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愈与成长我们该相信佛祖的存在吗

有个故事。

一个科学家想要说服自己的妈妈,不要再相信佛教和佛祖的存在。

妈妈问了这个科学家三个问题。

第一、如果在妈妈临终的时候发现佛祖并不存在,但妈妈却因为一辈子相信佛祖存在,一直觉得自己活得有希望,做了一辈子好人,所以即使佛祖不存在,妈妈也没有多大损失,对不对呢?

第二、如果妈妈临终的时候发现佛祖真的是存在的,那么我一辈子的修行确实得到了回报,对不对呢?

第三、不管佛祖存不存在,只要妈妈相信他存在,就会行善行,动善念,对妈妈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对不对呢?

三个问题问得这位科学家哑口无言,这个无法用科学来进行合理解释的事情,却入情入理。

这个故事出自于《自愈与成长》一书,作者李孟潮是一名资深的心理医生。

本书从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童年时期一直写到了老年时期,描写了荣格一生的心路自愈与成长历程,非常值得一看的心理学读本。

01身份认同稳定,人生有更好的可能

文首所讲的故事,在心理学上的说法就是“身份认同稳定”,或者称之为理想稳定,指的是一个人对自我的认同。

例如,一般的心理咨询都会问到这几个问题:我是谁?你的人生理想是什么?谁是你理想的朋友或者伴侣?

这个问题随着你人生的各个阶段会不断调整,但大前提的是不管在哪个阶段,你都会因为有了明确的身份认同,对于接下来的路有着很明确的规划。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不知道这一辈子虽然庸庸,好像什么成就也没有,但每一天都过得特别忙碌,这其实就是缺少一个对自己身份的认同。

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想要成为什么的人,对周遭的一切也没有自己的想法,容易随波逐流。

荣格在青春期时,也曾在身份认同上产生过挣扎和冲突。

上了中学后,因为环境、身份的变化,荣格从备受追捧到被人嘲笑、学习成绩垫底,这种落差让正处于青春期的荣格特别沮丧却又无能为力。

但是荣格的父亲是个很讲民主的人,他从不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而是给予荣格自主选择与成长的机会和氛围。

舅舅也适时地出现在他的生命里,跟他一起探讨教义与各种神学家的观点。

妈妈虽然没有给予荣格百分百的安全感与爱,但依然给他推荐了世界名著《浮士德》等书籍,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炼金术士,在中年危机来临时如何通过开展自救,最终获得了圆满。

通过广范的交流、学习与阅读,帮助荣格解决了青春期的身份认同,让他不再因为贫穷而产生自卑。

稳定的身份认同,对于人生来说是稳赚不赔的,而且越早的身份认同,人生会有更好的可能。

02游戏,是自我看世界的一个窗口

现在的很多父母视游戏为“洪水猛兽”,只要孩子一说到玩游戏,手都会摇得像拨浪鼓。

当然,这里的游戏不单单只是电子游戏,亲子游戏、情侣之间的游戏等都是游戏的类别。

但凡事总有两面性,如果擅加引导,合理控制在范围内,玩游戏也不失为孩子看世界的一个窗口。

《自愈与成长》一书里写道:“游戏是孩子乃至成年人调整自己内心的重要防御方式。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经常问来访者,你有什么爱好?你爱玩什么游戏?这是因为没有爱好、不会玩的人是很难疗愈的。因为游戏可以创造出一个介于现实与幻想之间的空间,带来创造性发展和创伤疗愈,还可以建立友情关系,成为孩子离开父母步入社会的第一步。”

有一名叫简麦戈尼格尔的国际知名游戏设计师,在一次严重的脑震荡后,她陷入了焦虑、沮丧的情绪当中无法自拔。

她把自己恢复的过程变成了一个复原力建设的游戏:SuperBetter,并在个人博客中分享了这些经历,很快引起了全美的热力追捧,简麦戈尼格尔包括很多其他的人都通过这款游戏获得了新生与成长,SuperBetter这款也成为了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大型研究项目。

“当我们玩游戏时,我们会展示出强大的心理优势,比如乐观、创造力、勇气和决心。”

03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荣格?

本书的开篇就是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荣格?

读完整本书之后,我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1、本书从荣格的童年时期一直讲述到老年时期,这期间经历了各种人情世故,比如与父母、自我、朋友、伴侣以及与当时所在的时代的一个相处,一步步刻画了荣格的隐忍、悲观、逃避、发现、成长的心路历程。对于每个平凡、普通的人而言,具有普世的意义。

2、就像作者所说的,荣格的作品中引用了大量的经典著作,其中就包括中国的《易经》。《易经》是一部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荣格将《易经》中的哲学理论运用到心理学上,古老与现代知识的碰撞,更能激发人们对于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3、文中附录了荣格的30个梦境,并一一进行了解读。梦,是我们每个人都会做的一件事情,也是人类自带的心理医生。通过考察梦境,我们可以知道自己的心灵正在消化哪些心理食物,治疗何种心理创伤。但是很少有人像荣格一样,会把这些梦记下来,写下来,并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解读出来,帮助很多人通过梦境进行自我疗愈。这本身就是一种救赎。

知乎上面有个关于荣格的问题:如何看待荣格在心理学的贡献?为什么我感觉他是个神棍?

里面说的一句话很打动我:人学习和研究心理学从此多了一个意义——认识自我,整合自我。

人这一生,不就是认识自我,整合自我的过程吗?

04写在最后

作为一名初涉心理学领域的小白来说,《自愈与成长》没有特别隐晦的专业名词与难以理解的高深道理,人物故事设定也符合每个人的成长周期: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一步步由青涩到成熟,由业余到专业娓娓道来。

而且文中多处引用了荣格语录,例如:

1、你的潜意识指引着你的人生,而你却称其为命运。

2、你永远不要有企图改变别人的念头。你能够做的就是像太阳一样,只管发现自己的光和热。

3、如果我要完整,那么我必须有黑暗的一面。

可以说是小型版的“荣格语录集”,非常具有收藏价值。

总之,值得一读。

#盛夏七月请你发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hendanga.com/nzdjc/131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