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科研速递
脑震荡后慢性失眠患者的昼夜节律评估
横断面观察性研究
01
研究方法
失眠是包括脑震荡在内的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TBI)不良结局的主要预测因子。失眠,例如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困难、日间功能受损是mTBI后最常见的持续性睡眠症状。与更严重的颅脑损伤相比,mTBI后出现失眠症状更为常见。此外,脑震荡后的失眠会加剧疲劳、疼痛、认知和情绪障碍,并预示着康复的总体预后较差、更严重的残疾和精神障碍。由于睡眠和觉醒障碍可以得到有效治疗,因此针对睡眠障碍的治疗有望改善脑震荡后持续性症状的管理并加速mTBI的恢复。虽然失眠症状可能是由各种睡眠障碍引起的,但与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CRSWDs)相关的失眠需要特定的评估和治疗。这个研究的目的是在mTBI后寻求治疗的慢性失眠的患者样本中,确定其中CRSWDs的患病率(根据标准化的诊断标准并使用包括体动记录仪和微光褪黑素分泌试验在内的循证综合性评估)。此研究假设是CRSWDs在这一临床群体中比在睡眠诊所寻求慢性失眠治疗的人中更常见。
02
方法
这项横断面观察性研究从安大略省不同的社区诊所招募了50位年龄17-65岁、mTBI(受伤时格拉斯哥评分≥13)后3-24个月、在受伤后出现慢性失眠或失眠症状显著加重的受试者。研究对象通过电话和面试两种方式进行筛选。排除标准是酒精或药物滥用、之前就患有脑部疾病或接受过神经外科手术、最近(3周)跨越两个以上时区的旅行或倒班工作。评估方法包括临床访谈、问卷调查、两周的体动仪记录和睡眠日记,以及微光褪黑素分泌试验。主要的结果衡量指标是CRSWDs患者的比例。
03
结果
在50名研究对象中(32名女性[64%],中位年龄39.5岁),大多数(46例[92%])有中度或重度失眠(失眠严重指数评分≥为15)。根据面试访谈或在场家人的证实,37名研究对象(74%)在受伤前没有主观睡眠问题或睡眠障碍,其余13名(26%[标准差12%])被诊断为CRSWDs,这支持了我们的假设:这一比例高于更普遍的失眠样本中预期的10%的基准率(z=3.77,p0.)。这13名研究对象中最多的诊断是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10例患者[20%])。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6岁(四分位数范围为20-30岁),这些人中只有1人年龄大于32岁。有2名患者患有睡眠-觉醒时相提前障碍,1名患者患有不规则的睡眠-觉醒节律障碍,这3名患者年龄均超过40岁。37名非CRSWDs的研究对象的中位年龄为40岁(四分位数范围31-54岁)。在昼夜节律正常的研究对象(19.8)、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者(20.7)和睡眠-觉醒时相提前障碍患者(20.5)之间,平均失眠严重指数得分没有显著差异。患有不规则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的那位研究对象的失眠严重指数得分为24。
讨论
研究显示在寻求治疗的脑震荡后慢性失眠症状的患者中,约有四分之一的人被诊断为CRSWDs。这表明临床医生可能会将CRSWDs纳入他们的诊断过程中,并在患者报告失眠症状和mTBI后睡眠时相明显变化时考虑到进行昼夜节律评估有潜在好处。大多数被诊断为CRSWDs的研究对象是患有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的青少年和年轻人,可以根据这一发现进行更大规模的研究。由于失眠症状是脑震荡后预后不良的主要预测因子,及时有效地诊治CRSWDs可能会改善mTBI后失眠患者的恢复。
不过这一研究也一些局限性。首先,样本可能过多地代表了因失眠症状而苦恼的患者。其次,此研究没有招募有酒精或药物滥用的人或轮班工人。很可能CRSWDs在这些人群中的发病率比研究样本中的要高。此外,有些研究对象可能没有陈述在受伤之前就出现失眠症状,虽然这并不影响诊断,但排除了损伤对失眠可能作用的推断。此次研究结果主要是针对睡眠评估前3-24个月有过MTBI伴有慢性失眠症状的人群,对于其他人群可能并不适用。尽管样本量足以满足我们目前的目标,但样本量限制了CRSWDs患病率估计的精确度。
文献来源:ZalaiDM,GirardTA,CusimanoMD,ShapiroCM.Circadianrhythmintheassessmentofpostconcussioninsomnia:across-sectionalobservationalstudy.CMAJOpen.Mar10;8(1):E-E.doi:10./cmajo..PMID:;PMCID:PMC.
医院神经精神医学与临床心理科/睡眠中心张心怡整理撰写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为基于文献的分析和解读,仅用于学术交流和讨论,医院诊治的具体方案。各类药物使用时请严格遵守国家标准的药物说明书和有关规定,如您有上述困扰,医院心理科门诊/睡眠中心进行专业就诊。医院神经精神与心理科目前开设有心理科专家门诊、睡眠专病门诊与普通门诊,欢迎有需要的患者前来诊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