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探访藏区,常听闻一则流传千年的藏族故事,那便是“一丸药价抵一头牦牛”。相传,在遥远的古代,这款药丸曾是达官贵族的专属。它源自公元8世纪的《四部医典》,由著名藏医学家宇妥宁玛云丹贡布精心研制,以珍珠母为核心,辅以二十五味珍稀药材。随后,公元世纪的藏医学权威恰门热钦坚赞在原方基础上增入了珍珠成分,使药效更为显著。到了公元5世纪,藏医学家苏卡尔·囊尼多吉进一步将方剂扩展为七十味,融合了众多名贵药材。直至20世纪初,藏医药学家钦绕罗布对原方及工艺进行革新,才最终形成了我们如今熟知的“然纳桑培丸(七十味珍珠丸)”,并沿用至今,成为藏医药的瑰宝。如今,这款珍稀药品已正式收载于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其独特的多功能疗效备受瞩目。藏医学理论认为,然纳桑培丸(七十味珍珠丸)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以及日常保健具有显著效果。然纳桑培丸(七十味珍珠丸)在防治神经系统疾病方面表现出显著疗效。它能够应对多种病症,如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脑溢血)、缺血性脑卒中(脑血栓、脑梗塞、脑动脉硬化、脑中风后遗症)等。此外,该药物还适用于面瘫、脑瘫、脑外伤后遗症、脑供血不足、脑震荡等状况。同时,它还能有效缓解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失语、记忆障碍、焦虑、抑郁、睡眠障碍、认知障碍等症状。其作用机制在于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从而预防血栓形成,改善大脑血液循环和脑细胞代谢。此外,然纳桑培丸还能增强大脑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降低脑耗氧量,保护脑细胞。其综合功效包括通经活络、醒脑开窍和活血化瘀等。
2.针对心脏病的治疗,然纳桑培丸同样展现出显著疗效。无论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还是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炎等,它都能有效应对。特别是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这一后天性心脏病,其治疗效果尤为突出。该药物能增强心脏功能,调节全身血液循环,从而减轻心脏负担,降低心肌耗氧量。此外,它还能改善心肌缺血和心律不齐等心脏病症状。在具体应用时,然纳桑培丸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藏药搭配服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针对精神类疾病,然纳桑培丸同样展现出卓越的治疗效果。无论是重型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癫痫所致的精神障碍,还是一般的精神疾病,如焦虑症、恐惧症、疑病性神经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等,然纳桑培丸都能发挥显著作用。其独特的醒脑开窍、安神镇静功效,使得它成为治疗精神分裂、神经衰弱、抑郁、焦虑等疾病的理想选择。同时,作为一种纯中药制剂,然纳桑培丸还能用于治疗中风及坐骨神经痛等疾病,通过促进大脑供血功能恢复、增强心脏活力,以及调和气血、通经活络的作用,为患者带来全面的健康恢复。
4.对于日常保健,无论是健康人群还是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服用然纳桑培丸都有益处。它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升精神面貌,并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长期坚持使用,更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同时,服用然纳桑培丸时需注意,应在早上空腹时将药丸研碎,用白开水冲泡后服用,遵循医嘱,三天服用一丸。在服药期间,应避免食用大蒜,并尽量减少肥腻、辛辣和醋等食物的摄入。此外,早晨服药时,建议减少蛋类食品的摄取。①黑百脉病:藏医将人体经脉分为黑脉和白脉,其中“黑脉”源自命脉(即心脏),遍布全身;“白脉”又被称为“水脉”,它起源于脑系(大脑),并延伸至全身各处。黑百脉病,顾名思义,是指黑脉与白脉同时发病的情况。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藏医所说的“黑脉”相当于动静脉,而“白脉”则指的是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疾病往往同时影响神经和血管,因此,黑百脉病可等同于心脑血管疾病。
②隆(龙)血不调:在《四部医典》中,有这样的描述:“持命隆推动血液入于顶脉发病,造成半身不遂等症”。藏医中的“隆血不调”与中医的“气血不调”概念相似,可能对应于西医中的高血压和脑卒中等疾病。
③然纳桑培丸的服用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务必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