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宁(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网易研究局专栏作家)
4月美国的通胀率达到了4.2%,远超美联储2%的目标通胀率。当前全球通货膨胀比较严重,主要有三点原因,第一,美元贬值,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升值;第二,经济复苏期本来就是一个大宗商品走强的周期;第三,由于前段时间疫情导致生产中断,使得供给和全球产业链都受到冲击,使得价格水平明显上升。
虽然当前美国的通胀率比较高,但是不能只看一个月的数据,因为它是一个基数,并且美国的CPI的统计方法与中国稍微有所不同;其次在经济复苏的时候一定会出现大量的量化宽松,价格指数会出现明显的上涨,这是一个自然的情况,究竟通胀情况是不是严重到了会影响美国货币政策,在短期内还不是很明确。
全球范围内的通胀很可能是长期的,首先这一轮刺激过程中全球都大量印钱,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第二,本轮通胀和全球资源、劳动力的分配不平均,资产价格上涨幅度过快也有很大关系,例如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近期价格也持续上涨,必然会传导到其他经济领域。我认为今后两年通货膨胀率仍然会逐渐上行,通胀率的缓解可能要等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央行退出量化宽松或者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才会改变。
所谓量化宽松或者资产购置的做法在过去十年一直普遍存在,但是必须看到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扩张的幅度比前十年还要大。量化宽松是个不是办法的办法,虽然在短期内可以防范金融危机,促进经济恢复增长,但在中长期会导致更严重的资产泡沫,债务危机和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
当前全球市场存在一定泡沫破裂和金融危机的系统性风险,泡沫破裂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两端,第一美联储加息周期可能会比市场预计的要早,可能会刺破泡沫,引发投资者恐慌,其次即使流动性没有收紧,某些极端事件或者黑天鹅事件也有可能引发资产价格明显下跌,因为对当前的资产基本面来讲,资产价格已经处于一个高得令人非常担心的水平。过去20年,金融危机基本上都是由资产泡沫破裂所引发的,所以当前也存在一定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虽然当前美国通胀率高企,但是当下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时机还未到来,收紧货币政策肯定有好处,但是必须考虑到美国进行这么大规模的刺激,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担心全球金融体系和经济复苏不是特别稳定。回到美国两个核心因素,第一美国是不是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第二,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是不是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此外还有第三点,全球金融市场是否相对稳定,在这三个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美联储可能会开始退出货币政策,但我认为美国退出宽松货币政策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且会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