烈车祸、建筑坍塌时刻他永远身在一线,冲锋在前……

勇当灭火救援“战斗员”

年1月16日,医院发生火灾,多名病患被困,警情刻不容缓。面对现场建筑结构复杂、火焰肆虐、浓烟滚滚的危险情况,和战友义无反顾的冲了进去,成功解救出3名群众。

在疏散人员过程中,为保护群众常猛从二楼摔下,致使头部重度脑震荡短暂性失忆,腰椎、胸椎压缩性骨折。

醒来时,爱人和孩子坐在病床边,双眼噙泪,孩子的小手紧紧拽着常猛的胳膊,不愿松开。

这样的经历在他身上还有很多!

年9月10日,湖滨区交口乡村头有一巨型马蜂窝,已蛰死了两人,附近群众人心惶惶。

常猛在接警处置过程中从树上跌落,被马蜂蜇咬80多下,昏迷了三天三夜,接受全身换血排毒治疗。

医生当时就下了病危通知,告知马蜂的毒刺伤害极大,肝脏严重受损,可能并发肾衰竭,要有思想准备。

面对与死神的擦肩而过,常猛还是挺了过来,他又回到了执勤一线!

第二年,陕县支建煤矿发生透水事故,几十名矿工兄弟被困井下,常猛又是第一个跳入水中,水流冲击的石块打在腿上,全身10余处伤口,在洪水的浸泡下发炎渗血钻心的疼。

可想到了井下被困的矿工、想到了他们的亲人,他没有叫一声苦、叫一声疼,和战友们经过40多个小时浴血奋战,成功救出被困矿工37名,谱写了一首救民于危难的英雄赞歌。

年2月1日,一辆满载烟花爆竹的货车在连霍高速义昌大桥发生爆炸,近百米的桥梁全部坍塌,多名群众生死不明。

面对环境复杂、崖高坡陡、天气寒冷、不能运用大型机械救援等实际困难,常猛再次主动请战,带领攻坚组冒着二次坍塌的危险,深入废墟,采用肩抗手刨的方式,连续奋战34个小时,成功解救出11名被困群众。

后来被救司机李雪东送来了锦旗,感激地说:“命悬一线,让我第一次感受到生命的脆弱;生死救援,让我永生不敢忘怀”。

其实对常猛来说,被困群众从废墟堆里被救出时说的那声“谢谢”,已经是对自己最好的褒奖了。

争当应急特勤“排头兵”

常猛同志所在单位为特勤中队,特勤是消防队伍中的尖刀队伍,为了扛起“特勤”这面红旗,每名消防员无形中都给自己施加压力,常猛克服高强度的训练和繁重执勤任务,默默坚守,无怨无悔。

消防救援队伍召之即来,他经常处于战备状态,无法顾及家庭。常猛爱人为了照顾孩子家庭,委婉拒绝了支队安排的工作,当起了“全职”主妇。

妻子十月怀胎、孩子出生、家中老人去世,常猛均不在身边。怀着对消防事业的满腔热情,在改革期间面对“走与留”的抉择,常猛同志没有丝毫动摇。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常猛还主动当起了政策“宣传员”和“辅导员”,利用下基层帮扶工作、检查督导的机会,主动为思想负担重、对政策理解不透的指战员解疑答惑,在常猛的耐心帮助下,所在单位指战员的转改率大幅提升。

常猛还利用业余时间资助了2名贫困失学儿童,每季度带领指战员到养老院打扫卫生、陪老人们说话,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得到了群众们的广泛赞誉和一致好评。

甘当消防事业“孺子牛”

常猛同志无论在何地何岗位,都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将“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干事”作为自省自律格言。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他加班加点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和防护洗消操作规程,提出建立“三消毒、三测量、三上报”防控机制,通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hendanga.com/nzdzz/10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