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炒股的三种效应

创造长期回报共享长期价值

CAPITAL

01

沉没成本

这个词的知名度很高,因为很多行业都会用到它,主要形容人因为前期错误投入的成本而影响后期行为的心理。上面这句话说的很书面,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你一听就懂。

当你在家里下载了一部内容很渣的电影,看了15分钟觉得实在不能忍,你通常会毫不犹豫的关掉播放器,然后删掉影片文件。但同样一部电影,你如果在电影院买票进场观看,你很有可能会一直强忍着把它看完。

为什么呢?因为你观影之前投入的成本不一样,在家里下载盗版除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电费网费外没有成本,而电影票80元一张,你觉得中途退场太可惜了,于是就忍了下来。其实无论你看不看完电影,你的票钱影院是不会退给你的,你坚持看完并不能减少损失,相反,你还得多浪费一个半小时。

买电影票的80元就是沉没成本,因为你摆脱不了它的影响,额外又付出了一个半小时的代价。

沉没成本在股市里最常见的应用就是补仓。很多人买股票不会一上来就倾其所有,而是先用小仓位买入,发现被套住了以后,就开始连续补仓,越补越大,最后把所有的钱都买了进去。

更糟糕的是,有些人因为急红了眼,还从其他渠道把钱转过来补仓,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是最开始那一小部分被套住的仓位。

每一笔交易都是彼此独立的,你买入股票只有一个原因:看好它未来能涨,而不是我前面有被套的仓位想要降低整体成本。这样一来会像葫芦娃里演的一样,二娃去救大娃,三娃去救大娃二娃,四娃去救大、二、三娃,最后全部被蛇精拿下。

02

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主要是指人很容易因为近期出现过的一些信号而影响自己的判断,听起来依然很书面,但锚定效应在生活中的例子太常见了,我随便说几个。

比如一姑娘25岁时找过一个高富帅,因为情感上的原因没谈成,之后每找一个男朋友都要和那个高富帅比,心想当初那么好条件的我都没要,后面要找的最起码不能比那个差。姑娘没有看到自己年龄渐大的现实,眼睛就盯着25岁时抛下的那个锚,这就是典型的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在股市交易的时候也很常见,点的时候为什么舍不得卖?是因为看到前几天点的价格,觉得不甘心,心里想着等涨到的那个价格我再卖,结果再也没等到。

点的时候被点锚住。

点的时候被点锚住。

点的时候被点锚住。

一路下跌,一路被锚定,一路不甘心。这就是为什么连续暴跌的时候股民往往呆若木鸡,丧失操作能力,而当大盘开始反弹的时候如梦初醒,纷纷挥刀割肉。因为一反弹,股价容易达到之前锚定住的位置,于是就很有割肉的冲动。

附背景资料:

大盘年从跌到只跑了1.4%的持仓帐户。而年1月底大盘回到点,持仓帐户经过3个月反弹竟然少了10.5%。

锚定效应在股市的应用不仅于此,还有股民经常听到的所谓拉高出货。中国中车6元涨到12元的时候很多人恐高,不敢买。等中车继续涨到39,再跌回19的时候很多人就愿意冲进去捡便宜。

12元之所以觉得贵,是因为心里的锚抛在6元的位置。

19元之所以觉得便宜,是因为心里的锚抛在39元的位置。

这就是前面讲的,人很容易因为近期出现过的一些信号而影响自己的判断。

最后再讲一个最最最最最最典型的锚定效应,就是成本价。很多股民只要价格低于成本价,处于被套状态,就舍不得卖出,套的越多这个情况越严重。可能很多股民都不知道交易软件是可以修改成本价的,也许哪天你不小心脑震荡,短期内失忆,我这时把你软件的成本价改低50%,第二天你就痛痛快快的卖了。或者大牛股拿不住,先给你脑袋一锤,然后把成本价改成%,你就再也不怕被洗了。

从这个角度看,锚定效应中的人其实没比猩猩聪明多少。股市跌下去还有可能会涨回来,有些教训不深刻领悟,下次还会吃亏。

03

处置效应

所谓处置效应,是指投资人在处置股票时,倾向卖出赚钱的股票、继续持有赔钱的股票,也就是所谓的出赢保亏效应。这意味着当投资者处于盈利状态时是风险回避者,而处于亏损状态时是风险偏好者。

以下这张图里至少包含了四五个行为金融学原理,没有经过训练的散户至少有80%的交易习惯是和这张图契合的。

这张图左边的问题是涨的时候拿不住,稍有有利润就想立刻卖出锁定。

这张图右边的问题是跌的时候无法接受以亏损状态卖出,由于缺乏仓位管理,很快就处于满仓死扛的状态。

这其实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交易恶习,左边的恶习决定了你最多只能在股市里赚点屁钱;右边的恶习决定了你迟早会在股市里亏成狗。

来源:知乎

作者:大道至简

也许你想看更多

MMT,有人扣动了扳机!

MMT,一个足以毁灭当代金融市场的理论!

成交量与换手率

什么是股票价格指数?

过往经典案例北辰实业综合分析分享

高盛帝国的业务原则

小牛投资

电话|-

邮箱|xiaoniutouzi

.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hendanga.com/nzdyy/99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