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岛金融危机的形成机理及启示

摘要:冰岛最为一个位于大西洋和北冰洋交汇处的国家,年冰岛宣布独立并在年成立共和国。20世纪前,冰岛亦曾是欧洲最不发达国家。冰岛在加入北约之后,依靠着北约的军事保护,让冰岛有着相对封闭,稳定的生存发展状态,冰岛主要依靠渔业和农业为主要的经济结构。冰岛与年加入了欧洲经济区,引入了金融服务业,极大程度改变其单一的经济结构。

关键词:冰岛,金融危机,高杠杆,宏观经济结构

20世界80年代以前冰岛经济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冰岛经济与国际市场除鱼类交易之外并未有太多的联系,这种情况持续到年冰岛被美国占领,美国在冰岛投入了大量基础建设资金,为冰岛修建了高速公路机场等,国外的投资为冰岛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作为交换,冰岛加入了众多美国主导的政治军事同盟体系,在国际政治安全领域,冰岛加入北大西洋公约,冰岛美国联合防御机制,欧洲合作与安全组织;在国际经济领域,冰岛积极参加美国主导的各项国际多边经济组织,先后加入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关贸总协定,马歇尔计划等等。是美国冷战时期最要的盟友和贸易伙伴。

虽然加入了许多国际金融组织,但是冰岛的经济结构仍然比较单一,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已经成为冰岛鱼类产品的重要市场,至年,冰岛出口的产品之中0%销往美国。

此外,进驻冰岛的美军为冰岛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和外汇收入,在年,此项收入占当年外汇收入总额的18%。

但是由于冰岛国内的生产要素较为单一,主要依赖的经济形势较为单一。通过接受美国的援助,冰岛的渔业能够获得有利的市场进入条件,但是出售鱼类等低级产业的经济结构抗风险能力较差,容易收到国际市场需求,气候,汇率,能源,运输等方面的冲击。种种因素使得冰岛的经济有着相当大的脆弱性。正如图1所示,冰岛的GDP年增长率波动程度较大。

冰岛的金融市场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发展较为缓慢。就证劵市场而言,冰岛的证劵市场发展仅有50年左右,在早期,冰岛的证劵活动是严格受限于官方政府的,冰岛政府按照规定,每年发行一定数量的储蓄债券相私人卖家挂牌出售。直到年,冰岛才出现了二级证券交易市场,但是在新出现的二级证劵交易市场上仍然出售的是政府债券。对于冰岛20世纪80年代的信贷市场,冰岛的所有储蓄银行和商业银行均执行官定利率,没有自主调整利率的权利。总而言之,冰岛的大部分金融市场收到政府的严格管制和相关政策的影响。

80年代到年冰岛经济

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之后,冰岛的证劵市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市场上流通的证劵种类逐渐增多,除了冰岛央行发布的证劵之外,私营机构发行债券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多。冰岛央行发布的公共债券从年的亿冰克朗到年变为亿冰克朗,银行债券从1亿变为亿。冰岛的证劵市场也由原先独立经营的模式比那成了多家联合经营的模式,出现了一定的垄断情况。

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冰岛的银行体系也逐渐从国有化变为私有,政府强烈的金融管制也在逐渐放开,随着冰岛新总理奥德松在年上台,冰岛的金融市场化进程得到了强有力的推动。奥德松在在任期间推行了多项金融市场化的政策:完成了冰岛国有企业私有化,改善冰岛社会保证体系,推行贸易自由化,尽力资本市场,降低公司税收,推动冰岛进入欧洲经济区。这些政策使冰岛的金融更加灵活,融入到了世界发展的进程之中

随着冰岛的金融市场蓬勃发展,冰岛进一步坚定了金融市场化的政策,在年到8年期间,银行私有化进一步改革,金融业大幅度向海外扩张,将虚拟产业作为冰岛的主导产业。在年之后,冰岛的金融业逐渐取代渔业等传统行业成为冰岛国内的主导产业,冰岛的私有制银行成为国家股票交易的中心。于此同时冰岛商业银行使用高杠杆方式在国际借贷市场上大量购入股份和债券,赚取了大量的利差。在6年左右,冰岛的三大银行增长已经超过GDP,但是冰岛银行大部分的资产位于海外,国民银行的一半资产,冰岛格利特里尔银行和考普森银行的三分之二资产都位于海外。在8年左右,冰岛的银行业资产总值是全国GDP的八倍左右,这代表着,冰岛的反战已经不再依靠与国内的实体经济发展,而是依赖于其他国家的发展。这种搭便车的方式,使得冰岛成为全球人均国民收入最高的国家。但是虚拟经济自身的发展与实体经济脱节,就会形成严重的经济泡沫,这为冰岛8年的金融危机埋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金融危机的爆发

冰岛属于北欧,地处北大西洋中部,北大西洋暖流在此地形成北海渔场,盛产鱼类,传统的冰岛经济也依赖着渔业这块得天独厚的资源。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但是出现了过度捕捞、涸泽而渔的问题。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冰岛政府决定改变过度依赖渔业的单一的、粗放的发展模式,转向开发丰富的地热资源来发电炼铝,可是问题又接踵而至,这种过度依赖单一经济的情况还是需要改变,冰岛政府决定进而转向高回报但是也有高风险的金融产业,脱实向虚的不归路也就此开始。

首先,冰岛政府大力推进银行业私有化,三大国有银行——国民银行,克伊普辛银行和格利特尼尔银行全部私有化,放款了银行的自主权。同时,对国外的投资者抛出橄榄枝,以高利率吸引国际资金,对内放低利率,鼓励借贷、消费和投资。用高杠杆来刺激经济繁荣。

金融业的快速兴起和繁荣吸引的大批冰岛人民放下手里的渔网,转向去银行借钱、炒股、消费、炒房。。。。。。缺乏管理和没有管理经验的金融业在冰岛如同脱缰的野马,政府连年赤字,整个国家的经济呈现泡沫化的繁荣。很快,金融信贷等虚拟经济成为国家支柱行业,毫无经验的渔民们摇身一变成了金融白领,甚至财政官员,冰岛的商务部长是哲学家,财政部长是兽医,央行行长是诗人,成百上千的人放弃渔业经济学转投金融专业,全国上下一致奔向了金融行业,经济呈现指数型增长,如同一个大腿粗而一个大腿瘦如麻杆的人,病恹恹的行走,过度依赖金融业的发展,就会将经济的发展主动交予国际投资人,而缺乏本国实体经济的支撑。也就是说,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国际经济发展状况,国际经济的波动必定会影响冰岛本国经济,这也为后来冰岛的破产埋下伏笔。

整个国家发展逐渐偏离,人人都是银行家,人人都是金融学者,国家脱离了实体经济,失去了支撑,没有地基,空有华丽的外墙,在危机面前一文不值。年~5年,房地产逐渐被炒热,八年间房地产价格翻了倍,6年,金融地产行业达到支柱水平,占到了GDP的16.6%,而传统的渔业和渔业加工只占到了6.6%,国家虚拟经济空前繁荣,国内高通胀,国际高负债。截止到7年,四年之间冰岛股市飙升9倍,房地产价格上涨2倍,银行业占到GDP的2/还多,到了8年,冰岛的外债超过18亿美元,而当年冰岛的GDP只有19.7亿美元,此时整个国家已经负债到“吹弹可破”的阶段。全国货币量飙升,通货膨胀严重,高杠杆撬动虚拟经济。截止到次贷危机之前,每个家庭平均负债占到可支配收入的21%,相当于每个家庭要承担40万美元。

8年,全球范围内除少数国家,大多受到了美国次贷危机的波及,冰岛也没幸免,国内根本无力偿还外债,世界范围内的银行既不想对外贷款,也借不到别人的贷款,陷入资金断流的局面,冰岛三大银行无力承担高额负债和挤兑,整个国家的经济泡沫破裂,股市暴跌95%,资本外逃,冰岛克朗大幅贬值,更加无力偿还国际债务,银行业资产凭空蒸发搞到亿美元。。。。。。

8年10月初,冰岛宣布国家“濒临破产”,至此,这只金融的泡沫变成了金融飓风,冰岛经济陷入危机。

所以接下来就讨论一下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国家正常经济运行的关系,第三产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但是我认为,虚拟化前提是这个国家的金融系统的发达以及有实体经济的支撑;从GDP的定义而言(虽然的确有没法体现经济性质的缺点),一个经济实体的经济发展是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比上一时期要增加,那么从反思的视角来看,冰岛仅仅做到的是数值的增加并没有产生真正的实体上的新增产出,也就是整个国家成了一个对冲实体,经济增长更像是两种群体的经济对赌,看涨和看跌互相对冲促成虚假的繁荣。这也就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说不能完全盲从盲信GDP来推测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事实上,没有实体经济支撑的第三产业崩盘并不罕见,因为这种经济完全把发展的中心留在了人们对于某种事物的预期,一旦预期破灭,这个泡沫就会破灭,从17世纪的郁金香到日本房地产泡沫再到冰岛再到最近的虚拟币,虚拟经济生存之道应当是虚实结合。虚拟经济一旦没有稳定的基本的实体经济支撑,没有基本的实体经济框架,那么,那些虚拟经济的参与者会失去继续这场多米诺骨牌的能力,好比证明了好多步的数学题,可是证了许久发现条件缺失,没有继续证明的条件,必然证明失败。

冰岛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

金融危机时期,冰岛经济面临着高膨胀、高赤字、银行金融体系持续低迷的局面,企业结构急需调整,国内市场需求有限,环境恶化现象加重了经济负担,为应对这些问题,自8年9月底以来,冰岛政府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

(一)稳定汇率,缓解通货膨胀。

为了应对冰岛三大国有银行融资困难,资金链濒临断裂的风险,8年9月底至10月8日,冰岛货币管理当局将冰岛三大商业银行全部国有化,对其进行重组。9月29日,冰岛政府宣布对第三大国有银行Glitnir强制性接管,以6亿欧元购入该银行75%的股份,这种“大而不救”得措施虽然防止了银行业崩溃和对外部资金过于依赖,但是仓促的国有化严重危害了外国投资者的利益,三大评级机构在24小时内相继下调冰岛的主权信用等级,冰岛国债在8~10月的2个月内从AA级降至BB级。使该国无力融资及偿还债务。8年10月6日,冰岛议会通过了该法案,并批准冰岛货币管理当局接管任何银行。同一天,冰岛议会的立法批准了冰岛住宅融资基金(HousingFinanchuds)继承银行的国内外住宅贷款业务。

从8年年初冰岛货币开始贬值,至9月贬值幅度已超过50%,至11月贬值幅度已达到近70%。在危机开始时,冰岛政府缺乏有效的应对手段,错过了及时处理的时机,直至10月1日才正式向IMF求助,10月24日获得IMF24亿美元两年融资,成为0年来首次获得IMF贷款的西方国家。另外,8年10月7日至11月,冰岛中央银行与俄罗斯驻冰岛大使举行会谈,寻求支援。另一方面,与丹麦、挪威、瑞典中央银行签订货币交换合同,获得15亿欧元的信用贷款,增加了市场的外汇流通。

通过以上的一系列政府政策,冰岛的经济危机得以缓和通货膨胀指数也逐渐下降,由8年的9.6%,到9年的5.02%,再到年的4.51%,冰岛逐渐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影。

(二)吸引外资,减少财政赤字

经济危机后,政府利用了本国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吸引外资,增加贸易余额,减少财政赤字。

冰岛政府从8年1月开始通过地质勘探等一系列的调查、取样,测试到:管辖海域内埋藏着大量未开发的石油和天然气。政府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向有投资意向的国内或者国外企业发放《开采许可证》。

(三)进行税费制度改革,出台石油产业新政策,实行农业补贴新政策,缓解危机所带来的经济压力。

政府进行税费制度改革。冰岛政府的目标是引进一个“简单而高效的税收制度”,吸引更多的投资者。首先,冰岛政府从8年2月开始,采取措施将企业所得税从0%削减到15%,以吸引投资。第二,政府还规定,企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劳动者的劳务税和其他各种税额,占企业总利润的比例,由8年的27.2%减少到9年的26.8%。年更是调整为25.%。

(四)调整产业结构

经济危机爆发后,政府积极调整原有产业结构,维持在危机前大力发展渔业,炼铝业,服务业的政策,同时通过科技创新培育新兴支柱产业对抗经济危机,如清洁能源行业和电子信息制造业等。

年,在冰岛政府的支持下,ALcan铝厂投资60亿克朗建设了一座年产值4万吨的铝厂,接近冰岛铝产能的2.5%。冰岛长期以来的支柱产业鱼类加工产业在过去10年间增长了40%。旅游业作为冰岛的传统主要经济来源在危机后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清洁能源的开发又带动了服务业的创新发展,地热能的高效开发使其得到广泛应用,如建筑供暖、温室、海洋文化、温泉沐浴、融雪、城市热水供应等,冰岛服务业产值从85.65亿冰岛克朗增加到.4亿冰岛克朗,提供了71.4%的就业机会,总体呈快速上升趋势。在电子信息制造业方面,年电子产品销售产值增长%,年增长69.8%。

作者:孙浩玮翟泓博赵凤煊

翟光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hendanga.com/nzdyy/110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