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约字,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
"北大球王"
征战职业赛场
年的足协杯,中乙球队苏州东吴主场迎战中超豪门上海上港,当时仍是北京大学在读学生的肖鲲出现在苏州东吴的首发阵中,并打满全场。此役他在攻防两端表现俱佳,一战成名。
肖鲲,年2月15日出生,场上司职后腰、中前卫,现效力中甲球队四川九牛。他高中毕业于长沙市雅礼中学,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被北京大学录取。年底,他通过试训加盟苏州东吴,开始了职业足球生涯。
推广校园足球
中国的职业足球联赛体系中,中甲之上仍有中超。
但纵观整个广阔的职业足球舞台,肖鲲仍是中国目前足球体制中的少数派。
肖鲲所选择的道路是校园足球。
首先,我们必须区分开校园足球和足球学校。
足校例如根宝基地、鲁能足校等,以培养职业球员和足球从业者为目的。
而校园足球首要是在课余进行普及性的足球锻炼,以培养广大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和基本的技战术能力,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中小学联赛等竞技足球,提高学生对职业足球的兴趣,并实现选拔作用。
其实,找到校园足球推广中的痛点,在笔者看来并不困难。让我们设想自己是一个足球爱好者,然后扪心自问:“我愿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踢球?”,然后追问一下:“为什么?”
现在,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答案来看看我国有关校园足球的改革。
年8月,教育部联合发改委、体育总局、中国足协等七部门印发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八大体系建设行动计划》。这份文件中的八大体系指校园足球的:
推广体系,普及和提高并重,普及中心下移至幼儿园;
教学体系,立足青训大纲,运用数字技术辅助,培养足球师资;
样板体系,继续建设“满天星”训练营(优秀校园球员课余集训与选拔),开展校园足球精英球员集训并选拔入足协各年龄段训练营和国家队;
竞赛体系,完善赛事设置、组织校园足球队伍参加俱乐部梯队赛事,增加赛事和球员信息公开透明度;
融合体系,体教融合、打通校园和职业体育通道、鼓励职业运动员反哺校园;
荣誉体系,向优秀校园球员提供留洋机会,改善校园足球工作者待遇;
科研体系,研究青少年足球发展相关课题;
舆论宣传引导体系,传播校园足球好声音,讲述校园足球好故事,扭转急功近利和锦标主义倾向。
可以看出,这“八大体系”的设计确实是直击了中国校园足球现存的主要问题,例如普及率低、教练不足、校园与职业不连通、校园赛事不成熟等。但政策刚刚公布,又受到疫情影响,推行这一行动计划的进展和成效还有待观察。在这里,我们只能先从现状和理论来分析。
推进校园足球其最重大的作用,就是普及足球运动,扩大足球人口。
与中国选手惯于摘金夺银的许多体育项目不同,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在各国都有巨大基数的足球人口以待从中遴选最优秀者,它的体量太过庞大,以至于中国足球无法通过集约培养的举国体制发展人才,而必须诉诸职业化改革和金字塔型的成才模式,从爱踢足球的孩子到顶级的职业球员,成功的成长就像是攀登上巍峨的金字塔的塔尖。
尽管科学系统的训练和严苛的自律是必不可缺的,无数优秀球员的例子都凸显出了天赋在这个攀登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十几岁的梅西已经展现出了超过很多职业球员的球感、步频和启动速度。
只有当参与足球运动的人口基数足够大时,才不会让本来拥有足球天赋的孩子被埋没,才能充分地开发这些孩子的足球潜能,从而为中国职业足球保质保量地输送人才储备。
事实上,目前中国的足球人口并不和其庞大的总人口成比例。尽管有统计口径上的区别,但各国的注册球员人数依然是一个很直观的衡量足球人口的指标。
如下图,根据德转朱艺的数据,中国近年来的注册球员人数有非常显著的增长,但总量仍然较少。年,包括青训球员,全国共有名注册球员,仅占总人口的万分之0.6。
中国历年注册球员数(德转朱艺
Asaikana)对比其他国家,人口1.26亿的日本在年的注册球员数达到了95万人,人口万的西班牙在年的注册球员数超过70万人(RealFederaciónEspa?oladeFútbol)。
而从普及足球运动到产出足球人才,其中关键的一环是要让有足球天赋的孩子坚持踢球。平时,我们常常听到家长说“读书才是正事”,从而让自己的孩子不再专业地练习足球。因此,我们必须了解是什么激励孩子和他们的家长让他们在足球的道路上坚持下去。
除了对足球的兴趣以外,还有一些实际的好处吸引他们持续在足球上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各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各高校根据自己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队需要制定每年的招生计划,通过该校高水平运动员认定的学生球员,可以获得高考降分录取优惠。此外,笔者了解到,不少企业会专门招录足球特长的员工,专门给企业的比赛踢球。
自年足球改革正式启动以来,教育部其在全国已经认定了三万所校园足球特色校,“这个足球特色校实际上就是三万所学校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会足球运动的技能,都要参与足球的训练,都要参加足球的比赛”。
至截稿前,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达到49个,“满天星”训练营达到80所,招收高水平足球队的高校达到所。
青训的收获是长期的,而非一朝一夕就能体现出来的。在这批孩子达到了职业参赛的年龄时,或许我们才能见到校园足球改革成效,是保质保量、虎头蛇尾、还是滥竽充数。
而在创建校园足球特色校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各种乱象,其中很出圈的一次便是“足球操”。图为年校园足球上升国家战略后,河南洛阳某小学的同学们正在大课间练习足球操。
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校领导追求政绩这一普遍性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足球问题的特殊性——优秀青少年足球教练严重短缺。
根据中国足协提供的数字,截至年,中国足协共拥有教练员D级人,C级人,B级人,A级人,职业级人。
这相当于说,在中国,每万人中才有一位水平足够执教业余球队或17至21岁年龄段青年队的A级足球教练。
相比而言,截至年,西班牙(欧足联)A级教练员就有人,职业级教练员人数也多达人。
目前,足球教练员的培训主要是自费,但培训费用不高,一般的足球爱好者有能力自费负担,当然也可以开具发票由单位报销。以青训教练中的主力军D级和C级教练的培训为例,D级教练课程32小时,费用为元,C级教练课程96小时,费用为元。
可见,阻碍教练规模扩大的痛点,不是成本问题,而是收益问题。
足球名记孙雷做过一次非正式的调查,发现在专业足校和俱乐部工作的足球青训教练待遇并不理想,年薪大多在5万到10万的区间,他们在基地和赛场等地奔波,大多数教练每年与家人相聚的时间不超过半年。
在教练的绝对人数不够以外,教练的素质问题也引发了不少人的担忧。
媒体披露过不少青训教练的丑闻,在此并不复述。这些事件或许是个例,但在球场上抽烟、飙脏话、随地吐痰、打骂小球员的青训教练,确实不在少数。
“对我小时候遇到的足球教练,我首先要感谢的是,他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人、一个很正直的人,其次再感谢他教的一些技术内容。我们在小学联赛和其他校队比赛,就会看到有些教练在球场上还叼着烟,做示范动作的时候手里还夹着烟。小球员失误了,他可能就一脚踹上去了。”
笔者和一位高水平运动员朋友C聊天的时候,他这样回忆带领自己入门足球世界的小学教练。这位教练并不是足球专业人士乃至退役球员,而是一位持有C级足球教练资格的体育老师,但这似乎并不影响他的小球员们练习足球的热情和随之到来的成功。
从校园赛场走向职业俱乐部
事实上,在中国,校园足球的大力推广已经颇有年头,但在中国,少有人能像肖鲲一样从校园足球的体系中迈步进入职业足坛。
在笔者看来,学生球员们从校园赛场走向职业俱乐部的道路,是目前的校园足球改革中受到忽视的一环。
或许是因为除了足球以外还有学业上的理想和追求,也或许是因为师长的犹豫和反对,也或许是因为由于人脉或财力的限制没有去专业足校的机会……并不是所有爱好和擅长足球的孩子都早早定下了当职业球员的目标,并进入专业的青训系统。
相反,他们在中小学的校园中继续训练,也可能去寻求非全日制足校的指导。这些学生会代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参加校际的竞技性的联赛。
高中组和大学组的比赛本应是职业球队从大学选择有能力有潜力的球员的良好平台,但现实并非如此。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大学组)高水平组尽管分为三个级别并设升降级,但实则观者寥寥,球队的总参赛场次也比较少。就在今年,由于种种困难,大学联赛几乎将要取消,在多方争取下,才得以推迟并将改成以赛会制展开。
校园足球赛场人才稀少、比赛场面缺乏吸引力是一个不应回避的内部原因。同时,如果想让大学生球员成功成长为职业球员,校园足球联赛的运营也需要改进。
在近年来足球水平明显上升的日韩两国,校园足球联赛更为成熟,校园足球通往职业足球的道路也更为宽阔。
韩国的U联赛,也即韩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在赛季有85支球队参加,最终打入决赛的球队,一赛季参加的比赛数量甚至不低于K联赛(韩国足球最高级别联赛)球队的比赛数量。足够的比赛,是足球这项竞技运动的参与者们提高和保持水平和状态的要点。训练是为了比赛,比赛反馈训练,同时比赛也给球员们足够的曝光度,将校园球星推销给各个职业球队。
除了U联赛本身提供的曝光度,U联赛也为那些优秀的球员搭建了通往职业道路的桥梁,每年赛季结束,韩国各职业俱乐部都会去大学联赛挑选优秀的年轻球员。这也类似NBA的“选秀”:美国的大学在读和毕业的篮球运动员可以申请参加每年一度的选秀,而NBA会为他们开设训练营,供球员们在训练营中向联盟球队展示身体素质、技战术水平等各方面能力,此后接受各球队的选秀。在韩国,每年参加“选秀”的年轻球员多达人。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大学与职业联赛之间的对接,那些从小踢球的孩子就有了更大的选择范围,从而避免目前国内普遍的“如果踢不出来就没有退路,还不如早早退出”的青训球员流失问题。
日本的高中足球联赛也举办得如火如荼,走出了本田圭佑、冈崎慎司等一众亚洲顶级的球星。与少人问津的中国校园足球比赛不同,日本的高中足球联赛倍受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