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一线科普一线科普
当头部遭受外力打击时,就会发生“脑震荡”,也就是短暂的脑功能障碍。
遗憾的是,目前临床上还没有治疗脑震荡的特效药。
年4月1日,美国布朗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期刊PLoSOne在线发表了一篇名为《Applicationofmildhypothermiasuccessfullymitigatesneuralinjuryina3Din-vitromodeloftraumaticbraininjury》的研究论文。
科学家们发现,冷却疗法有益于受损大脑细胞的恢复,从而有效缓解脑震荡。
颅脑外伤
在美国的急诊室里,每年会迎来万个颅脑外伤手术,其中,脑震荡患者占比接近30%。
因为大脑的创伤可能会导致神经变性,甚至会损伤脑细胞并导致部分功能丧失。
如果不及时救治,脑震荡等颅脑外伤会破坏患者的长期健康。
对此,论文的通讯作者、机械工程系副教授ChristianFranck说道,“目前没有确切有效的药物可以治疗脑震荡和其他颅脑外伤,因此,我们提出了冷却治疗的新方法。”
冷却疗法的两个要素
在具体实验中,研究团队发现了几个关键影响参数,这些参数决定了冷却方式对受损脑细胞的治疗效果。
研究发现,如果要确保冷却治疗法的效果,对温度的把控需要十分严格。
也就是说,虽然称作“冷却疗法”,但是温度却不能太低,实际上,低温会影响受损脑细胞的代谢。
另外,施救时间也是关键要素,脑震荡等颅脑外伤应当及时进行冷却治疗,不宜拖延病情。
实验步骤及结果
首先,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神经元网络,并提供了一种机械刺激,以模拟人们在脑震荡中遭受的创伤,如下图所示。
然后,这些损伤脑细胞分别被冷却到四个不同的温度,即:37度、35度、33度、31.5度。
研究发现,在受伤后24小时和48小时内,33摄氏度下有益于这些受损细胞的恢复,并为细胞提供最大的保护作用。(ps.33度对大脑而言已经是低温)
但是,如果冷却到31.5摄氏度,脑细胞将会继续受损,如下图所示,绿色代表活细胞,红色代表死细胞。
冷却疗法的黄金时间
那么,冷却多久对遭受过创伤的大脑最有益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科学家们经过实验发现,冷却疗法的黄金时间是受伤后(TreatmentDelay)的四个小时内,并且持续的时间(TreatmentDuration)不得少于六个小时,这样才能使得冷却疗法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如下图所示。
当遵循了时间和温度参数后,结果更令人惊讶,冷却疗法关闭了细胞受损的生化通径保,换句话说,即使这些细胞再次遭受创伤,也能够保持健康状态。
验证结果表明,在冷却六个小时并恢复正常体温后,该生化通径依然保持关闭的状态。
对此,专家表示,“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鼓舞的信号,但这还不够,因为该结果需要在其他生物做进一步的验证。”
最后,作者指出,降低一个人的身体温度将会加速心脏劳累,并对免疫系统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
因此,这种疗法需要在正规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参考文献
DOI:10./journal.pone.
END
原标题:《脑震荡不要怕,“冷”静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