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盆友们,29日的中国队比赛你们看了吗?
那是一场激荡起伏的比赛!
那是足以载入中国足球史册的九十分钟!
中国男足逆境之中顽强求生,重压之下绝地反击,惊心动魄,成功晋级12强比赛!
赛后,黄博文热泪盈眶地说“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最后的机会了。”
家医君也十动然叹“没想到君这么年轻就能看到国足出线了!”
然而,君知道,其实还有千千万万的少年都和君一样,在年轻着,在激情着,在抱着对足球真挚的热爱奔跑着,大家在目睹国足逆袭奇迹之后大受鼓舞!
君身边就有着这样一群足球少年——在全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圈里颇有名气的广州后乐园!
这个藏在广州老城区小巷深处的小学,已坚持足球运动30多年。其校队拿过多个全国冠军,并代表中国参加有“小世界杯”之称的达能少年国际杯足球赛全球总决赛,赢过荷兰,胜过比利时,战平德国队。
且先不论成绩,走进后乐园街小学的校园,你会发现,足球是孩子最好的玩伴,让他们受益终生!
今天,为了帮助足球少年以及将来的足球少年们好好踢球,正确踢球,家医君就来科普一下关于足球的那些事儿的——足球的困惑与踢球受伤后的应急处理。
迷之足球:踢球的孩子长不高?很多热爱足球的少年都还是孩子,读着小学初中高中,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于是很多家长都会有所担心:孩子踢球会变O形腿?踢球会影响孩子身高?顶球会导致脑震荡?会不会导致过度疲劳无心学习?
不要急不要挤,家医君马上就为大家一一解答↓↓↓
困惑一:孩子踢球是不是越早越好?足球是一项涉及耐力和力量的训练。少年儿童的心肺、骨骼、肌肉等功能尚不完全,过早、过量训练,容易产生过度紧张,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甚至出现损伤。
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开展技巧性的练习,比如颠球、带球;不适宜开展耐力训练,比如长时间的满场奔跑;不适宜开展力量训练,比如大脚开球、射门、传球等。
困惑二:踢球会导致O形腿吗?少年儿童的骨组织中,软骨成分、水分和有机质较多,无机盐较少,因此骨骼的弹性和韧性较好,不易骨折,但坚固性差,容易在较大、时间较长的外力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
所以,如果孩子经常进行负重练习,如杠铃力量练习,就有可能导致O形腿,但踢足球过程中的跑动并不会导致O形腿。这也提醒家长、教练,要避免孩子过度训练,同时要特别注意站、立、跑、跳的正确姿势,多摄入含钙丰富的食物。
困惑三:踢球的孩子长不高?人体身高的增长,关键依赖下肢长骨的增长,而足球主要就是下肢的运动。孩子在少年儿童时期,如果能坚持正确的下肢运动,不仅不会长不高,反而可加速下肢骨的增长,促进身高。
但是,如果过量训练,导致下肢的负担过重或过于集中,就会促进骨化提前完成,影响日后身高。
困惑四:顶球,会不会脑震荡?轻微脑震荡在足球运动中,发生概率较大,患者会出现一过性的失忆。
如果球的重量较大,或者是在下雨天踢球,球上沾了泥土,再去顶球,就可能发生脑震荡。
困惑五:怎么观察孩子有无过度疲劳?如果孩子失眠,或脾气变差、易烦躁,或食欲变差,就有可能是过度疲劳,应及时调整训练强度。
过度疲劳严重者,还可能出现胸闷、胸痛、蛋白尿、血尿等症状。
当孩子感冒,或感觉身体疲劳时,就不要强行进行训练。
应急处理:万能的RICE法则足球要求快速、敏捷、爆发力,是以下肢为主的运动。它的损伤也以下肢损伤最为常见,常见的损伤部位是足部、踝部、膝部、小腿部和大腿部。
而今天,家医君要教给大家的是万能的运动损伤应急处理方法——“RICE”原则↓↓↓
如上图见,“RICE”原则包括4点:休息、加压包扎、冰敷、抬高患肢。
休息:受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伤部制动,以免伤情加重。同时根据伤情需要,决定是否送医治疗。
加压包扎:用绷带或夹板予以适度加压,减少渗出,帮助修复。
冰敷:隔着绷带,对受伤部位进行间歇性的冰敷,每次敷20分钟左右,根据不同损伤程度,每次间隔5~20分钟,直到包扎部位肿胀感消失。冰敷能减少出血和渗出,减轻疼痛和肿胀。
抬高患肢:睡觉时要抬高受伤部位,使之高于心脏位置,可促进血液回流,利于肿胀消退。
有伤口的损伤,要清洁、止血。
大而浅的伤口,用生理盐水。
窄而深的伤口,用双氧水。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皮肤有伤口,相比于消肿而言,更紧要的是先防感染、止血。防感染,要做好伤口的清洁。
千万不要直接去水龙头冲洗伤口,因为自来水容易对伤口造成污染,导致感染发生。
正确方法应该是:浅的大的伤口,用生理盐水清洗;窄而深的伤口,要用双氧水清洗。
双氧水能抑制或杀灭伤口内的厌氧菌,如破伤风杆菌等,还能起到很好的止血作用。
关于足球,你还有什么想聊的吗?
欢迎留言——咱们来预测下一轮比分也是可以的呀~~
本文编辑:陈凤
投稿、合作、调戏家医君,请戳这里
热门文章回顾:谨慎!这些杯子使用不当,可能引起中毒实用!换季衣服清洗收纳要这样做……高危性行为,都有啥后果?版权声明:本文为《家庭医生》()原创,转载点击这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