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岁月不能忘却的记忆8艰辛的

   

  50年前那个夏天,汕头金中多名上山下乡奔赴生产建设兵团的学生,和其他学校同学一起乘坐红卫3号轮漂洋过海,经过两天一夜颠簸,踏上了海南宝岛。

  迎接我们的是热情的兵团老军工,他们有着和亚热带骄阳一样的热情和温暖,在老军工那亲人般的   这是发生在半个世纪之前那个特殊年代的故事,那不是战争烽火岁月,却凝固了我们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

  有些记忆,永远不能忘却!

   

不能忘却的记忆(8)

艰辛的探亲路

王瑶玲

   

  年夏天的一天下午,在师部服务社工作的姐姐突然打来电话告诉我,父亲的单位发来电报,电文内容是:“你父病重盼速回”。“爸怎么啦?”我“哇”的一声在电话这头哭开了,在场的连长、指导员吓得目瞪口呆。情况紧急,连队准了我的探亲假,手忙脚乱地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傍晚时分急匆匆赶往师部与姐姐会合。

  从连队到师部,走小路40分钟,走大路将近两小时。心里虽然着急,可天快黑了,一个姑娘家家的,走在抬头不见天的布满杂草和灌木丛的小道上,心里不踏实,于是我选择了走大路。两小时的路程对于当年的知青,根本不在话下。顾不得路旁橡胶林深处发出的可怕声响,顾不得棕榈地里突然蹦出个什么小动物带来的惊吓,随着“沙沙沙”的脚步声,仿佛还听见自己的心跳。

  

  

  此时,脑子里出现的却是三年前离家时,父母亲送我们离开汕头港的情景:

  年底,医院走“6·26”道路,下放到了离汕头多公里的揭西县,撇下两个未成年的女儿在汕头独自生活。

  姐和我分别是金中和一中的学生。记不起父母不在身边的日子是怎么捱过来的,只记得建设兵团十师接兵的人到学校动员时,姐妹俩一商量:反正咱俩在汕头既无亲无故也无牵无挂,干脆报名下乡吧。当我们报了名迁了户口告知父母时,离出发只有10天的时间。

  父母亲急急忙忙从揭西县赶到汕头为我们送行,竟没半句反对意见,有的只是无可奈何的叹息。当红卫3号轮载着我们离开汕头港,看到人群中的父母向我们挥手告别,依稀还看到母亲眼里的泪水,可我心里却充满了一种对新生活莫名奇妙的向往。想不到远离父母后的第一次探亲,竟是因为父亲病重,止不住的泪水和汗水交织在一起挂满了脸颊,我在心里默默地祈祷:“爸不会有事,爸爸不会有事的”……

  脚步迈得更快了。

作者到农场后不久的青春照

  

  第二天一早,我们搭上农场开往海口的货车,颠簸了五个多小时才到达海口。第一时间赶往轮船售票处窗口,看到的却是“因台风影响,未来三天不售票”的通告,这下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呐。在烦躁、忧虑和无奈中度过这“未来三天”,又四处托人帮忙订第四天的船票,得到的答复是:第四天船只全部包船不售票。这已经是我们离开农场的第五天了。

  谢天谢地,第六天的船票终于轮到我们了,是五等舱。可是由于心情郁闷和焦急,我发现姐姐已经不思饮食了,人也明显的消瘦。当天睡到半夜,我突然被一阵“呜呜”的声音惊醒,发现睡在同一张床上的姐姐在梦里哭泣,赶紧把姐推醒,姐呜咽说梦见父亲去世了。这个噩梦让我们本来沮丧的心情更加灰暗。想起可亲可敬的父亲,在家的一幕一幕又出现在我的脑海里:父亲是个老党员,待人宽厚坦诚。从小父亲就教育我“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要“得理不饶人”。长大后我才知道,这是父亲学习《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体会。象父亲这么厚道的人,上苍为什么对他不多一点眷顾呢?我与姐姐一夜无眠,只盼着天快快亮好快快登船,盼着早日见到父亲平平安安的。

  

  

  五等舱虽是货舱,但比想象中干净,起码闻不到连队那股牛屎味。进五等舱时,每人发一张60公分宽2米长的小草席,铺在船板上就是你的床位。我和姐把两张小草席并在一起,把行李包当枕头,面对面抱在一起,躺在小草席上不敢动弹。好不容易“翻江倒海”的折腾了24小时,天一亮船抵达广州,一上岸我俩背着行李直奔省汽车总站售票处。

  排长龙买到的车票竟是两天后的,这意味着在广州还得呆两天,可这已经是我俩离开农场的第七天了。不得已找了一家小旅馆,一个房间住我俩和四名潮州女知青,都是乘坐后天一早的长途汽车。为了不耽误车次,我们在第二天中午退了房,准备直接到省汽车总站对面的红华旅店住一晚。几经辗转赶到红华旅店时,只见“客满”二字。大家一商量,将就在车站蹲一夜吧。于是,6个女知青就在车站内找了一个角落坐下,享受着既遮风挡雨又安全,还省了一晚上住宿费的待遇。

     

  正当大家美滋滋的偷着乐时,约摸晚上八点多钟,来了一伙戴着“纠察队”红袖章的人,凶神恶煞的把准备在站内过夜的人,全都赶出了车站,那情景就像城管执法人员在清理盲流。灰溜溜的我们只好在站前广场找了一块空地,把行李放在中间,6个女知青背靠背的坐了一个晚上,任凭蚊子叮咬和夜露的侵蚀。尽管心在流泪,但归心似箭,什么委屈、歧视通通不在话下,只想对远在几百公里之外的父亲说:“爸,女儿正赶回去看您,您千万千万要挺住啊”。

  坐上开往揭西县的长途汽车,已经是离开农场的第九天清晨6点钟,再有12小时的车程就能到家,心情既高兴又不安。拥挤的车厢和难闻的汽油味让人忍不住地反胃,刚开出广州不久我开始晕车。一想起当年的情景,至今都特别的感激我的姐姐,是她一路照顾着我,是她用坚实的肩膀一直让我“靠”到了家。傍晚6点时分,我和姐姐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走出了县城车站。

  

  离家还有半小时的路程,越是离家近了心里越是忐忑不安,总怕听到不幸的消息。当我俩扛着行李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赶时,半路上遇见了父亲的同事,没等我们开口,他高兴的对我俩说:“你们回来啦,赶快回家吧,你爸你妈在等你们呢。”哇噻,这是这些天来我听到的最令人兴奋的消息。“我爸还在,我爸在等我们,万岁!”。此时此刻,我和姐忘记了饥饿和旅途的疲惫,忘记了一路上经历的不平和委屈,飞也似的朝着家的方向奔跑起来。

  到家后我们才知道,原来父亲上班时不慎摔了一跤,造成严重脑震荡,昏迷了三天三夜才被抢救过来。母亲怕我们担心,一直不把情况告诉我们。父亲单位的革委会领导看到我父母身边没有子女,母亲一边工作一边照顾病人,眼看就要被拖垮了,就给我们发了电报。于是,就有了开头的一幕。

  

  想起那风风雨雨里的生活磨难,让我们见证了那个非同寻常的年代。不管是悲?是喜?都只能勇敢或无奈的面对。

作者简介

  王瑶玲,汕头老知青,汕头市第一中学届毕业。年7月下乡到海南农垦八一农场队(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十师二团一连。)年回城后,从事医务工作15年,年初进入市直机关从事文秘工作,至年9月退休。是汕头市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一壁残阳lyjgzh)

记忆中的往事

记忆中的往事——通过回顾往事,交流情感经历,分享人生感悟,展示生活优美,向往美好未来。讲述真实情感事,传递人生正能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hendanga.com/nzdjc/72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