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公安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宣讲11

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

西宁市公安局城北分局丛羽喆

历史的车轮滚滚,共产党员的精神却永不消逝,总有一种感动让我无法言喻,总有一种震撼使我久久不能平息,“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这是孔繁森书记离家进藏满怀雄心壮志的激昂之作,而年11月底,拉萨的高原之上,许多群众站在一座堆满哈达的墓碑前,送走了他们最敬爱的孔繁森书记最后一程。这位在西藏高原奉献了一生的共产党员,最后也在他挂念的藏族人民的簇拥下,把鲜血和生命献给了雪域高原,走完了这短短的一生。

年7月,孔繁森在山东聊城出生,年9月,孔繁森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到了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便主动报名,踏上了离家进藏的前程。

年,孔繁森第一次进藏,当时的西藏,环境艰苦的令人难以想象,恶劣的寒风,雪山荒野还有成片的泥塘,但孔繁森清楚地知道,这是祖国和人民的需要,这是党的召唤。孔繁森进藏本来是作为日喀则地委宣传部副部长选调的,报到后,区党委见他年轻体壮、意气风发,决定改派他到海拔多米的岗巴县担任县委副书记。征询他的意见,回答仍很痛快:“我年纪轻,没问题,大不了多喘几口粗气。”就这样,在岗巴3年,他几乎跑遍了全县的牧区,扶贫解济,宣传党的政策,和群众一起劳作,下地。就这样,在岗巴的多个日日夜夜里,孔繁森与藏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奉调回山东时,藏族同胞们排队相送,更是让他心里十分难受。

年,孔繁森已经任聊城地区行署副专员。这时,严峻的考验又一次来了。组织上在选派援藏干部时,认为他工作能力强,又有进藏经验,便想让他带队。孔繁森义不容辞的应下了,可是该如何给家里交代?老母亲已至耄耋之年,生活无法自理;妻子做过好几次大手术,病痛缠身;而家中的三个孩子年岁尚小,仍需照看,这一走,他怎么有脸面对家人?一天夜里,他终于鼓起勇气向妻子说明一切,王庆芝难过的眼泪像珠串子一般往下滴,为他收拾行李的双手却一刻也不停歇。要走的那一天,孔繁森默默的站在老母亲的身前,轻轻梳理母亲稀疏的白发,贴在老人的耳边颤抖的说:

“娘,儿又要出远门了,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要翻好几座山,过好多条河。”

“不去不行吗?”年迈的母亲抚摸着他的头舍不得的问。

“不行啊,娘,咱是党的人。”孔繁森的声音哽咽了。

“那就去吧,公家的事误了不行。多带些衣服、干粮,路上可别喝冷水……”

于是,年,孔繁森第二次进藏。任职期间,他跑前跑后,为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殚精竭虑。年,一次车祸把他摔成了严重的脑震荡,颅骨骨折,高烧昏迷。住院治疗期间,一天,他得知一所学校发生了问题时,便不顾高烧未退、眼睛充血,骑着自行车赶到学校现场处理;孔繁森进藏十载在阿里地界,他不间断听取汇报,结合贯彻党的十四大会议精神,商讨如何发挥当地优势,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途径;为了寻找阿里的发展优势,全地区个乡,他跑了98个,雪域高原上留下了他的深深足迹。这位老共产党员,在阿里任职期间,让当地的经济飞速发展,让电厂发电、工厂崛起,开放口岸,打通公路,甚至用他微薄的收入收养了三个藏族孤儿……这样的事情,没人记得清孔繁森做了多少件,大家只知道,他们敬爱的孔书记,把一颗最火热的心,都献给了这片土地,把一份最真挚的情,都献给了碧云蓝天。

“冰山愈冷情愈热,耿耿忠心照雪山。”这是孔繁森在阿里写下的诗句。历史的烟云已经消散,但历史的记忆永不会忘却,进藏十载,雪胎梅骨;栉风沐雨,克己奉公。当我抬起手,触摸到胸前这枚熠熠闪光的党徽时,我就能想起孔繁森书记那张和蔼却又沧桑的脸庞。孔繁森是千千万万个投身于群众中的共产党员的缩影,而在新时代,这样的先锋将永不消逝,共产党员的精神更将薪火相传……

来源︱青海省公安厅

审核︱仓烜

责编︱隋强赵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hendanga.com/nzdyy/106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