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专题儿童前庭康复研究进展

眩晕是临床和急诊常见疾病,对于儿童的前庭患者来说,当你真正遇到的时候却显得束手无策。这篇文章对于你去初步理解这个疾病有一定帮助,临床、科研、实践结合,这样你会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需要你们给予最宝贵的意见!

病变损害周围(双侧或单侧)或中央前庭结构可出现中枢性前庭功能障碍,产生多种症状和体征。外周性前庭功能障碍包括前庭终末器官和/或前庭神经障碍,可能表现为功能减退、功能丧失或功能敏感。儿童前庭康复通过个体化的前庭适应、视觉和平衡锻炼、习惯训练、虚拟现实技术的使用等治疗方式,达到改善患儿平衡功能、头部运动时的视物能力、整体的身体状况和活动水平,降低社交孤立感,减轻平衡失调及振动幻视的目的。

近年来,婴幼儿和青少年前庭功能障碍的相关报道有所增加。脑瘫、慢性中耳炎、轻度脑震荡、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和晚期早产儿,可能表现出明显的前庭功能障碍,包括凝视功能障碍、姿势控制异常、运动发育迟缓和眩晕等,取决于功能障碍的性质、发病年龄和影响损害的其他因素。前庭康复已在国内外儿童康复中开展。

康复机制

前庭康复取决于前庭功能障碍的性质和前庭症状(凝视稳定性、姿势控制、头晕和眩晕),以及视觉空间能力、平衡和运动能力发展的完整性。其机制包括前庭适应、前庭习服和前庭替代。前庭适应是指通过训练使前庭系统适应外周前庭不对称的信息传入,从而适应性控制前庭反射,主要目标是提高凝视的稳定性和平衡能力,减少症状。改善凝视的适应性练习包括在目标移动时保持专注和清晰的视觉。前庭习服是指通过反复暴露在刺激下而减少反应,主要目标是减少眩晕和头晕症状。可根据患者的个体特征选择特定的动作或训练模式。前庭替代是通过视觉、本体感觉、颈眼反射等,替代已丧失的前庭功能,提高维持平衡的能力。视觉系统驱动的隐蔽扫视可能是恢复凝视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前庭功能评估

儿童前庭康复的评估主要包括前庭脊髓反射系统评估和前庭眼动系统评估。前庭脊髓反射系统评估主要包括闭目直立检查、过指试验、行走试验、瘘管试验、功能性伸手试验和动态姿势描记检查。前庭眼动系统评估主要包括眼震检查、温度试验、旋转试验和视眼动反射检查。另外,Peabody发育运动量表(PDMS)平衡检查亚类、Bruininks-Oseretsky运动技能检查(Bruininks-OseretskyTestofMotorProficiency,BTOMP)平衡检查亚类、感觉整合与应用检查也用于前庭功能的评估。PDMS和BTOMP还包括视动、运动感知和眼-手协调的检查亚类。对于幼儿来说,婴儿感觉功能检查和DeGangi-Berk感觉整合检查可用于检查眼动控制和发育反射整合(如紧张性迷路反射、对称与不对称紧张性颈反射)。目前,颈/眼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头脉冲试验(HIT)、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已在国外逐步展开。

康复治疗

适合进行儿童前庭康复治疗的疾病包括外周性和中枢性疾病。外周性疾病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双侧感音神经性聋、双侧外周前庭功能减退(VH)、运动或视觉诱发眩晕以及人工耳蜗植入术后。中枢性疾病包括脑性瘫痪、脊髓脊膜膨出、前庭性偏头痛、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中枢性协调障碍、脑震荡、巨细胞病毒感染、晚期早产儿、先天性斜颈、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和孤独症谱系障碍。

外周性前庭功能障碍:与成人一样,诊断一旦确立,就应进行临床治疗和康复。康复方法主要包括前庭适应、视觉和平衡锻炼。平衡和适应性练习必须加以改良,以适应患儿的认知发育和兴趣水平。成人可对自己的练习计划负责,而儿童则需要家属和治疗师去执行计划和保障依从性。为了增加患儿的参与度,可采用玩具、游戏和其他项目促进视跟踪,应用秋千在视稳定训练中颇为重要。线条图、运动的球、有符号或字母的动物,甚至是电脑或者视频游戏,均有助于提高患儿的兴趣。若患儿有兴趣,可在坐、荡秋千等活动的同时尝试抓握或指向字母或符号,达到患儿最大限度的配合。监测症状的改善非常关键。患儿家属可在家中对患儿进行短期训练,如视跟踪训练、视觉稳定训练、平衡和运动练习以恢复适宜年龄的活动水平。

中枢性前庭功能障碍:近年来,关于儿童中枢性疾病的前庭功能检查及康复的研究明显增加。脑瘫患儿可有姿势控制和感觉整合能力缺陷。有研究报道,对肌张力低下脑瘫患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早产儿、中枢神经系统缺陷患儿、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进行前庭刺激训练能改善患儿的运动和视觉能力。如对肌张力过低、发育迟缓和前庭功能低下患儿,应加入改善、促进视觉稳定能力、运动耐受性和视稳定中平衡能力的训练。在感觉变化的环境中进行平衡训练,可鼓励应用完整的系统和促进信息整合。外周疾病的治疗侧重于加强应用残余的前庭机制,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除了应用前庭康复方法外,还要加入姿势控制等运动疗法。

儿童前庭康复治疗的影响因素:在选择具体的康复训练时,须考虑以下几个因素:①前庭病变的类型和性质;②康复治疗方案的选择;③影响兴趣行为的因素(即凝视稳定性、平衡能力和眩晕)。此外,必须考虑影响康复治疗效果的因素,包括:①开始进行康复的时机;②患儿的年龄和发育的关键期;③发病后周围环境的影响,如语言、灯光、环境等多感官刺激(是否接触丰富环境);④是否加入游戏等调动患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⑤患儿的运动再学习能力情况。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儿童前庭功能障碍的相关报道越来越多,包括凝视稳定障碍、平衡能力下降、运动功能发育迟缓、眩晕和头晕等。并发前庭功能障碍的疾病常见为脑瘫、巨细胞病毒感染、晚期早产儿和脑震荡的伴随疾病。国外报道,儿童中“头晕”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而门诊就诊率较低,提示常被忽视。脑震荡发生率最高的年龄组是1~5岁,其中约25%伴有前庭功能障碍。约92%的神经性感觉障碍新生儿患有听力丧失和前庭功能障碍。推测前庭功能障碍的儿童每年可能增加数十万,但很少对儿童进行前庭功能筛查或测试。前庭功能障碍可对个人行为和健康产生终身影响。前庭康复治疗能有效恢复儿童前庭功能。有必要进行筛查,并提供必要的前庭干预。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提供了儿童前庭康复治疗的有效性证据。前庭功能障碍患儿巨大的潜在数量及其对患儿相关功能的危害,都要求我们在儿童前庭康复治疗这方面做更多的工作。如对患儿进行前庭功能评估,选择最佳治疗方式;还要对前庭干预的最佳时期、最佳频率、治疗时间及疗程进一步研究;同时还要注意个性化治疗。

来源: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hendanga.com/nzdhy/6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