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为大家介绍北京电影学院管理学院电影(数字电影制作)硕士初试专业目录、参考书、复试分数线、真题以及初试经验等几部分的内容,不过由于20的分数线还未公布,所以分数线以19或往年为基础,作为参考,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1、专业介绍
培养掌握数字电影技术理论并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1.培养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学风,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具有良好艺术素养的影视技术人才。
2.注重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要求兼具技术理论与实际操作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和相关计算机专业软件,能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影视教学,能担负交叉学科和前沿学术课题的开拓与攻关。
3.培养在电影数字预演、摄影、后期制作、数据管理、发行放映、特种电影制作等技术领域从事研发、服务与管理的高级科技人才。
2、招生数据
2.1专业目录
北京电影学院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招生院系:影视技术系
专业名称:电影
拟招生人数:3(拟接收推免1人)
考试科目:
①思想政治理论②英语二或日语或俄语
③艺术基础理论④影视技术基础
2.2考试参考书
艺术基础理论:
《艺术概论》赵斌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史:理论与实践》艾伦、戈梅里著,中国电影出版社
《中国文化读本》叶朗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什么是艺术》沃特伯格著,重庆大学出版社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艺术学》彭吉象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认识电影》(美)路易斯.贾内梯著,中国电影出版社
影视技术基础
《数字媒体技术导论》(第2版)刘清堂主编
《视频技术基础》孙略
《影视技术基础》李念芦主编
《数字媒体技术教程》JenniferBurg
《数字电影的技术与理论》朱梁主编
2.3真题
关于真题部分,一般考完就封挡存放,学校也一般不会随意泄露出来,而网上的大家也不能随意相信,所以如果真的有需要的同学,可以跟班学习,譬如独峰考研这边都会提供内部资料以及相关真题的剖析讲解。
2.年复试分数线
总分:
单科(=):38
单科():57
3、经验分享
侥幸上岸北电数字电影制作硕士,发现网上关于本专业的经验比较少,所以特此写点什么,给大家参考一二。
一、关于复习
1、关于英语
关于英语的标准,我只能说,考的越高越好。英语和大学四六级实质上没有多大关系,但如果你四六级并无太多准备就高分通过,至少能证明你的英语底子不差,语感较好,这些对考研英语都是有帮助的。当然,如果你四六级没通过,那也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比起成绩有时候现场表现更有说服力。但是,私下里听说过有同学因为六级没过影响了面试,不知消息真假,总之在有良好的现场表现之前,通过一张证书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是最有效率的方式。所以,四六级什么的,有时间还是过一过吧。
复习英语的基础是背单词,相信每一个考研er都听前辈们提过。在真正开始真题复习之前,最好把单词背熟,熟悉每个单词的多层意思都记在脑子里,绿皮书(忘了名字了)和都不错,排版各有千秋。记单词没有固定的模式,选单词书可以辅助百词斩之类的软件,多背几遍,灵活记住为原则。真题反复做,但是要注意重视学习质量,不要只是为了多做几遍而刷题,而去舍本逐末。具体的大家可以去找两三篇考研英语经验看一看,借鉴一下前辈们的经验。
2、关于政治
8月开始的,我真的开始的太晚了,所以实话说我的精讲精练和0题过了一遍半就来不及了,然后八套卷就来了。希望你们可以早一点,就是7月可以开始了,这样你们能过两遍精讲精练和0题,快一点的可以过两遍精讲精练,刷三遍题目了。政治分选择题和主观题,看精讲精练和刷0题就是为了拿到选择题的高分,但是我好像对了一下,我的选择题错了有七八个,我觉得今年政治选择题是真的难啊,反正我是不会,因为我0题刷的少,所以我很多不会。所以大家想选择题得高分的话,还是多刷0题吧,我在政治上比较粗糙。
第二部分是主观题了,在考前准备就好,也就是八套卷和四套卷,很多人是背了八套卷的,我觉得太多了,我后期的时间都用在专业课,所以我没有时间背八套,而且我也觉得没有必要,我都是拿八套卷来测试我的选择题的得分的。但是四套卷就一定要背了,而且要背的滚瓜烂熟,我是考前一天一整天用来背四套卷,然后考前晚上背的很晚又背了一遍,我之所以政治能拿很高的分,很大原因是因为主观题答得好,主观题我把答题纸全部答满,加上书写比较整齐。这里强调一下,这种文科的东西,能答就答,写满就对了。
3、关于专业课
专业课有两门,一门大家都考的艺术理论部分,一门影视技术基础。
对于艺术理论方面,首先要对艺术史宏大概念的解读和学习。初学时完全可以把《艺术的故事》、《詹森艺术史》等书目当成必读并随时参考的工具书。只有通-过学习艺术史形成系统而规范的知识框架,才能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去了解艺术的发展历程,了解艺术理论背后与时代紧密结合的深层内容。
对于专业一来说,复习的重中之重一定是赵斌老师编著的《艺术概论》,每年大概80%以上的题目都出自这本书,像去年专硕的题目全部都出自这本书。虽然每一章前面的阅读指南会提示专-业型和学术型考生的学习重点,但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要做到不遗漏每一个知识点,防止出现知识盲区。
但是,这本书的内容比较散,也会有很多非重点的地方,那么能否有效利-用这本书的知识内容才是最后卷面是否能拿高分的关键。只是孤立的阅读,划重点并机械的背诵记忆,枯燥无味且事倍功半,正确的方法是将《艺术概论》连同《什么是艺术》《认识电影》《电影史:理论与实践》《中-国美学读本》等剩下的四本参考书的内容打散并重组,按照艺术理论,中外美学思想,电影理论等几大方面自行划分并梳理出知识的逻辑框架,在对框架的有序记忆中提炼关键结构性的知识点,再一点点丰富细节内容。无论是针对任何学科,这样的学习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特别是针对需要大篇幅背诵的科目。
关于影视技术基础复习中,李念芦老师的《影视技术概论》,这本书是重中之重,必须从头到尾背的滚瓜烂熟,尤其其中一些公式,考试也会涉及相应的计算。这本书基本上是面向零基础学习电影的人,写的还比较通俗易懂,只要接触过电影制作流程的,都很容易理解。我这本书从7月开始复习,来回翻了5遍,做了几十页的笔记。同时我还搭配了《视频技术基础》(孙略主编)这本书作为辅导,这本书主要是对《影视技术基础》里面涉及的数字技术做了更深入的讲解,作为补充书目也有必要熟记。我在复习的过程中见到有人还推荐了林福宗的《多媒体技术基础》,我也买来看了,书很好,由浅入深讲的很细致透彻,但不要在它上面投入太多精力,因为那本书讲的理论有些过深,实际考试中不会那么晦涩,只需要对其中的理论有了解即可。往年的试题中曾经还出现过数学中的阵列运算题,出过程序翻译题(好像是C语言的东东),也出过专业英语翻译的试题,这些在我复习的时候曾经折磨的我死去活来,好在今年的试题中这些题都被取消了,至于以后会不会再出,那就不知道了。
二、关于其他问题
1、关于起点。
我们常常会问什么时候开始准备考研最好,我想说,当下最好。无论你什么时候开始,只要有决心,都不算太迟。身边有同学A考的学校更好,排名更前,但她真正复习不过两个月时间,在那两个月内她集中一百二十分精力学习随之暴瘦,一不小心解决了困扰许久的减肥大事。另一研友考前咖啡加咖啡熬了一整夜,考中了某吾等凡人从不敢报考的院校。然而,每一个奇迹的发生必然有别人看不到的积淀,临时抱佛脚的人人必须做好被佛脚踢成脑震荡的准备。如果你不是什么大神级的人物,就乖乖的按照计划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从你的当下开始,抓住每一个机会。
2、关于跟班
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跟班看看,班推荐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